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卿希泰荣获“四川省社会科学杰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

时间:2017-07-06

  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6日讯(记者 李春雨)今日下午,在四川省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颁奖大会上,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卿希泰荣获“四川省社会科学杰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

  卿希泰,男,汉族,1927年12月出生,四川绵阳人,中共党员,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中国道教学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国际知名的道教研究权威学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九五”宗教学学科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教委首届全国高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前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顾问,成都市道教协会顾问,四川省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优秀教师、优秀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哲学系创建者之一,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创所所长,国家“985工程”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首席专家。

  1952年,由于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需要,卿希泰先生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习,成为第一届马列主义研究班哲学分班的学员。1954年研究生毕业,回四川大学马列教研室任教。1959年,由于国家建设的需要,卿先生负责创建四川大学哲学系,任总支书记兼副系主任。该系的建立,填补了当时西南地区哲学教育的空白,培养了大批哲学教学、科研人才和党政干部。

  1980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我国高校第一个宗教学专门研究机构――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成立,卿希泰先生担任创所所长。在卿先生带领下,该所在宗教学领域创造了我国高校的多个“第一”:第一份宗教学学术刊物《宗教学研究》(1982年);第一个宗教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82年);第一个宗教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990年);第一个宗教学省级重点学科(1992年);第一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999年);第一个宗教学国家重点学科点(2002年);第一个宗教学专业独立的哲学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第一个宗教学专业的国家“985工程”哲学社科创新基地(2005年)。

  卿希泰先生在科研工作中发现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国际上甚至流传着“道教发源在中国,研究中心在西方”的言论。抱着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卿先生决心深入研究道教文化,为国家和民族争光。数十年来,他锲而不舍,严谨治学,编著出版道教文化研究学术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先后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15次,其中一等奖7次。如《中国道教思想史纲》获得四川省第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86年)、国家教委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5年)等奖项;《中国道教史》被项目鉴定组评价为“填补了国内学术研究的空白,且在国际道教学术研究界亦产生重大影响,它代表了当今我国道教学研究所达到的水平”,获得四川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6年)、第三届国家图书奖(1997年)、教育部第二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1999年)等奖项;《中国道教思想史》,经专家鉴定认为“填补了道教思想通史研究的学术空白,是我国道教学术研究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2009年),获得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0年)、教育部第六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年)。日本著名学者曾评价道:“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世界最高水准的道教研究机构,其所长卿希泰教授的《中国道教思想史纲》等众多著作,也一样是中国道教研究的最高权威,就在日本也享有崇高的威望。”

  卿希泰先生毕生致力于高等教育事业,为四川大学乃至全国宗教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呕心沥血、成绩卓著。他为国家培养了数十名硕士生和博士生,其中有的已成长为国家宗教学研究的领军人物、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跨)世纪优秀人才,他还为其他国家培养了数十名留学生和高级进修生,为发展我国宗教学研究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卿希泰先生忠诚于党的文化事业与教育事业,崇尚真理、胸怀广阔、眼界高远、勇于开拓、学殖深厚、道德高尚。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上一篇:项楚荣获“四川省社会科学杰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
  • 下一篇:四川省内多地暴雨仍在持续 成都阴雨渐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