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自治区党委在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中强调,要处理好农牧民城镇就业和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能干会干的关系,帮助广大农牧民群众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技能,勤劳致富,创造美好生活。
去年以来,我区以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方法,各级各部门创新方式、丰富手段,广泛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创新农牧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益,帮助贫困群众依靠一技之长实现脱贫致富,让农牧民群众在本地发展中实现就近就便就业。
就业不用去远方
走进日喀则市拉孜县锡钦乡羊毛制品专业合作社,“咿呀咿呀”的机织声此起彼伏,阿佳们边织布边哼着小曲,这样的劳动场面在合作社再普通不过。从小就失去了父母,与爷爷,奶奶、妹妹相依为命的旦吉是其中的一员。当初,她本想外出打工,却舍不得年迈的爷爷奶奶,碰巧遇到合作社招人,于是,她报名了。“在家门口就业,心里真踏实。”旦吉说。随后,她参加了拉孜县人社局组织的合作社技能培训。学成归来后,她把所学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成了合作社的一名骨干。
天广地阔,最美是家乡。为方便农牧民就近就便就业,我区大力开展农牧民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截至7月底,全区人社系统共举办农牧民就业培训485期,培训人员1.94万人。自治区农牧厅组织了多次农牧民培训,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牧民3617人;组织两期大学生村官能力建设和深度贫困地区基层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脱贫攻坚主题培训,共培训200人。通过各类培训,帮助广大农牧民群众掌握了一技之长,在农闲时节,不去远方也可就近找到工作,进一步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创业就在家门口
“合作社是在大家的帮助和政府的扶持下发展起来的,希望合作社能进一步发展壮大,带动更多人致富。” 土生土长的拉孜县锡钦乡羊毛制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次央说。在锡钦村,织邦典是祖辈们传下的技艺。锡钦的邦典有宽纹、细纹两种,织法独特、编织精密,色彩艳丽、粗犷明快,为广大妇女同胞所喜爱。看到市场前景的次央,辞掉了中石化的工作,把村民们召集起来,成立了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生产销售。如今,合作社员工超过百人,带动当地群众在能干会干中实现了增收致富。
今年上半年,自治区农牧厅争取2236.5万元,积极培育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用于促进农牧民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农村社会化服务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区像拉孜县锡钦乡羊毛制品专业合作社这样的经合组织达到7509家,农牧区经营实体共解决农牧民就业2.2万人。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区人社厅为充分调动农牧民创业积极性,为我区有创业意愿的农牧民提供了创业培训平台。今年上半年,共开展创业培训46期,成功创业119人,创业带动就业645人。一大批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产业发展来搭台
发展一个,带动一片。我区聚焦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农牧业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等原则,一大批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贫困群众能干会干的特色致富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目前,在日喀则、山南、拉萨等粮食主产区,青稞增产和衍生产品加工正在形成规模,一大批产品走出了区门,进入内地市场。拉萨净土健康产业、日喀则白朗蔬菜、林芝市藏香猪等特色产业成为群众致富新渠道,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带动性强的乡村产业崭露头角 ……截至7月底,全区累计实施扶贫产业2144个,其中已完工1166个,通过产业扶贫受益总人数达24万余人。
“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脱贫致富了。”在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错高乡错高村,年近七旬的索朗高兴地对记者说。索朗没什么劳动能力,女儿常年多病,曾经一直生活在贫困中的家庭,因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了脱贫。除了政府产业扶持的10头藏香猪外,他还把自家仅有的5头母猪入股错高村藏猪原种繁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再加上当“生态宣传员”和“旅游保洁员”的工资,家庭年收入超过了3万元。
各方参与聚合力
凡将举事,令必先行。为做好我区就业创业工作,自治区人社厅联合财政厅等部门,相继出台了《西藏自治区农牧民技能培训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我区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
上半年,全区各级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主动作为,深入用人企业收集岗位信息,针对性开展人岗匹配,提高成功率,共开展职业介绍1.2万人次,职业介绍成功0.5万人,其中农牧区劳动者1767人。
近年来,为给农牧区注入永不衰竭的致富源泉,我区形成了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帮扶体系: 22家在藏央企帮助贫困群众就业8700人次,落地招商引资21个、90多亿元。全面实施“百企帮百村”行动,全区560家企业与670个贫困村居结成帮扶对子。面向边缘低收入人口和建档立卡户,我区还设立了草原奖补、林业生态保护、旅游厕所保洁等八大类生态补偿岗位66.66万个,人均岗位补助3500元,落实岗位64万个……
工作不用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随着我区就业环境不断优化,创业扶持政策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不用背井离乡,在家乡就业创业就能过上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