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上午,《中国作家》“西藏题材报告文学专号”作家采风创作座谈会在拉萨召开,来自内地的15名著名作家齐聚一堂。接下来他们将深入西藏各地采风,搜集生动素材,并用文字向世人展现西藏的另一面。
15名作家深入基层 以独特视角展现西藏之美
《中国作家》“西藏题材报告文学专号”采风创作团成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作家,包括《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王山、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陈启文、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纪红建、中国报告文学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张子影、《星星》诗刊主编助理、作家杨献平等15名成员。
记者了解到,15名作家此次将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搜集大量素材,书写西藏各行各业的发展,涉及隆子县的沙棘林、拉林公路、日喀则民族团结、琼结县书记仁增的英勇事迹、青年在西藏的创业故事、白朗县蔬菜温棚等题材,可以说涵盖了方方面面。
采风团中有的作家是第一次进藏,也有人是多次进藏。无一例外的是,所有人都对这片土地怀着敬畏之心,希望能以最独特的视角将西藏的美展现出来。第一次进藏的《中国作家》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检察日报》专栏作家俞胜说:“来之前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做准备,这几天参观走访了拉萨市区内的一些景点,切身体会到了‘圣地’二字的概念,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他说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片土地。
对于第二次进藏的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陈启文来说,西藏不再是完全陌生的。这次他的主要任务是挖掘更多与拉林公路有关的故事。“拉林公路被誉为最美的公路,只有深入采访后才能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到时候,我会选择不一样的视角,再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10年时间8次进藏 只为《红雪莲》盛开
采风团中有一位特殊的女性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杜文娟,也是中国作协首批定点深入生活作家,曾多次深入西藏体验生活。这次她带来了新作《红雪莲》。这部38万字的小说讲述了以内心冲突和挣扎的柳渡江、南宫羽为代表的两代援藏人不同的追求与命运。干部子弟柳渡江响应毛主席“到农村去,到边疆去”的号召,来到藏北的边远县城任教,终因难以忍受艰苦的生存环境而逃离,他带着在逃离途中收养的藏族孩子柳巴松最终落脚于秦巴山区。另一位援藏者是秦巴山区水电站值班员南宫羽,他因理想没有实现,情感无所依傍,借支教之名到西藏看风景,但阴差阳错地来到了柳渡江支教的藏北县城,后来成为青藏电力联网建设大军的一员,与柳巴松、李青林、欧珠久美等,在藏北无人区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演绎出精彩故事,完成了人生蜕变,灵魂得以安宁。
在此之前,杜文娟的代表作《阿里阿里》以女性特有的虔诚和坚韧,记录了阿里人的命运、爱情、信仰、伤痛与灾难,忠实再现了阿里人跌宕起伏的生命韵律和惊心动魄的历史传说。该书获得《中国作家》第六届鄂尔多斯文学奖,入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并入选多个年度选本及阅读排行榜。
文学作品关注底层人物并不难,难就难在作家熟不熟悉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有没有足够地体察和深思底层人物的内心和命运,但是杜文娟做到了。为了这部小说,杜文娟利用10年时间,8次进藏,每一次采访都很投入。她在把自己10年进藏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西藏的深厚情感融汇进这本书里,用凝练的笔成功地塑造了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可以说这部以援藏为题材的小说,在内地文化与西藏文化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很多内地人对于西藏的认识还很片面,对于援藏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我想通过自己的视角和文字,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里人们的生活状态。”杜文娟如是说。(记者 李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