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西藏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性变革和经验启示

时间:2019-01-03

西藏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性变革和经验启示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1978年12月,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征程。4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与全国一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紧跟全国改革步伐,解放思想、锐意改革,艰苦奋斗、一往无前,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小康,谱写了在伟大祖国大家庭里、社会主义新西藏发展进步的壮丽诗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下,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聚焦“五个坚定不移、五个确保”,奋力推进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在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推动西藏各项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

40年砥砺奋进 40年光辉历程

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西藏改革开放的历程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紧密相连。40年来,西藏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从农牧区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引入商品经济要素到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局部重点突破到全面深化改革,经历了五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发展阶段。

——改革起步探索阶段(1978年12月-1984年9月),即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这一时期,西藏以农牧区改革为切入点,推行各种生产责任制,实行休养生息,确立了“两个长期不变”的政策,推动了农牧区经济的较快发展。其间,中央先后于1980年3月和1984年2月召开第一、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导思想上实现了“一个解放、两个为主、两个转变”,即:“一个解放”,解放思想,放开手脚,一切从西藏实际出发,从有利于调动广大农牧民和职工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出发,充分发挥西藏自身优势,制定符合西藏的方针、政策;“两个为主”,按照西藏生产发展水平和群众意见,在坚持土地、森林、草场公有制前提下,实行以家庭经营为主、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生产经营方针;“两个转变”,逐步从封闭式的经济转变为开放经济,增强自身活力,逐步实行西藏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使供给型经济逐步转变为经营型经济,以提高经营者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西藏经济发展,特别是有利于农牧区发展和农牧民治穷致富的特殊优惠政策,逐渐改善农牧民生活。按照中央决策部署,自治区党委、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农村牧区若干政策规定(试行)》《关于民族手工业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试行)》《关于发展边境小额贸易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系列重要改革文件,确定了“放、免、减、保”四字方针,实行了“两个长期不变”的政策,在坚持土地、草场、森林公有制的前提下,农区实行“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的政策,牧区实行“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的政策,逐步调整理顺农牧区的生产关系和经营体制,实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框架基本定型,解放和发展了农牧区生产力。

——改革全面展开阶段(1984年10月-1992年1月),即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到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前夕。这一时期,西藏的改革从以农牧区为重点转向农牧区、城市并重,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指导方针,农牧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稳步实施,“两个开放”的政策加快推进。其间,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了“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方针,明确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

1989年10月中央政治局听取自治区党委汇报后,形成了《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西藏工作会议纪要》,强调西藏工作要紧紧抓住政治局势稳定和发展经济两件大事,这是西藏工作的“一个转折点”。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1985年1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改革经济体制和加快经济发展的意见》,1990年7月自治区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基本指导思想,全面部署了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把农牧区改革若干政策进一步具体化,实行企业扩权试点,全面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施“两个开放”政策,援藏工作向纵深推进,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开始起步。

——改革开放制度创新阶段(1992年2月-2003年10月),即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时期,西藏坚持总体上与全国“框架一致、体制衔接、适当变通”的改革原则,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明显加快,改革开放从重点突破转向全面推进。其间,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若干决定》;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的世纪;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1994年7月和2001年6月中央先后召开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从战略全局的高度研究西藏的稳定和发展,明确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为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描绘了宏伟蓝图,作出了全国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极大推动了西藏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这两次座谈会是西藏工作的“两个里程碑”。按照中央确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定》《关于加快农牧业和农牧区工作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关于招商引资的若干规定》等系列改革文件,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推动经济发展驶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改革攻坚全新发展阶段(2003年10月-2012年11月),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这一时期,西藏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农牧区经济体制,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推动西藏迈上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其间,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5年中央专题研究新世纪新阶段西藏发展稳定工作,形成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2010年1月中央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四个确保”的指导思想,明确了西藏“两屏四地”的发展战略定位,对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战略部署,为西藏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成为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的里程碑。按照中央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自治区党委、政府从2004年起,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逐步完善了国有资产管理、公共卫生、就业与各类社会保险等制度;2005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完善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意见》,正式确立了土地、牲畜、草场“三个长期不变”政策;2006年提出“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理顺了产业发展思路,扎实推进以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出台了《关于深化我区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全面启动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工作;2008年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以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着力推进西藏从基本稳定走向持续稳定,在艰难曲折中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社会局势的基本稳定、人民群众生活的更大改善。

——全面深化改革阶段(2012年12月至今),即党的十八大召开到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时期,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分别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明确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明确把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基本方略,就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了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论述,作出了“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等重要指示,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等作出重要批示,亲自给隆子县玉麦乡群众回信,给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致贺信,为我们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2015年8月亲自主持召开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新形势下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出了党的治藏方略和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指明了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定了“十二五”“十三五”中央支持西藏的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制定了惠及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成为党的西藏工作历史上又一个划时代的重要里程碑。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在历届自治区党委、政府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上,自治区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西藏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大局中来谋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处理好“十三对关系”为根本方法,坚持越改越好、越改越符合实际、越改越对群众有利,加强对中央改革整体谋划的承接,着力推动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使西藏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

40年伟大变革 40年辉煌成就

40年来,在党的治藏方略正确指引下,历届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党员干部群众戮力同心、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西藏改革开放的崭新篇章,一个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美丽幸福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屹立在世界屋脊。2017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310.92亿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48.3倍,年均增长达到10.5%;地方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负数增长到259.11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671元、10330元,分别是1978年的53.3倍、59.4倍。西藏主要经济指标连续2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通过40年的深刻变革,我们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0年来,我们不断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动我区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引领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狠抓中央部署改革举措的承接落实,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从9个领域46个方面搭建起全区改革主体框架,形成改革成果800余项,有力推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重大步伐。坚持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发展,正确处理国家投资和社会投资、建设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城市发展和提高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关系,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聚焦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富民等方面综合发力,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由1978年的1.8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051.04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9.7%;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超常规发展,公路总里程从1978年的15852公里增加到2017年底89343公里,拉贡等7条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青藏铁路、拉日铁路建成运营,川藏铁路提前上马、拉林段建设进展顺利,建成运营民航机场5个、通航城市42个,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满拉、旁多等一大批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发电,青藏、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架起了电力“天路”,昌都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建成,水电为主和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逐步形成。正确处理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的关系,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深入实施“冬游西藏·共享地球第三极”等活动,截至2017年底,全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9739.0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61.22亿元;“西藏好水”品牌凸显;清洁能源产业初具规模,藏电外送实现新突破,累计外送电力21.9亿千瓦时。信息化发展成效凸显,电子商务、智慧政务等迅速发展。农牧区改革不断深化,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55%;实施青稞增产、牦牛育肥专项行动,让群众能干会干、不离乡不离土融入产业发展,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粮食产量达到105.13万吨、较1978年实现翻番,肉奶产量达到67.09万吨、是1978年的6.3倍。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30.9%,拉萨市首府城市作用更加凸显,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那曲撤地设市。正确处理简政放权和地方承接的关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营改增”全面推开,至2017年底,全区市场主体达到22.69万户,注册资本1.07万亿元。正确处理企业增产提效和改善职工福利待遇、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的关系,积极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深化央企助力富民兴藏工作,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持续深化对内对外开放,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进面向南亚的陆路贸易大通道建设,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全区进出口总额59.19亿元,是1978年2869万元的206.3倍。

——通过40年的深刻变革,我们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增强了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40年来,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要位置,持续加强民生和社会建设,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先后推出15年公费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强化中小学生理科和实践教学、推进“五个100%”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有力促进了各类教育协调发展。2017年底,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初中、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9.3%、80.3%和34.4%,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2.5%。正确处理高校毕业生政府就业和市场就业的关系,全面落实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重点打造了“拉萨高新区N·次元众创空间”等一批众创空间,区内7所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05%。卫生健康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形成,全民基本医保体系基本建立,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本药物制度等改革举措陆续落地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实施,至2017年底各类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43.24万人次。包虫病等重大疾病防控成效显著。扎实推进医疗、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基层医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实现了大病不出自治区、中病不出地市、小病不出县区。正确处理扶贫搬迁向城镇聚集和向生产资料富裕、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地区聚集,农牧民城镇就业和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能干会干,央企在藏资源开发和解决当地农牧民增加收入,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关系,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用绣花的功夫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2016年以来,全区3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9.7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7.9%;拉萨市整体脱贫摘帽。惠及230万农牧民的安居工程全面完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低保等多项惠民政策连续提标扩面,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孤儿和有意愿的五保老人实现集中供养。拉萨、那曲、阿里城镇居民用上了暖气。国家统计局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区群众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超过97%,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达到97.3%。

——通过40年的深刻变革,我们不断完善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凝聚了守护神圣国土、建设幸福家园的磅礴力量。40年来,我们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确保了国家安全和西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按照党中央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放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上来,核心是做好反分裂工作、维护国家安全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着力推动社会治理从“要我稳定”向“我要稳定”转变,构建起维护社会稳定长效机制,西藏各族群众的安全感和拉萨市公共安全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坚持贯彻中央对达赖集团斗争方针不动摇,不断完善反分裂斗争工作体制机制,构建区市县乡村五位一体维稳工作机制,社会治理体系日趋完善,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深化落实干部驻村驻寺、网格化管理、“先进双联户”创建等系列措施,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深入推进平安西藏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公安、司法行政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出入境管理改革、机动车区内异地检验等一批便民改革举措落地实施。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着力在“导”上下功夫,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严格审批大型宗教民俗活动,在全区寺庙僧尼中深入开展遵行习近平总书记“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四条标准、争做先进僧尼教育实践活动,淡化宗教消极影响,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实现了寺庙和宗教领域整体和谐稳定。全面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的意见精神,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大力开展树立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作,“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坚持守望相助、开放包容,完善配套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从内地引进的种养大户、致富能手和种养企业带动群众致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坚持屯兵与安民并举、固边与兴边并重,不断完善边境治理体系,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加快边境小康村建设,引导非边境地区群众向边境一线搬迁,越来越多的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

——通过40年的深刻变革,我们全力推进美丽西藏建设,构筑了碧水蓝天永驻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40年来,我们始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部署推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按照党中央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最大贡献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原则,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确保了雪域高原天蓝地绿水清。大力实施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深入推进“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四旁”植树和消除“无树户、无树村”行动,全区有条件的10.4万“无树户”已解决了4.5万户,拉萨市已率先完成;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处、各类生态功能保护区22个,天然林蓄积、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人均森林面积、人均森林蓄积均居全国第一,2017年草原植被盖度为45.2%、比2011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江河源头区、草原、湖泊、湿地、天然林、水生态、地质遗迹、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正确处理保护生态与富民利民的关系,完善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落实各类生态补偿资金296.30亿元,让贫困群众吃上了“生态饭”。坚守生态安全底线,完成74个县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实行矿产资源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实现“三高”企业和项目零审批、零引进。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全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本级督察、县域考核实现全覆盖。颁布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生态环境领域法规、规章60余部,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环保督察要求,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显著,全区主要城镇环境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地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达到100%。中科院评估认为,西藏高原各类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总体趋好,绝大部分区域处于原生状态,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通过40年的深刻变革,我们坚定不移深化依法治藏实践,激发了雪域儿女热情追求文明进步的创造活力。40年来,我们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稳慎推进民主法治领域改革,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西藏、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开创了全面依法治藏的新境界。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和发展西藏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我区现有35963名各级人大代表,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92.18%,西藏各族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国家权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各级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不断完善,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等工作深入发展,全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健全完善地方立法制度,截至2017年底,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批准地方性法规和作出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300余件,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制度规范日益完善。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增强人民政协界别的代表性,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扎实推进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建立健全县级政协机构,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充分发挥。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健全完善统战工作领导机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特别是对长期始终与我们党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爱国统战人士及其后代,在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给予我们无私支援、鼎力相助的群众以及牺牲生命群众的后代,做出适当安排;深入实施“八大工程”,积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着力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深化党政机构改革顺利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全民学法守法氛围更加浓厚。建立村(居)监督机制,推进城乡社区民主协商、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群众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进一步提升。

——通过40年的深刻变革,我们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铸牢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家园。40年来,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文化建设富有成效,中华文化始终是西藏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西藏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思想深深扎根群众心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深化文化领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宣传思想文化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唱响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为实现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严格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宣传舆论阵地管理,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互联网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确保了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中国梦宣传教育、马克思主义“五观”“两论”教育、新旧西藏对比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四讲四爱”群众教育,理直气壮宣传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育引导干部群众自觉与十四世达赖和达赖集团划清界限,深入揭批十四世达赖反动本质,追求现代文明生活,各族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地市群艺馆、县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新华书店、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农家书屋、寺庙书屋全覆盖,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提高到96.2%和97.3%,基本形成区、市、县、乡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保护,非遗名录体系不断完善,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科技、体育等事业全面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推出了《文成公主》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叫响全国的精品力作,文化产值超过41亿元。外事外宣工作成果丰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日益丰富,成功举办四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向全世界展现了一个繁荣稳定、多姿多彩的社会主义新西藏。

——通过40年的深刻变革,我们持之以恒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夯实了党在西藏长期执政的根基。40年来,我们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为做好西藏工作的根本保证,主动适应所处历史方位变化,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党在西藏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不断巩固,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按照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显著增强,为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坚持用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先后组织开展了“三讲”教育活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显著增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完善干部培养选拔使用、管理监督以及基层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正确处理鼓励干部担当干事和容错纠错的关系,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突出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和民族地区干部“三个特别”要求,培养选拔了一大批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干部队伍整体结构持续优化。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健全完善经常性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机制,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载体,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全区党的基层组织由1978年的4441个增加到1.9万多个,党员人数由1978年的6.14万名增加到36.4万名;机关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实现全覆盖,村(居)“两委”班子成员中党员比例达到100%。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推动人才向基层艰苦地区流动,博士服务团人数、西部计划志愿者留藏规模创历史新高,人才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2017年底,全区人才总量达到37.07万人。牢固树立西藏海拔高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标准更高,牢固树立西藏客观条件特殊但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没有任何的特殊性,牢固树立西藏氧气少气压低但坚定理想信念、执行党的纪律标准不能降低,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对“七个有之”高度警觉,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查处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两面人”,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落实“两个责任”,把纪律和监督挺在前面,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转变;稳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不断深化政治巡视巡察,强化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营造了西藏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40年深刻启示 40年宝贵经验

西藏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党的治藏方略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也是推动西藏发展进步、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的重要法宝;充分证明了人民是改革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西藏40年改革开放积累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实现稳藏兴藏强藏,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在祖国奋进的征程中奋进,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必须坚持”。

——必须坚持把党对改革开放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保证,确保西藏改革开放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这是确保西藏深化改革开放不变色、不走偏的“定海神针”,是我们从西藏改革开放40年成功实践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也是今后西藏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遵循的最根本的原则。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突破,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结合西藏实际,坚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40年的辉煌成就启示我们,在改革前进的道路上,只有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统一思想认识、坚定改革信心,才能涉险滩、闯难关、啃硬骨头,才能统筹协调、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必须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把党的治藏方略作为指导西藏改革开放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的历史站位、宏阔视野、战略眼光反映了时代发展变化的丰富内涵,以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思想体系回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为在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思想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关心西藏各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为西藏的发展稳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党的治藏治边理论,始终牢牢把握西藏工作的正确方向,着眼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在全面总结我们党治理西藏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丰富发展了党的治藏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西藏工作的纲。40年的沧海桑田启示我们,西藏工作的点滴进步,无不彰显了党的治藏方略、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论述的英明正确,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落实,使之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西藏工作各个领域、统领指导西藏一切工作,坚持把落实党的治藏方略与西藏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着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动改革工作全面融入治边稳藏的实践,让党的治藏方略在雪域高原处处闪耀真理的光辉、照亮12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成为指引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的灯塔。

——必须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顺应各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导向,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通过不断深化民生事业改革,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拥护。40年的众志成城启示我们,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坚持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使改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意愿,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才能披荆斩棘、破浪前行,我们党才能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才能永不变色、永不变质,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才能实现西藏各项事业兴旺发达和社会长治久安。

——必须坚持牢牢把握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把握西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和特殊矛盾的“没有变”,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是推进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党中央赋予西藏的重大职责使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贯穿了西藏4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其中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40年来,我们坚持慎重稳进、从长计议,紧紧围绕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推进改革,防止急于求成;坚持凝聚人心、汇集力量,紧紧围绕民族团结和民生改善推进改革,防止处理问题简单化;坚持质效并重、蹄疾步稳,紧紧围绕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改革,防止政策措施不可持续;坚持法治思维、标本兼治,紧紧围绕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改革,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为深化改革提供了良好环境和基本条件。40年的风雷激荡启示我们,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统一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科学把握改革的重点环节、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尽可能寻求最大公约数,才能推动改革行稳致远,进而实现我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好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关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化改革开放、推进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40年来,我们在用足用活用好中央特殊支持政策和对口支援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各族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掘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着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切实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际行动,把对口支援优势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改革发展红利。40年的春风化雨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把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既坚持“离不开”又做到“不依赖”,树牢与其苦熬浪费生命、不如苦干为民服务的意识,真正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树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坚定信心、勇于担当,勇于直面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矛盾、复杂问题,勇于在关键时刻挑重担、负责任,挺身而出、果断亮剑,咬定青山不放松,发扬钉钉子精神,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必须坚持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使党的组织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西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要把深化改革开放这项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党的组织和干部人才队伍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40年来,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自我革命,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以理论武装凝心聚魂,以选人用人集聚英才,以整饬作风激浊扬清,以严明纪律强化约束,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开放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创造了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光辉业绩,共同书写了新时代的“西藏奇迹”。40年的风雨兼程启示我们,必须紧跟时代节拍,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不断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保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才能更好地担负起组织领导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重任。

筑梦新时代 踏歌新征程

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不懈奋斗,西藏同全国一道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新时代新起点上,继续推进西藏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以及给隆子县玉麦乡群众的回信精神和致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贺信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治藏方略和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按照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和区党委九届三次、四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紧扣我国主要矛盾变化和西藏特殊矛盾没有变的实际,聚焦“五个坚定不移、五个确保”,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扎实推进我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把西藏全面建成安居乐业、保障有力、家园秀美、民族团结、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和全国先进的民族团结模范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西藏。

第一,要站在更高起点谋划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不断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站在新的历史关头推进改革开放,面临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只有继续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才能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要践行“两个维护”抓改革,始终坚持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明确的政治准则和根本的政治要求,高举改革旗帜,坚定改革方向,用心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上来,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行动体现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绝对忠诚。要紧扣区情实际抓改革,按照区党委提出的经济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高质量发展路子;稳定工作要以防患于未然为原则做工作、以防止出大事打基础做准备、以敢于担当落实责任为标准看干部,抓住藏传佛教寺庙这个“牛鼻子”,推动社会治理由“要我稳定”向“我要稳定”转变;生态环境建设要主动作为、见缝插绿,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力争“十三五”有条件的地方消除“无树户”;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三个牢固树立”,坚持把党建工作和发展稳定生态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等系列改革思路,把改革开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要坚持问题导向抓改革,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作为改革方向,多从基层和群众关心的问题上寻找突破口,对收入分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环境治理、养老、食品药品安全、农业农村、脱贫攻坚等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关心的问题,结合群众现实需求,持续推出切口小、见效快、能让群众得到实惠的改革举措,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要强化系统集成抓改革,科学配置各方面资源,统筹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部署的改革举措和党的十九大部署的改革任务,在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上下功夫,重点推进简政放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权保护、国企国资、财税金融、社会保障、对外开放、生态文明等关键领域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补齐重大制度短板,着力抓好改革任务落实,着力巩固拓展改革成果,不断将改革推深做实,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

第二,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坚持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精准发力,着力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着力培育内生发展动力,全面提升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质量。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十三五”项目投资重点投向民生领域,自治区掌握的资金项目向基层和民生领域倾斜,加快政府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转型,既要用好中央政策、发挥国家投资的引领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吸引和撬动更多社会投资,增强发展后劲。要加快建设具有西藏特点的产业体系,立足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国家战略需要,统筹谋划好近期对群众增收、脱贫攻坚发挥作用的短平快富民产业和长远对经济发展起支撑作用的战略产业,以高原生物、旅游文化、绿色工业、清洁能源、现代服务、高新数字、边贸物流为重点,大力培育具有地方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重点领域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适用技术,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加快推进农牧业农牧区现代化;统筹藏中南、藏东、藏北、藏西经济区发展,加快拉萨山南经济一体化发展、推进拉萨-山南-日喀则核心经济区建设。

第三,要围绕筑牢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现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瞄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坚持一手抓当前、一手谋长远,不断健全完善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度机制,强化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要健全反分裂斗争工作长效机制,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和自焚行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主动权。要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抓住寺庙管理这个实现社会持续稳定的“牛鼻子”,持续在“导”上下功夫,严格审批大型宗教活动,把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作为考核地市、县(区)委书记的一项硬指标,严防宗教热和宗教极端,坚决确保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在寺庙僧尼中深入开展“遵行四条标准、争做先进僧尼”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先进模范的影响带动作用,教育引导信教群众过好今生幸福生活。要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活动,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教育引导汉族同志不要轻易把民族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上纲上线,藏族同志要开明包容、不能把其他民族同志因为不理解不了解而出现的一些不经意的行为视为不尊重民族习俗、宗教信仰,遇事不要随意和民族问题挂钩,以开放包容的理念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着力推进社会治理从积极应对向主动治理,从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从以管为主向管治结合,从行政手段向依法治理,从人防为主向人技联动,从专项治理向系统治理,从“要我稳定”向“我要稳定”提升,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增强各族群众的安全感。要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坚持重点问题要防、难点问题要盯、热点问题要疏、一般问题要复的原则,主动化解矛盾纠纷、纾解群众情绪。要加快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强化依法治理,狠抓隐患排查、责任落实、健全制度和完善监管,强化安全科技、应急管理等基础工作,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更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完善边境治理体系,围绕“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这条主线,坚定不移加快边境地区发展,坚定不移维护边境地区安全,坚定不移推进美丽边境建设,坚定不移加强党对边境工作的领导,大力宣传“时代楷模”卓嘎、央宗姐妹爱国守边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努力开创边境地区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局面。

第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群众。改革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也是各族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坚定不移把有关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各族人民共同富裕,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瞄准党中央确定的“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切实把握好政治和经济、速度和质量、当前和长远、开发和保护、输血和造血、核心地带和边境地区“六个关系”,在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援藏扶贫、生态扶贫、党建扶贫中落实精准要求,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始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普及学前双语教育,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大力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计划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强化理科和实践教学,深化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努力实现“五个100%”,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机制,落实好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深入推进健康西藏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完善重大疾病、地方病防控体系,促进全民健身、健康产业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推动藏医药事业创新发展。深化拓展教育、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巩固成果、拓展领域、建强机制。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供给能力。

第五,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定不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切实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必须自觉担负起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作贡献的政治责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强化问题导向、突出改革创新、注重依法监管、推进全民共治,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要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原则,强化体制、科技、资金保障,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要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力量打好蓝天保卫战、柴油车污染防治攻坚战、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白色垃圾”污染治理攻坚战等具有西藏特点的标志性战役;开展好垃圾焚烧发电设施达标、固体废物监督管理、自然保护区执法检查、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监管等专项行动。要坚定不移推进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实施“两江四河”绿化工程,大力推进全民造林、市场化植树造林、农村“四旁”植树,实施“十三五”有条件的地方消除“无树户”行动,着力打造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地、国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示范地、国家绿色发展实验地、国家自然保护样板地、国家生态富民先行地。要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要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健全多元环保投入机制,落实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

第六,要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努力将我区建设成为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和贸易物流中心。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仅是我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区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途径。要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探索对外经贸投资与合作新模式、新路径、新体制,实施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和对内交流合作,深度融入国际国内大市场,构建内外结合、面向南亚、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提升我区在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中的战略地位。要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推进以“口岸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开放型产业为核心”的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建设,积极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加大口岸建设力度,推进与尼泊尔等南亚国家经济交流合作,加快构建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把我区建设成为面向南亚战略性大通道和贸易物流中心。要积极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充分发挥西藏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后发优势,加强与内地省区市和周边地区战略合作,积极融入西部大开放改革,努力实现“三个基地增长极”(“西电东送”接续基地、世界第三极旅游目的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基地)、“两个区域联动带”(藏中藏南引领带动、藏东藏西藏北协同发展)、“三大周边经济区”(成渝经济圈、大香格里拉经济圈、陕甘青宁经济圈),以及若干发展实验区(吉隆边境经济合作区、拉萨综合保税区、指定口岸等)发展目标。

第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党在西藏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正确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作为最大的政治、最根本的政治,把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把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守反分裂斗争纪律作为政治建设的实践标准,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定坚决地拥戴信赖忠诚捍卫核心,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基础铸灵魂,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党员干部真正拿出不惜脱一层皮、掉一身肉的工作劲头,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切实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际行动。要坚持以夯实党在西藏执政根基为目标强组织,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突出政治功能,着力提升思想引领力,着力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提高党建工作质量,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引领能力、战斗能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听党话、跟党走,善团结、会发展,能致富、保稳定,遇事不糊涂、关键时刻起作用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坚持以推进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中心建队伍,突出忠诚干净担当,抓好素质培养这个关键,把好选人用人政治关,坚持事业为上选人用人,打造长管长严监督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打造知藏懂藏爱藏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突出事业发展需要,认真落实新时代年轻干部素质要求,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不拘一格使用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对党忠诚堪当重任作风优良的优秀年轻干部。要坚持以爱国奉献扎根边疆为导向聚人才,突出人才兴藏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培养引进双管齐下,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集聚爱国奉献扎根边疆的各方面优秀人才。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三个牢固树立”,不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进作风建设常态长效,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整治“四风”,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权力运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开拓进取、勇于变革、敢于创新,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西藏篇章努力奋斗。

  • 上一篇:习近平主席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在西藏基层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 下一篇:西藏调整公积金贷款额度 由原来的70万元提高到9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