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7月西藏旅游收入超270亿元
冬季旅游市场实现历史性突破,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旅游业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精准扶贫、改善民生、拉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上半年,自治区旅发委配合区党委、政府施行了一系列旅游优惠政策,对促进我区旅游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冬游西藏”期间
全区接待游客260多万人次
“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藏家民宿得以有效打造,现在很多普通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生活越来越好了……”“德吉藏家·精品民宿”的一期运营副总经理蒋晓丽说。
蒋晓丽介绍,“德吉藏家·精品民宿”以乡村旅游为龙头,以藏家民宿为主,对“波玛乡易地搬迁安置房”进行提升改造,打造集民俗体验、特色餐饮、观光游览和休闲购物等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以促进当地观光农业和传统手工业发展。目前,该项目一期投入后发展态势良好,截至8月20日,已接待游客4039名。7月份收入达94000元左右。
不仅“德吉藏家·精品民宿”和波玛村的村民依靠旅游发展取得较好收入,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聚焦“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我区提出了“特色、高端、精品”的导向和“打好特色牌,走好高端路,建好精品区,唱好全域戏”的发展思路,稳步推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今年1-7月份,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868.7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1.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8%和40.9%。
之前,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旅游档次,建设高标准景区,开发精品观光线路,促进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打造世界第三极旅游品牌”,为加快旅游业发展提劲助力。此后,自治区先后制定《西藏建设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中长期规划》《西藏自治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十三五”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西藏世界第三极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色林措片区)》等一批重大规划,科学构建“12345”旅游空间布局:一心(以拉萨为中心)、两区(林芝国际生态旅游区、冈底斯国际旅游合作区)、三廊(茶马古道、唐竺古道、西昆仑廊道)、四环(东、西、南、北四条精品环线)、五圈(珠峰生态文化旅游圈、雅砻文化旅游圈、康巴文化旅游圈、羌塘草原文化旅游圈、象雄文化旅游圈),加快由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形成集群化、网络化、产业化发展格局。
为破解我区旅游“半年经济”难题、实现“淡季不淡”、打响“地球第三极”品牌,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自治区旅发委扎实推进“冬游西藏·共享地球第三极”活动。活动自2月1日开始,于4月30日结束,实现西藏冬季旅游市场历史性突破,1-4月份全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667492人次、同比增长63.5%;实现旅游总收入352343万元、同比增长62.8%;“地球第三极”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针对“冬游西藏·共享地球第三极”活动结束后有可能出现的回落风险,自治区旅发委集中筹备了 “国家自驾游线路之杜鹃花之旅”、“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地理大发现20周年”研讨会等活动,重点强化对“德吉藏家·精品民宿”的扶持。在这些举措的大力推动下,“五一”期间全区旅游市场依然保持强劲,全区预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15022人次、同比增长48%;实现旅游收入40.54亿元、同比增长52.5%。
规模不断扩大
全行业固定资产近200亿元
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施行,使我区旅游在精准扶贫、改善民生、拉动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首先,我区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区共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座(拉萨市),国家地质公园2个(易贡国家地质公园、札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鲁朗),风景名胜区16处(其中国家级4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国家A级景区123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4处)。全区各类旅游企业达到2760家(其中:星级饭店(宾馆)243家、旅行社311家),全行业固定资产近200亿元。全区旅游经济直接和间接就业总人数近40万人。
同样,政策也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群众就业。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实施旅游先导战略,深入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多领域共同参与,持续增强旅游产业带动效能。以旅游为主线,极大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依靠强大的旅游带动和链接优势,旅游文化创意园区、民俗文化体验园区、净土健康产业园区等广泛兴起,就地、就近吸纳群众就业。拉萨市将达东村打造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最美村镇”“全国生态文化村”,解决了该村上百人就业;文成公主实景剧800余名演职人员中95%为当地农牧民群众,创造700多个就业岗位。
旅游政策的施行,还在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好保护生态和富民利民的关系上发挥了有效作用。林芝市工布江达县深入推进巴松措景区生态资源保护,较好地维持生态原样。2017年,巴松措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我区唯一的5A级生态旅游景区。依托资源优势,全县农副产品、林下产品、民族手工艺产品以及特色饮食迅速壮大,成为当地群众收入主要来源。(记者 韩海兰 实习记者 丹增朗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