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著名作曲家扎西次旺:音符在指尖幻化成天籁

时间:2018-09-04

冬日,阳光之城拉萨洗净铅华,回归质朴纯净的状态。斜阳透过西藏歌舞团创研室的窗玻璃投射进来,轻轻描绘一室温暖与静谧。我在光影里,侧头打量扎西次旺这位国家一级作曲家,耳畔回响着采访之前西藏著名作词家刘一澜的话:你好好采访他,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只是为人太低调。“扎西次旺的确太低调,低调到我在网络上几乎找不到和他有关的资料。面对这样一个采访对象,心中不免忐忑。”

然而采访还没开始,扎西次旺的平易近人就已打消了我心中的顾虑。

沐浴在温暖阳光中,年过6旬的扎西次旺将他丰富多彩的音乐人生娓娓道来。从事专业作曲30多年来,他在音乐世界里收获了累累硕果,获得了多个国家级音乐奖项。1998年,他的《祖国的西藏》获得第八届文华奖新节目奖。

其音乐作品《欢歌起舞》于2012年参加第十六届全国交响乐作品大赛,并获得小型作品一等奖。在他家里,荣誉证书摞起来有一尺多高。

多年来,一串又一串音符在扎西次旺的指尖,幻化成一曲曲动人心魄的天籁之音,走进千千万万听众的心里。

扎西次旺,藏族,1957年出生于日喀则,1972年参加工作,1980年至1983年任乐队指挥兼作曲,1983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音乐舞蹈系攻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1987年毕业进入西藏歌舞团创研室从事音乐创作,现任西藏歌舞团创研室主任,系国家一级作曲家,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西藏文联委员,西藏音乐家协会理事。

从事音乐创作以来,扎西次旺创作了舞蹈音乐近100部、声乐作品100多首、民族器乐曲50多首、现代器乐曲50多首,他还为不少短片、电影、歌剧等创作音乐。多年来,扎西次旺获得了众多奖项。这些奖项,肯定了他为西藏音乐及中国音乐作出的突出贡献。

为了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扎西次旺踏遍西藏的万水千山,去追逐西藏自然风光里的灵动音符。他常常深入生活,在山水之间澄净心灵,听轻风拂过枝头的低鸣,听溪水流过山间的吟唱,听牧女轻唱的歌,听草原牛羊的呼唤,听冰雪融化,听大浪淘沙……西藏的山山水水、人文风情给了他无穷无尽的灵感和创作动力。

在采风过程中,扎西次旺不仅收获了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素材,还深刻了解了西藏各地民间音乐的特色。他曾多次回故乡日喀则采风,在日喀则市定日县采风时,发现了西藏独具特色的三弦胡,“那时我才发现,西藏拉弦乐器中,原来也有能奏和声的。整个西藏拉弦乐器中,只有三弦胡能奏和声。”这个发现让扎西次旺特别震撼,惊喜之余,他特意录了三弦胡艺人演奏的过程,并将音频带回拉萨细细研究。

扎西次旺对西藏民间音乐尤为钟情,知道他的这个嗜好,朋友们只要听说西藏哪个地方有比较独特的音乐,都会第一时间告诉他。而他得知消息后,即使再忙也总会想方设法挤出时间前往一探究竟。

有一次扎西次旺去林芝采风时,发现一个让他惊喜的现象。“西藏民间音乐中,多声部的音乐特别少,但是那次采风时我发现林芝有个地方多声部的音乐资源特别丰富。当时我身上恰好带着录音机,就请当地民歌艺人演唱当地多声部音乐。”那些民歌深深吸引着他,导致他光顾着录音,完全忘了去问当地的地名和艺人的名字,以致他如今仍然记不起那个地方究竟在哪里。时隔多年,扎西次旺提起此事,依然深感遗憾。

采风过程并不都很顺利,但坎坷阻挡不了扎西次旺对西藏民间音乐的热爱和追求。有一次,扎西次旺得知那曲某个地方的音乐很有特色,便匆匆赶到那里,但到了之后才发现朋友所说的那种音乐其实很普通。当时他颇为失落,但怀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在那曲停留的数天里,他在藏北苍茫辽阔的草原上放歌,聆听风雪的呼唤,听花草生灵的轻微响动……他将一切美好的事物纳入胸中,等待时机,再将心中的美好幻化成优美动人的乐曲。

无数次深入生活的采风,让扎西次旺的音乐作品深深扎根生活的土壤,优美动人而又接地气。“在我看来,西藏民间音乐是西藏音乐的灵魂,也一直是我创作的风向标。”扎西次旺坚定地说道。一次次采风,让他的灵魂与西藏民间音乐血脉相连,让他创作出来的曲子焕发着蓬勃生机。

人们都说:“藏族人民能说话就能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西藏这片歌舞的海洋,孕育出了无数音乐人才。国家一级作曲家扎西次旺,便是西藏众多本土优秀音乐人才之一。今年58岁的扎西次旺,出生在“歌舞之乡”日喀则。逢年过节、寻常聚会,故乡的人们总会用歌舞表达内心的喜悦,小孩子们玩乐间也经常唱歌跳舞。唱歌跳舞,成了当地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故乡歌舞的熏陶下,扎西次旺从小便显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

扎西次旺正式与音乐结缘,是他参加工作之后。

1972年,年仅15岁的扎西次旺进入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当演员。然而,天性内敛的他并不喜欢当演员。后来,他到藏剧团的乐队里学习长号。之后,他还当了3年的乐队指挥。几经周转,于1980年正式走上作曲之路。

爱上作曲,扎西次旺便一头扎进音乐的海洋。当时 藏剧团里的作曲老师边多看了他写的曲子之后,为他作品中洋溢的灵气击节称叹,遂兴致勃勃地对他进行专业指导。为了深入研究作曲之道,勤奋好学的扎西次旺自学基本乐理,一本乐理书他常常要看五六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老师询问。

又一次机缘巧合,扎西次旺得到一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繁体字版的乐理书。“当时那本书上的很多繁体字我都不认识,我就从认字开始学,认识了字再研究书中的乐理。”扎西次旺回忆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凭着勤奋与天赋,扎西次旺一次次受到命运的眷顾。

1983年,扎西次旺考上中央民族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央民族大学,在该校学习作曲和作曲技术理论。在这里学习的4年间,他在作曲等方面得到专业训练,这为他往后从事专业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7年,扎西次旺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之后,进入西藏歌舞团工作。在这里,他走向了音乐生涯的巅峰期,很多优秀获奖作品都是在西藏歌舞团工作期间创作出来的。弦子舞曲《祖国的西藏》《援藏亚古都》《金色家园》……一首首优美动听的音乐作品,点缀着扎西次旺丰富多彩的音乐人生。

音乐,弥漫在扎西次旺寻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了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的妻子央京是小提琴演奏家,他们经常一起探讨音乐。他创作出新曲后,常常先哼唱给妻子央京听,无论好听还是不好听,央京都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有时两人意见不统一,也会有争论,而争论过后,作品往往得到大幅度提高。在家庭浓郁的艺术气氛熏陶之下,扎西次旺的大儿子也走上了音乐之路。他是一个年轻的钢琴演奏家,目前在德国深造。

如今,扎西次旺还是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在这里,他将音乐的种子散播在莘莘学子心灵深处,让它们在光阴的浇灌之下,生根、发芽,绽放出绚烂的音乐之花。

功夫不负有心人,时间,总会将硕果奉献给那些用心耕耘的人。从事专业作曲35年来,扎西次旺在音乐的乐园里收获了累累硕果。他1981年开始创作,1982年获奖作品《家乡颂》是他音乐生涯中结出的第一枚果实。这一作品的获奖,给了扎西次旺极大的鼓励。“当时真的非常高兴,那种喜悦的心情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扎西次旺回忆道。

扎西次旺所有的作品中,他最满意的作品是2012年参加第十六届全国交响乐作品大赛并获得小型作品一等奖的《欢歌起舞》,这部作品为西藏乐坛赢得了重要荣誉。“这个比赛,竞争特别激烈,全国顶级作曲家都参加了,能够获奖,我感到非常高兴。”作品的获奖,肯定了他在音乐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欢歌起舞》的音乐素材是西藏本土的,技术方面借鉴了祖国内地以及国外的,和声、复调和配器借鉴了国外的技术。西藏本土音乐素材与外来技术的完美结合让《欢歌起舞》在全国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作品获得一等奖,可谓实至名归。

1998年获得第八届文华奖新节目奖的《祖国的西藏》,也是扎西次旺非常喜欢的音乐作品。该作品乐曲与歌词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在乐曲创作方面,扎西次旺汲取了康巴藏区音乐跌宕起伏的特征,多声部的灵活运用,使得旋律优美动人、歌曲大气磅礴。

扎西次旺与刘一澜合作而成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雪山赞歌》,是献礼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优秀音乐作品,作曲全由他一人承担。这一部波澜壮阔的大型声乐交响乐,如同奔腾不息的音乐之河,在西藏歌舞团演出大厅里回旋、流淌,经久不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跌宕起伏的音乐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呈现,晚会结束时,人们用雷鸣般的掌声肯定了精彩非凡的《雪山赞歌》。

聆听扎西次旺的作品,让我们听见了西藏悠久历史文化里的那一份厚重,听见了来自灵魂深处的那一份灵动。那些灵动的音符,如同精灵一般,在扎西次旺的指尖,幻化成天籁之音,丰富着多姿多彩的西藏音乐,洗涤着千千万万听众的心灵。

一串串音符,在巧夺天工的妙手下排列有序,跳跃出天籁之音。作曲,对扎西次旺而言,是一件美妙而幸福的事。

“对我来说,作曲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因为我的所思所想都能用音乐表达出来,用语言表达不出来的东西也能通过音乐表达出来,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一般来说,我每天都要写点东西。”作曲,已经成了扎西次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的脑子里装着的都是音乐,走路、散步、歇息……每一个空闲的瞬间,大脑都被音乐占满。有时散步时走着走着灵感突发,就开始作曲,非要立刻把在脑海深处跳跃的音符记录在纸上才能安心。”若当时身上没有带纸和笔,扎西次旺则会一直默念着脑海里的乐曲,直到回到家中后写下来为止。

有时候在床上躺着,突然灵感来了,扎西次旺没法安睡了,会马上从床上蹦起来,将心中的所思所想用音符一挥而就。有时候在创作过程中,扎西次旺写着写着又有新的想法产生,他的创作思路与音乐风格会随之改变,在不断的修改与提炼中,诞生了一曲又一曲佳作。

在音乐创作方面,扎西次旺博采众长,交响乐、藏戏音乐、流行音乐等他都有所涉猎。他主动学习祖国内地以及国外众多音乐风格特征,吸取众长为己所用。西方的交响乐是他学习的重点,他作曲时追求本土音乐结合西方交响乐的创作特征,以期达到两者的完美结合。

“在本土音乐方面,我常会在创作中融入康巴藏区的音乐、草原音乐、拉萨堆谐音乐等音乐元素,只要合适,很多音乐风格我都会在创作中用到。”扎西次旺介绍道。

在扎西次旺的音乐生涯里,其创作风格也经历过多次变化。“年轻的时候,我在创作技术方面看得更重一些,当时有人给我提出过不同的意见,说我过于注重技巧,我还不服气,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慢慢觉得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更加重要。”随着阅历的增加,扎西次旺的音乐创作,逐渐呈现一种返璞归真的状态。作品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又高于生活。他的音乐创作,逐步达到不露雕琢痕迹、浑然天成的境界。

对扎西次旺而言,作曲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如同溪流汇聚成湖泊那样自然。“创作《雪山赞歌》时,尽管任务重、压力大,但从不觉得辛苦。很多时候,曲子似乎是自然而言地从笔尖流淌出来的。”当他心里不平静,不想作曲时,便暂时搁下手中之笔,静候灵感光临。

从事音乐创作35年来,扎西次旺究竟创作了多少音乐曲子,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他在音乐的世界里默默耕耘,厚积薄发,让一支支优美动听的曲子唱出了生命的高度。


  • 上一篇:“力士·绿哈达行动”累计在西藏种草超1.2万亩
  • 下一篇:拉萨中学举行军训营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