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阿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让藏西秘境更迷人

时间:2018-11-04

成群野驴沿道路两旁觅食,狮泉河镇街道干净整洁,温室大棚里蔬菜瓜果花卉长势喜人……

一幕幕美好画面,折射出了阿里地区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表明阿里地区已经并将继续为美丽西藏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有效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自去年11月份正式运营以来,截至今年7月份,已出售35.1吨废品回收物,获得了不菲的利润。”改则县废品回收站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以前垃圾不分类,填埋场很快就满了。现在有了回收站,不仅实现了垃圾的循环利用、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降低了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处理压力,而且强化了垃圾分类处理、废品分类回收等环保理念的宣传,还为贫困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有效实现了就业群众的稳定脱贫。”改则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我县将继续强化废品回收工作,为废品回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逐步将废品回收工作扩大到全县各乡镇,推动废品回收业的发展壮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阿里地区累计落实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资金16.09亿元,统筹实施生态环境项目150个。建设14个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供水保障工程,建成安全饮水点2157处;投资1.88亿元实施了7个县的垃圾填埋场项目,提高了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此外,阿里地区制定实施《阿里地区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方案》,设立210万元的环境保护专项奖励资金,将考核结果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领导干部提拔任用及政绩考核等挂钩。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近日,记者在参加2018年“中华环保世纪行-西藏行”活动时,走进了噶尔县农牧产业展厅,看到了一个重达83斤的南瓜。

经工作人员介绍,该南瓜产自噶尔县生态农业园。走进该园区,一座座现代化的温室大棚、大片大片的花草映入眼帘,花香、果香沁人心脾。走进温室大棚,各种蔬果、花卉与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等现代农业技术、设施相结合,构成了一幕幕壮观的场景。

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于2011年,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等方面发挥出了显著作用。产业园占地730亩,配套了水电路,建成了日光温室160座、拱棚54座、鸡舍5座。

“园区扩建计划今年完成,届时园区产业支撑体系将初步完善、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农户技术不断提高,产品品牌初步形成,年产新鲜蔬果可达2400吨左右,预计销售收入可达1920万元,扣除每年劳务投入、物资投入及大棚折旧等成本900万元,可实现年利润1020万元。”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除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外,阿里地区还积极落实生态补偿资金,让群众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阿里地区累计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21.88亿元;年兑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6443.49万元;2016—2017年,累计落实生态补偿脱贫岗位5.35万余个,年人均补助3000元;2018年,落实生态补偿脱贫岗位3.16万余个,年人均补助3500元;大力实施玛旁雍错湿地保护补偿试点项目,落实项目资金2500万元。

稳步推进河湖长制

“2017年,全地区主要河流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III类,主要湖泊水质达到II类标准。”阿里地区相关领导表示。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河(湖)长制度的全面推动。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实施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确定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实施步骤、工作职责、保障措施等,列好“时间表”、制定“路线图”、明确任务书,全面推进河(湖)长制。截至目前,全地区2170条河湖实现了村级以上河(湖)长全覆盖。

在河湖岸醒目位置制作设立《河(湖)长公示牌》,通过媒体公示地区级、县级河长名单,在地区电视台开设专题栏目,编印相关藏汉双文宣传材料,推进河湖长制“五进”宣传工作。截至目前,地区总河长、地级河长共开展巡河调研145次,整改问题170余项,地区级38名河湖长开展河湖巡查127次,县级229名河湖长开展巡查478次。

编制38条主要河(湖)和县级229条河湖管护方案,落实河长制工作经费550余万元,全面整治河流污染、垃圾堆放、非法排污、非法采砂、侵占河道等问题。截至目前,各级各部门开展垃圾集中清理行动200余次,清理垃圾80多吨,极大地促进了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水生态明显改善。

  • 上一篇:林芝市民族团结工作:尼洋河畔唱欢歌
  • 下一篇: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