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在海拔4950米的尼拉山垭口,一段已铺好的柏油路面,如同一条黑色长龙盘山而过,不断向陈塘镇延伸着……
这里,幸福生活已经启程
本网记者 杨子彦
海拔4950米的尼拉山垭口,是从日喀则定结县萨尔乡,通往陈塘镇的必经之路。
在这里,一段已铺好的柏油路面,如同一条黑色长龙盘山而过,并不断向陈塘镇延伸着。
省道514线萨尔至陈塘段改扩建工程(以下简称“萨陈公路改扩建工程”)路线全长约95公里,起点位于定结县萨尔乡国道219岔口处,翻越尼拉山,途经萨尔乡拉康村、日屋镇、鲁热村、那当村、藏嘎村,直至陈塘镇。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随着去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以来,沿线群众的生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每次从日喀则市区进货回来,看到修路的工人和机械,我感到无比高兴。等路修好后,生活会越来越方便。”家住陈塘镇的旺久高兴地说道。
2012年,由于丈夫江巴工作的缘故,旺久来到了陈塘镇,开了一家小商店,生意也算红火,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进货成本太高。
原来,在2016年之前,萨尔至陈塘公路只通到藏嘎村,从藏嘎村到陈塘镇,只能沿着盘旋而上的人行梯步,行走近一个小时。
说起此事,旺久满脸无奈。她算了这样一笔账:自己进一小型货车的货物,从日喀则市区到藏嘎村,运费需要2500元,而从藏嘎村雇人将货物背到镇上,则需要支付3000多元的人工运费。这直接导致了各类商品零售价的提高。
“不过现在好了,藏嘎村到镇上不仅通了路,路还铺成了平坦干净的水泥路面,大家走在上面,心里特别舒服。”旺久说,“因为路通了,好走了,镇上不少东西的物价都降了。以前卖80元一箱的矿泉水,现在60元就能买到。”她说道。
索朗是夏尔巴人,家住陈塘镇比塘村。“我们老家公路通了好几年了,现在国家要给我们修更加宽阔好走的柏油路,我特别高兴。”谈起自己参与施工的初衷,他感慨地说道。
一次,在与施工单位负责人交流的过程中,索朗得知,因工程施工量大,需大量用工,且优先考虑本地群众的消息。于是,他立即返回家乡,组织起了200多人的挡墙施工队,其中不少人来自贫困家庭。
“在工地的收入十分可观,按照工作难易程度,每人每天工资从180元到230元不等。去年,我们领到了90万元的劳务费。今年大家干劲十足,目前已完成了4万多平方米的挡墙建设,劳务费肯定要比去年还多。”索朗乐呵呵地说,“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一定要把通往家乡的路修好,建得漂亮!”
在萨陈公路改扩建工程实施过程中,像索朗这样的农牧民施工队还有很多。
日喀则市交通运输局项目中心主任边巴次仁告诉记者:“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以及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交通扶贫的要求,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鼓励具有相关资质的农牧民施工队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以逐步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拓宽其就业渠道。同时,我们还会优先雇用当地群众的机械设备,购买当地的原材料,增加公路沿线群众收入,加快当地脱贫致富步伐。”
据统计,截至目前,萨陈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当地用工量达1.15万余人次;当地机械使用率达70%以上;支付当地机械和劳务酬劳5789.1万元。
如今,随着萨陈公路改扩建工程的有序实施,让陈塘“陆路孤岛”的称谓成为历史。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特别是2015年尼泊尔“4·25”地震后,借助灾后重建工程,这朵深藏在喜马拉雅山中、神秘而静谧开放着的雪莲花,正翘首以待,向世人展示她最美丽的面庞。
据了解,自治区计划将陈塘口岸与69公里外的日屋口岸统筹规划建设,形成“一口岸两通道”的发展模式。在陈塘镇孔定玛村,将开工建设边贸交易、休闲、民俗观光融为一体的夏尔巴第一村,届时带动整个陈塘镇群众致富……
在此经商多年的李朝旺,对未来充满了无限希望和期待。他在藏嘎村投资的宾馆已基本建成,配套设施也全部到位。“现在就盼着柏油路早点铺好,这样来旅游的人就会更多。”李朝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