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技能强服务 走稳就业脱贫路
——我区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工作走笔
近年来,噶尔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不仅丰富了“菜篮子”,还通过培训解决了200多名扶贫搬迁群众季节性就业。图为在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农艺师指导贫困户米玛(左)给西瓜套网袋。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感谢就业扶贫政策的帮助,让我找到了一份好工作,现在除了生活费以外,还有剩余可以补贴家用,家里的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如今在林芝市人民医院工作的罗布顿珠乐呵呵地说。
罗布顿珠原来是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加兴乡雪朗村的村民,2012年到2013年期间,由于母亲身患重病,不仅花光了全部积蓄,还欠了很多债。他虽有心改变现状,却因缺乏技能无法就业。林芝市脱贫攻坚指挥部转移就业脱贫组得知情况后,针对他的实际情况,将其送往拉萨参加了保安和消防理论知识培训,并推荐他去林芝市人民医院工作。
罗布顿珠的经历只是我区开展就业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我区以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方法,各级各部门创新方式、丰富手段,广泛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
完善顶层设计
欲破坚冰,政策先行。为确保人社扶贫工作健康推进,在《2018年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要点》《西藏自治区2018年农牧民工工作要点》中,自治区人社厅将人社扶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提出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为发挥人社部门在助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我区研究制定了《西藏自治区2018年就业扶贫重点工作计划》,结合人社业务工作,及时印发了《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治理内容,细化分解市(地)人社部门和厅属相关单位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进一步加强了人社扶贫领域作风建设,确保以严明的纪律、过硬的作风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
如何让这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我区各市(地)、各部门各出奇招。林芝市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制订工作方案,深入调研,积极与行业、企业探讨,不断增强开展就业扶贫工作的可行性,持续健全就业扶贫工作机制,确保就业扶贫工作有效开展,预计到2020年可实现9418名就业扶贫对象稳定脱贫。
强化技能培训
缺乏技能、难以就业是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开展技能培训是比较直接有效的扶贫手段。
昌都市在抓好农牧民“六大培训工程”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农牧民群众就业“五个一批”工程(工程项目建设转移就业一批、小城镇建设附带产业转移就业一批、生产加工行业转移就业一批、种植养殖产业转移就业一批、特色民族手工艺品生产行业转移一批),实现城镇就业和就近就便增收致富两手抓、两不误。
“为提高培训促进就业的效果,与产业发展、岗位需求有机衔接。在制订2018年贫困人口培训需求方案时,要求市地加强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市场用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上报培训计划,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分配2018年贫困人口培训资金时,重点向日喀则、昌都、那曲三个脱贫攻坚主战场倾斜。”自治区人社厅农工处副处长丁进步说。
与此同时,各级人社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存在培训效果差、台账不健全等问题的培训机构及时明确时限整改。下发《关于开展就业补助资金、农牧民培训补助资金自查工作的通知》,加强培训补助资金监督管理。各级人社、扶贫等部门坚持分类施策、因人施策,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围绕市场需求,通过定向式、订单式等方式,抓好贫困人口培训工作。截至6月底,共培训贫困人口1.22万人。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
为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我区积极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通过入户调查、上门走访,借助报刊、电台、网络等形式,为贫困人口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就业推荐等服务,加强与援藏省市、企业联系,积极搭建企业与贫困人口信息、交流、服务平台,及时将岗位信息送到贫困人口手中,多渠道实现贫困人口转移就业。截至6月底,全区实现贫困人口转移就业1.86万人。
日喀则市创立“1+X就业模式”,一家施工单位带动若干名贫困人员培训、就业;山南市积极开展岗位对接服务活动,发挥乃东雅砻民族文艺、扎囊木工之乡等“劳务品牌”引领带动作用,促进贫困人员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林芝市通过援藏省市帮助开展3D打印技术培训,有效丰富林芝旅游文化产品种类,带动了贫困群众就业创业……
“与此同时,我们还做好督导调研和信息报送工作,开足马力、深处着力,推动就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确保我区贫困人口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丁进步表示。(记者 王雨霏 实习生 央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