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雪鸡。(资料图片)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丰富且特殊,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的重点区城。受相关因素影响,濒危物种的数量逐渐增多。因此,对生态环境脆弱的西藏来讲,开展生物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为开展生物种质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我区建设了西藏自治区种质资源库,并于2017年建成进入运行阶段。其中,也包括西藏雉类种质资源保育基地。
掌握雉类自然生活史
合理利用自然生物资源
就我区而言,缺乏以珍稀野生动物为主的研究保育基地,目前仅在拉萨净土健康动物保护园、罗布林卡动物园中有少量救助、驯养的野生动物,且并未进行有关研究开发。
记者从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了解到,我区野生雉类种质资源丰富,包括雪鹑、斑尾榛鸡、藏雪鸡、暗腹雪鸡、雉鹑、石鸡、高原山鸡、鹌鹑、环颈山鹧鸪、红胸上鹧鸪、红喉山鹧鸪、血雉、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红腹角雉、棕尾虹雉、白尾梢虹雉、绿尾虹雉、藏马鸡、黑鹇 、勺鸡、雉鸡、红腹锦鸡、白腹锦鸡、孔雀雉、绿孔雀,因此建设西藏特有雉类保育基地并进行相关人工驯化研究,对其活体保存和开发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西藏特有雉类保育基地的建设和人工驯化,可对我区当地自然资源进行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在雉类驯化过程中,能充分了解和掌握其自然生活史,结合科学技术手段,在不影响雉类基因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产蛋率、孵化率、成活率等,进而提高输出,达到合理利用自然生物资源的目的,从而带动当地就业,增加老百姓收入。”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所长肖建新介绍,“这是该基地建立的重要意义的一个体现。”
建立遗传背景资料库
保证后代个体的质量
近年来,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资源研究室对我区动物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地跨越荒凉的羌塘草原和亚热带原始森林。2011年依托自治区科技重点项目《藏雪鸡繁殖生物学研究及有效保健成分研发》,对藏雪鸡的人工驯养、驯养管理、肌肉营养成分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归纳出野生藏雪鸡驯化技术,可以说为该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该项目建设地位于林芝市米林农场,共分两期建设。“我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生态系统的弱性,在自然、人为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下,生态环境系统抵御干扰的能力较低、恢复能力不强,且在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逆向演化趋势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系统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如若有一处破坏,都极有可能牵一发动全身,给生态系统带来极其严重的打击。因此,在我区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是很有必要考虑的。”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资源研究室主任李建川说,“所以,西藏特有雉类保育基地的建设和人工驯化正是考虑到了我区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系统的保护两个方面,在利用自然资源为当地农牧民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避免人为对野生种群的捕捉,达到保护的目的。”
“从另一方面来看,西藏特有雉类保育基地的建设和人工驯化,是西藏当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在对野生雉类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通过人工养殖来保护野生雉类种群数量,继而达到西藏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对驯化的雉类个体建立一个遗传背景资料库,避免近交衰退及远交衰退的可能性,保证后代个体的质量,以期达到后代个体都有很好品质的延续性。”肖建新介绍。(记者 李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