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晚,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创作表演反映仁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抬工号子”的方言音乐剧《抬工魂》在仁寿县首演,万人空巷。
其故事以仁寿县20世纪70年代一群抬工们参与黑龙滩建设的生活为主线,通过描述抬工们生活感情的故事,串联出作为全国第三人口大县仁寿从贫穷走向发展的历史脉络,引发许多仁寿人共鸣,年过七旬的老抬工赖家修几度泪撒现场。
一些当年参与过修建黑龙滩的人如今在成都多年,得此消息,他们也专程从成都赶回观看。4月24日,眉山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四川首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改编成方言音乐剧,有机会将让这台音乐剧在省上或北京演出。
黑龙滩边
再现四十年前修建情景
“松树拼拢就是床,树枝一挡便是房。人人都是石铁匠,石头垒坝肩来扛”。70年代初,为从根本上解决仁寿地区缺水问题,仁寿县委正式向全县人民发出了开建黑龙滩水库的动员令。从此,一场仅凭肩抬人扛,十万民众修大坝的艰苦工程开始。
4月21日晚,黑龙滩上波光粼粼。在距其20分钟车程的仁寿县湿地公园内,人们早已把舞台围了个水泄不通,舞台上,一群身着70年代服装的人正抡起铁锤,开山破石。
当晚,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创作表演反映仁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抬工号子”的方言音乐剧《抬工魂》进行首演,其故事以仁寿县20世纪70年代一群抬工们参与黑龙滩建设的生活为主线,时间跨度长达40多年,通过描述抬工们生活感情的故事,串联出作为全国第三人口大县仁寿从贫穷走向发展的历史脉络。
四川口音,熟悉的场景,让许多人感同身受,在开场的五分钟内,常常演员一开口,群众就情不自禁地送上掌声,音乐剧快结束时,修建过黑龙滩的老抬工们吼着抬工号子一上台,台下的人群里,如雷掌声经久不息。
四十年前,仁寿开建黑龙滩水库水利工程,在修建黑龙滩水库的八年时间里,数十万人吼着抬工号子,把能够从仁寿城到北京城铺个来回的28万方条石抬上了黑龙滩大坝,完成了这个浩大水利工程。这段历史,三百多万眉山人无人不知。在观众的掌声中,许多人泪眼婆娑,舞台上的表演,让四十年前的黑龙滩修建时的场景,又回到现实中。
四川首次
非物质文化遗产改编成方言音乐剧
眉山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仁寿抬工号子的出现,大概得上溯千年。而抬工号子的产生,更是仁寿地处丘陵,交通运输先天不足的产物。仁寿境内,多为山间小道,交通不便。货物流通皆需人工搬运,遇上重物难移,就两人或多人合作,靠肩抬来分摊重量。于是,这种缓解疲劳,亢奋精神的抬工号子应运而生。
上世纪七十年代,黑龙滩大型蓄水灌溉工程的开工建设,为仁寿抬工和抬工号子提供了空前的展示舞台,它记录下了黑龙滩的成长变化,改变了仁寿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面貌。
黑龙滩水库水利工程水库竣工后,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仁寿抬工和抬工队伍。时光低回流转中,抬工号子在号子手们粗犷的嗓子中传递了一代又一代。然而,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货运的流通,仁寿抬工这一庞大而传统的群体,也在传统舞台渐渐退隐。
2007年,抬工号子被四川省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让抬工号子的歌声继续唱响?如何让抬工精神焕发出新的生机?《抬工魂》应运而生。
这位负责人表示,《抬工魂》反映并讴歌了仁寿人民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时代精神,也充分展现了仁寿抬工文化和黑龙滩精神。这也是四川首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改编成方言音乐剧,有机会将让这台音乐剧在省上或北京演出。
[1][2]下一页 尾页泪流满面
七旬老抬工差点忘记上台表演
当年修建过黑龙滩的人数十万,如今,他们有的仍在仁寿,有的在成都安家多年,而有的,早已离开人世。
得知再现修建黑龙滩修建情景的音乐剧将在仁寿首演,当晚不但仁寿县城内万人空巷,一些在成都生活多年的人也特意赶回观看。
29岁成都小伙杨林富的爷爷曾参与过黑龙滩的修建,得知有这样一台音乐剧后,杨林富在21日下午请了个假,带着爷爷和父母通过天府仁寿大道早早来到仁寿。
“爷爷经常说起修建黑龙滩的日子,我想知道爷爷当年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也算对我们是一种教育嘛。”杨林富说,看完演出后,爷爷很激动,一路都在说:大家不要忘记了修黑龙滩的那些人哦。
除了杨林富,台下还有一位特殊的观众,演出进行时,年过七旬的赖家修看得十分专注,直到有人喊他,他才想起自己也要上台表演,他才发现,脸上不知什么时候留下了泪水。
1969年,20岁出头的赖家修响应号召,从老家仁寿汪洋镇来到黑龙滩,当起了一名抬工。
“我那时候力气大,一个人400斤都抬得起。”赖家修说,“我们队8个人,一次要抬2000多斤的石头,一个星期就要抬断一根绳,甚至把抬杆都抬断过。”
赖家修记忆中,抬工们只穿一条内裤,身绑一条毛巾,大家吼着号子,一块块数千斤的石头,就从山里抬出来,变成了黑龙滩的基坝。“人山人海呐,壮观得很!”
赖家修说,1977年,黑龙滩水库已经开始放水,那一年,仁寿粮田大丰收。“我们的口粮,从半斤长成了一斤,大家都很开心,觉得值了。”
2016年,赖家修在家人的陪同下,第一次来到黑龙滩游玩。黑龙滩上,赖家修坐着船,看着一汪清水,哭得像个小娃娃。“我看到那个水啊,就想哭,你说这里面有我们好多汗水、泪水、血水啊。”赖家修说,“还好今天大家还记得我们,谢谢你们啊”。潘建勇
成都商报记者 蒋麟 摄影报道
原标题:再现黑龙滩修建情景 看哭了当年的老抬工们
首页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