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桑珠孜区联乡拉孔村退休老党员仁多带领群众成立联乡“联酥喜”糌粑加工厂、联乡青稞加工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吸收30户贫困群众加入,每户每年分红3.5万元;
南木林县艾玛乡柳果村是集中达孜、甲措两乡镇301户贫困户搬迁而来的安置村,昔日的“要饭村”变成今日的“小康村”;
定日县协格尔镇波村次仁旦增不甘贫穷,在市区打工的同时潜心学习藏香制作技艺,回乡后创立藏香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9月首批出厂的藏香第一天销售额就达到9000元;
……
珠峰脚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一共识正在凝聚;肥美庄园上,“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未来”的行动正在进行。
“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第三节点启动以来,日喀则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讲贡献爱家园”专题,主动参与、积极谋划、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分层次、有重点、重创新、见成效,使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充满了奋进新时代的干劲和信心,集聚起了靠勤劳和智慧创造幸福生活、共赴小康的强大力量。如今,无论是在学校、企业、村庄,还是在寺庙、社区、单位,“讲贡献爱家园”的种子早已扎根在每个人的心底。
11月8日,日喀则市康马县民间艺术团深入县中学举行“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文艺巡演。
宣讲有“绝活”,做群众的“翻译官”
“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故事,事迹很感人,内容很生动,朴实的日常生活却蕴藏着鼓舞人心的力量。他们是模范,是榜样。要积极向他们靠拢,从自身做起,学习模范,争当标兵。”听完道德模范者的宣讲,萨迦县扎西岗乡扎西岗村村民拉琼如是说。
日前,日喀则市组建道德模范宣讲团,深入各县区开展先进事迹巡讲活动,引起群众强烈反响。
9月启动“讲贡献爱家园”宣讲工作以来,日喀则市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讲,通过示范宣讲、巡回宣讲、走村入户“一对一”宣讲,找准与群众的“结合点”和“共鸣点”,贴近实际解读,耐心细致解答,准确传递“讲贡献爱家园”的精神要义,真正让活动走进基层、贴近群众,做到在思想上认识、感情上认同、生活中践行。
“脱贫没那么难,有党的好政策支持,只要自己不抱怨、不气馁,凭着勤劳的双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就一定能扔掉贫困帽子。”定结县致富带头人旺久给贫困群众讲述自己脱贫致富故事时说。
基层宣讲就是要做老百姓的特殊“翻译官”,破解宣讲“深入难、接受难、持续难”的问题,只有讲解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实事,才能让百姓坐得住、乐意听、记得牢。为此,日喀则市在基层宣讲上做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组建百姓千人宣讲队伍。充分调动骨干宣讲员、老干部、驻村驻寺干部、村(居)党支部第一书记、农牧民宣讲员、双联户长、中小学德育教师、爱国爱教僧尼、优秀企业职工等,壮大宣讲队伍,在各乡镇遴选5名在群众中有威望、有影响、觉悟高的乡土“宣讲能手”作为百姓大讲堂主讲人员,形成宣讲队伍合力。
推进“四讲四爱”百姓大讲堂建设。充分利用乡镇文化站,在全市204个乡镇设立“四讲四爱”百姓大讲堂,联系群众生产生活,融合群众性文化活动,真正让基层讲堂“活”起来、“火”起来,发挥作用。
大力开展示范培训。9月底,经过市级培训的6名资深宣讲员分赴18县区开展“四讲四爱”百姓大讲堂千人宣讲队伍培训和“讲贡献爱家园”专题巡回示范宣讲。10月底至11月初,开办320名百姓大讲堂骨干宣讲员培训班,努力提升基层宣讲人员宣讲水平。
……
目前,日喀则市共开展各类宣讲12815场次,受教育群众961032人次,其中市级宣讲19场次、县区级宣讲187场次、乡镇级宣讲1949场次、村(居)级宣讲4680场次、驻村工作队宣讲4083场次、寺庙宣讲804场次、学校宣讲939场次、国有企业宣讲154场次,形式多样、对象突出,内容丰富、效果明显。
热情洋溢的讲解、气氛热烈的讨论,凝神聆听中的欢笑、频频点头时的幸福……这是当下珠峰大地“四讲四爱” 第三节点宣讲现场的简笔勾勒。
方法出“新意”,实践活动“百花齐放”
歌声、乐声、笑声、掌声,这“四声”让别出心裁的基层宣讲实践格外动听。
“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到第三节点,活动形式越来越多种多样,也更富于变化。日喀则市各地积极结合实际,寻求形式创新,采用群众性文化活动、文艺巡演、故事会等实践活动,切实打通教育群众工作“最后一公里”。
今年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各地大力开展“我与改革开放40年故事会”活动,积极邀请老党员、老干部、老职工和年长群众,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来讲述亲身经历和发展变化。“以前村里很穷,连庆祝望果节,都需要向每家每户收取5块钱。如今,村集体经济每年能给村里带来10.3万元的收入,生活富裕起来了。”69岁的亚东县帕里镇一居委党支部书记土旦回忆说。
目前,日喀则市仅关于改革开放40年来西藏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就举办宣讲552场次,受众达42667人。
把“普通话”变成“地方话”,把晦涩难懂的“书面语”变为易于理解的“歌词曲谱”,在田间地头、在工厂车间、在机关单位、在校园课堂、在社区广场……各地积极以创新的举措、灵活的方式、丰富的内容深入群众身边,用传统艺术形式宣讲“讲贡献爱家园”,凝聚各族干部群众奋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的劲头和信心,汇聚干事创业、实现梦想的信念和力量。
大力开展“四讲四爱”群众性文化活动。依托国庆节、农民丰收节、望果节等节庆假日,组织开展话剧表演、歌舞汇演、文体比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1570场次,参与人数达199645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素养。
大力开展“新时代幸福西藏人”文艺巡演。积极组织市民族艺术团演职人员赴各县区开展“新时代幸福西藏人”文艺巡演活动;各县区也纷纷组织文艺表演人员深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乡镇、校园等开展文艺演出。
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大家赛”活动。举办“日喀则市首届珠峰工匠技能大赛”,涉及绘画、烹饪、挖掘机、农机维修、餐厅服务等十多个项目,努力营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积极氛围,受众人数达12049人。南木林县还举办了首届“土豆大王”活动。
大力开展“创业就业好榜样”评选活动。举办第三届珠峰创业创新大赛、第二届珠峰创新论坛和2018年珠峰“双创”分享会等活动,为各族群众和广大青年创业就业搭建学习、取经、交流、分享的平台。各地也积极评选出各类创业就业好榜样,参与人数达5937人。
大力开展“美丽乡村清洁活动”。组织各级干部职工、农牧民群众、寺庙僧尼、青少年学生、企业职工开展环境卫生清洁活动7172场次,累计参与人数达392684人,部分县乡还选出卫生清洁村(居)、文明卫生校园、环境美丽寺庙等典型。
……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效果。目前,日喀则市组织广大群众开展各类实践活动14031场次,参与人数达935068人次。
制度接“地气”,建章立制“可持续”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倒垃圾、不破坏花草树木、不破坏公共设施、不说脏话粗话、不违反交通规则、不打架斗殴、不传谣不造谣、不在公共场合吸烟、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在桑珠孜区年木乡,胡达村村民“十不准”行为规范远近闻名。胡达村也被评为全国文明村、自治区生态村。
实际上,胡达村“十不准”行为规范只是日喀则市推进“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讲贡献爱家园”第三节点建章立制的“微窗口”。
建章立制是开展“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之举、长远之策。“四讲四爱”之所以叫“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是因为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一是实践。实践就是解决问题。怎么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建章立制。
在“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讲贡献爱家园”第三节点期间,日喀则市各地积极务求实效建章立制,对需要配套的,制定和完善配套制度;对需要细化的,制定实施细则,明确具体规定。结合实际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把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防止短期效应,确保制度建设务实管用,可执行、可监督、可检查、可问责。
珠峰城投、珠峰交运和皓寺制定企业党建、日常管理和僧人请销假、寺庙管理等规章制度;
南木林县在《村规民约》中纳入矛盾调解、环卫整治等内容,有效解决了实际问题;
昂仁县围绕树新风、改陋习、破迷信,修订和完善了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引导教育群众反对愚昧、讲究卫生、克服陋习,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弘扬讲诚实、重信用、守承诺的优良品格,推动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
岗巴县积极将实践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补充到各项规章制度中,固化活动成果;
……
日喀则市把制度建设作为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坚持边宣讲边实践、边实践边立制,同步跟进建章立制工作,实行“解决一项、立制一条”。
特别是着眼于长远,日喀则市针对当前部分群众中存在的思想守旧、安于现状、坐享其成、“脏乱差”、没有财富积累观念等问题,逐项逐个进行研究解决,逐项逐个总结经验,逐项逐个建立完善,制定了村规民约551条、校规校纪和学生守则181条、寺规僧约88条、企业规章制度180条。
第三节点工作开展以来,日喀则坚持把加强督导检查作为提升活动质量的有效途径,既加强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又做实经常性的跟踪指导,有力促进了各项活动深入开展,确保达到“督导调研一遍、改进提升工作一层”的效果。
不断强化活动宣传引导工作,整合理论宣传、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等资源,集中力量,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册、文化墙、高炮广告等多种形式,营造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的宣传氛围。
一次次不同寻常的宣讲,一幕幕情景剧的再现,一场场别出心裁的实践活动,一条条立标定准的制度,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让全市各族群众沐浴在新时代、新作为、新生活的阳光中,正在以实际行动汇聚“讲贡献爱家园”的磅礴之力,用奋斗成就未来。(记者 陈林 楚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