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像团火,党员个顶个。”说起乡党委的变化,南木林县达那乡干部云旦旺姆感触颇深。从软弱涣散到全面加强,达那乡党委“焕然一新”,变得有力量了。这变化,离不开日喀则市不断提升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日喀则市着眼抓基层、打基础,坚持以提升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推进农牧区一个个基层党组织强起来,更有战斗力、领导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提升基层党组织执政本领
3年前,达那乡党员干部队伍组织差、纪律差、作风差,党建工作严重弱化、虚化、边缘化。“绝不能让乡亲们失望!”达那乡女乡长片多说到做到,她从改作风、强学习、定制度、重考核入手,大刀阔斧整顿,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有效改变了全乡党员干部的软弱涣散状态。
这是日喀则市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能力的一个缩影。
摸底排查。盯住“一把手”,日喀则市对所有乡(镇)、村(居)党组织全面开展了政治引领能力建设摸底排查,建章立制,梳理问题并制订了《乡(镇)、村(居)党组织政治引领能力建设工作方案》。
选优配强。坚持干部下沉基层,聚焦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日喀则市2017年从各级机关选派132名干部到乡镇任职,选派169名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充实基层一线干部队伍,让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锤炼成长。
强化教育。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章党规和民族宗教政策、反分裂斗争教育为基本内容,以政治纪律教育为重点,日喀则市对乡村和机关党组织书记,分批分级举办党组织书记训练营,实行全覆盖轮训。
同时,日喀则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落到基层,从基本制度严起,从基础工作抓起,抓干部政治领导、抓思想领导、抓组织领导,严肃组织生活、落实党员日常管理监督,激活基层党组织,增强基层组织力。
提升组织覆盖力
“现在村子里干净整洁,多亏了你们这些志愿者服务队。”亚东县下亚东乡仁青岗村退休老干部次仁桑姆聊起乡里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赞不绝口。
桑珠孜区江洛康萨社区通过“勤跑、勤问、勤了解”的“三勤”工作法,深入群众家中服务,切实让群众信得过社区党员干部。“要想让社区成为群众的第一依靠,社区的党员干部就必须冲在第一线。”该社区党支部书记詹勇说。
在“边境第一村”岗巴县岗巴镇吉汝村,村党支部书记普布索朗说:“在这里,军民水乳交融共守边境。村里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定期与边防官兵一起巡逻。”
人在哪、党员在哪,党建工作重点就在哪。
日喀则市顺应新时代党建要求,推动党的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全面加强党支部建设,不断推进党的组织设置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组织覆盖面和辐射力同步提升。
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坚持应建必建,日喀则市基层党组织由2017年的4009个调整优化到4720个;加强临时党支部建设,将其建在放牧点、边境巡逻点、驻村工作队,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
发挥村(居)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日喀则市村(居)党组织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领导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每周一组织开展升国旗唱国歌活动,加强对村(居)其他类基层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提升村(居)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切实增强其领导力。
提升党组织社会号召力
2017年底,仲巴县帕羊镇聂康村专业合作社实现增收105万元,今年1月为43户88名贫困群众发放红利42万余元。
过去的聂康村可不是这样。村里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环境闭塞,老百姓还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聂康村党支部书记石旺带着群众闯出了一条致富路。“党建有力,村子发展就给力。”石旺感慨,“党和政府给政策、给资源、给待遇,党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群众自然信服。”
“这里以前是项目少、资金少、资源少,村民收入少,是远近闻名的穷村。”萨迦县扯休乡陈村党支部书记洛桑旦增介绍说,他去年主动申请到还未脱贫的陈村来工作,立足优势,积极开展驾驶培训、养鸡、藏药材种植等,带动村里发生了显著变化。
执政重在基层、工作倾斜基层、关爱传递基层,日喀则市不断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保障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好。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结合“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日喀则市建立了“4321”结对帮扶机制,全市3万余名党员干部共结对帮扶4.36万户贫困户。
落实各项利民惠民政策。日喀则市及时兑现草奖、生态岗位、最低生活保障等各项惠民资金,加大惠民政策宣传力度。今年以来,全市共宣讲强基惠民富农政策1.43万余场次,受教育群众159.65万余人次。
加强思想引领。日喀则市积极组织开展“千名党员干部入户大宣讲”活动,教育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同时,带领群众移风易俗,转变“等靠要”思想,提高生活质量。
在抓基层、强基础上下功夫,一个个支部建强,一个一个阵地巩固,久久为功,日喀则市构建了覆盖广泛、科学严密、运行有效的组织体系,组织力不断提升,让党的光芒照耀着基层每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