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重点
明确援受双方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突出的任务,开展新一轮援藏规划编制保障举措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目标考核、统计报告、信息通报、违规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
本报讯(记者 钟振宇)5月8日,记者从省委藏区办获悉,省内对口帮扶藏区32个贫困县的五年规划(2017年―2021年),日前已全部出炉,经帮扶市(区、县)人民政府会同受扶县(市)人民政府共同审核后,已在今年4月底前由受扶地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去年8月21日全省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会议召开后,省内对口援藏工作由上一轮的“7+20”扩展为新一轮的“9+32”。省委藏区办、省发展改革委迅速印发了《关于做好省内对口帮扶藏区贫困县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明确援受双方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突出的任务,开展新一轮援藏规划编制,确保脱贫目标如期实现。
各地提交援藏规划后,省直相关单位和特邀专家对各地规划进行了集中评审,进一步强化规划的目标性、导向性、实用性。通过补充各受援地贫困户现状分布和脱贫计划安排,对规划项目进行了细化、调整,明晰各规划项目扶贫效益等内容后,各地规划已基本满足规划实施要求。
炉霍县仁达乡呷拉宗村贫困户19户、洛秋乡热马贡村24户……记者翻开《成都市锦江区对口帮扶甘孜州炉霍县规划》(2017-2021年),全县贫困户现状分布清晰明了。未来五年中,锦江区帮扶炉霍资金规模达到1.365亿元以上,提出一整套帮扶措施,并把投入金额细化到了项目,如明确了职业教育培训和义务教育师资能力提升两个项目的投入为1300万元。
武侯区对口帮扶甘孜州白玉县。规划突出了产业扶贫,借力对口帮扶,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农牧种养业、中藏药等富民增收产业,并且充分发挥武侯辖区内名优企业聚集优势,打通藏区农产品的销售通道。相关任务在规划中进行了分解,如建成规模达2820亩的中藏药材种植基地,在绒盖乡仲学村选定320亩土地,使用援藏资金50万元;赠科乡定布村选定2000亩土地,使用援藏资金180万元……规划对效益进行了分析,以种植大黄为例,按当地年平均亩产400公斤,销售单价10元/公斤计,年产值可达1128万元,带动贫困户增收效果明显。
攀枝花对口帮扶凉山州木里县,规划对项目过程管理进行了规定。提出按照“规划储备一批、前期推进一批、组织实施一批”的原则,确保所有项目“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建设一个见效一个”。同时,财政审计等资金监管部门定期对扶贫项目资金使用、财务管理等进行检查,做到账目清楚、专款专用、安全有效。
未来五年中,省委藏区办将协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口援藏规划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目标考核、统计报告、信息通报、违规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加强对对口援藏工作的跟踪分析与督查考核,推动对口援藏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新闻背景
新一轮对口援藏 实现四川藏区县全覆盖
在首轮“7+20”工作收尾之际,去年8月我省启动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其中,省内对口援藏由“7+20”向“9+32”扩展,新增一批支援方,实现了四川藏区县全覆盖。去年9月,925名援藏干部人才已全部到岗履职。
2012年,四川启动实施首轮省内对口支援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至2016年,成都、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乐山、宜宾等7个市,每年按上年度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0.5%以现金方式投入,对口支援藏区20个贫困县,形成了“7+20”结对帮扶机制。到去年结束之际,累计到位对口援藏资金24.91亿元、实施项目529个、选派援藏干部人才3677名。
[1][2]下一页 尾页①近日,德阳援建结对帮扶人员到若尔盖县巴西乡下巴西村脱贫户卓玛措家,为她规划装修新家,创办藏家乐。本报记者 吴传明 摄
②在成都市金牛区援建项目支持下,农牧民实现了多渠道增收。图为石渠县色须镇专业合作社分红大会现场。省委藏区办供图
援藏成果体现民族亲情
圆 桌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钟振宇
嘉宾
省委藏区办专职副主任
徐君
红原县县长
嘉央罗萨
遂宁市船山区援藏工作队领队
邓勇
过去五年来,我省实施了“7+20”首轮省内对口援藏工作,并且在去年8月启动新一轮“9+32”对口援藏工作,新增一批支援方。作为省内对口援藏工作的决策者、参与者、亲历者,他们对此有哪些感触?
记者:在第一轮省内对口援藏工作中,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徐君:过去五年,省内对口援藏取得了巨大成效,也收获了很多经验,其中,“凝聚工作合力”是很重要的一项启示。首先,支援方把援藏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办,构建全社会参与的立体式援藏格局;受援地在做好协同配合基础上,抓住机遇,借鉴吸收支援方的发展思路,不断提升自身眼界和水平;省直有关部门则站在全局高度,发挥好了组织协调作用,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确保对口援藏工作发挥出巨大综合效益。
嘉央罗萨:基层的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对口援藏工作部署得民心顺民意,绵阳市的援建成果体现了藏汉一家亲不可割裂的民族亲情,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有力见证。过去五年,我们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的承接对口援藏工作领导小组,积极配合编制了绵阳市对口援建红原县五年实施规划,优化项目审批,加快援藏项目落地速度,合理安排援藏干部人才岗位,使他们安心工作、放手干事。
记者:推进新一轮援藏,有哪些认识和打算?徐君: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9+32”援藏工作战略意义。四川藏区的稳定,事关整个藏区乃至全国的大局稳定,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决定了对口援藏是项长期工作,同时,藏区自然条件艰苦,要缩小同内地差距,除了自力更生,仍需借助外力。下一步,我们将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发现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让藏区农牧民进一步知晓“惠从何来”,同时激励更多干部人才奉献藏区。
邓勇:船山区是首次参加对口援藏工作,这决定了我们不可有丝毫马虎。为此,我们建立援受双方定期互访机制、帮扶工作双向汇报制度,对口帮扶工作小组定期同时向船山区委和理县县委汇报帮扶工作推进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在区县对口援助帮扶基础上,着手建立和落实乡镇、部门、学校、医院和村(社区)对口帮扶机制,将区县对接拓展为“多层”互动,将“单兵作战”升级为“集团作战”,推动对口帮扶取得实效。
援藏干部张志君:艰苦的地方历练人
新 闻 当 事 人
□本报记者 钟振宇
5月3日,团省委挂职巴塘县的援藏干部张志君接到噩耗,62岁的父亲因癌症过世。在赶回老家奔丧的途中,他尽可能按捺心中的悲伤,但愧疚之情却难以释怀。
去年底,张志君的父亲被检查出癌细胞全身扩散,医生的结论是最多还有几个月。当时正值脱贫攻坚验收的关键时期,作为县委脱贫专职副书记的他,选择把这个消息藏在心底。
“忠孝常难两全。一批比我先到的援藏干部,用优良作风感染了我。”张志君说,一年多援藏经历中,他感受到,最艰苦的地方最历练人。在巴塘最偏远的地巫乡,两位援藏干部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去年,张志君三次前往距离县城200公里、位于金沙江边的地巫乡。在地巫乡,他认识了成都市双流区援藏干部、地巫乡中珍村第一书记付家毅。当时,付家毅已在体检中查出了包虫病弱阳性。组织上要求他暂时不回藏区,尽量在成都吃药休息。可他丢不开手中的援藏事业,经过短暂治疗后返回藏区,边吃药治疗边坚守工作岗位。他被巴塘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另一位是地巫乡坝伙村时任第一书记李彦自。作为双流对口支援巴塘女干部,在其他人眼里,李彦自就是典型的“女汉子”。对涉及援建项目需下乡调研的工作安排,她从不叫苦叫累,和其他男同志一样吃干锅盔、睡大通铺。李彦自还结对成为当地小学生益西志玛的汉族“母亲”。
“援藏干部发挥作用,一是要发挥自身优势和派出单位优势,二是要有一颗充满爱的责任心。”张志君说。作为一位来自共青团系统的援藏干部,张志君也充分发挥派出单位优势,积极争取各类资金物资合计1000多万元。与此同时,他还利用个人资源,联系300多万元资金物资支持巴塘脱贫攻坚工作,所建立的“唯品会”教室、“三妹”助学等项目得到了当地群众认可。
声 音
我家孩子常年生病,家里的钱都花在孩子的身上了。村里来了援藏工作队,又有医疗小组,不出门也能为孩子看病了,真是太好了,非常感谢党和政府,我和家人永远会感激的。
――色达县降央村村民泽交
对口援藏工作中,绵阳市派出优秀的干部和人才,每年安排培训资金,给予壤塘县极大的智力支持。援藏干部还与贫困户结对子,通过产业扶贫、观念扶贫,变“输血”为“造血”,贫困群众主动脱贫意识得到增强,民族团结的情谊得到深化。我们组织部门也派出120余名本地干部人才到绵阳等地学习锻炼,培养储备更多“不走”的优秀人才队伍。
――壤塘县委组织部部长杨勇
首页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