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日喀则:“领头雁”飞得更高

时间:2019-02-23

本网日喀则2月21日电(记者 楚武干 陈林)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日喀则市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特别是抓牢农牧区党建,盯紧盯住村(居)干部队伍,以大力实施“村(居)干部文化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为抓手,严格村(居)干部日常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综合素养,确保村(居)干部成为农牧区发展领头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夯实党在农牧区的执政根基。

充实力量强能力

选派干部下沉村(居),充实村(居)工作力量。针对涣散村、贫困村、边境重点村党支部书记难选难配问题,从市县乡机关选派169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居)担任党支部书记;配合区党委组织部选派区市县乡党政机关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共1673名到村(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实现全覆盖;从具有三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熟悉基层工作的乡镇公务员中选派502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村(居)担任大学生村官;建立后备干部队伍。按照正职1比2、其他干部1比1比例储备后备干部,并加强其实践锻炼和动态管理。

针对村(居)干部文化水平和能力素质偏低、发挥作用不够充分的现状,着力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开展集中培训。每年对村(居)干部至少轮训一遍;创新培训方式。抓住村(居)党支部书记这个关键少数,创新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训练营,运用情景模拟、互动研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和军事训练等方式提升干部政治理论素养;用好培训资源。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的维护和管理,加大村(居)干部实用培训课件开发力度,三年来,电教中心共制作课件82部,并把《西藏日报》评论员文章《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奋力推进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系列评论》作为培训教材,强化思想统一;拓宽培训渠道。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村(居)党支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到对口支援省市村(居)进行挂职锻炼,以及一定数量的村(居)“两委”班子成员赴内地学习考察,强化学习培训。

提升待遇增动力

提升村(居)干部待遇保障,确保有动力干事。针对村干部待遇偏低、岗位吸引力不强、难选难留等问题,稳步提高村(居)干部待遇。开展村(居)“两委”班子争先进位考核奖励工作。在严格落实村(居)干部基本报酬和业绩考核奖励资金的基础上,制订了村(居)“两委”班子争先进位考核奖励工作方案,目前,村(居)干部正职人均报酬待遇达到4万元,村(居)干部副职人均报酬待遇达到2万元;认真落实村(居)干部优惠政策。各县(区)每三年至少组织村(居)干部到县级以上医院开展一次体检、支持鼓励村(居)干部购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条件的县(区)还为村(居)干部发放通讯、交通补助等。从2017年起,每年专项列支541.8万元,为169名选派到村担任村(居)党支部书记职务的机关干部发放生活补贴,并列支专项资金为离任村干部等兑现生活补助;认真落实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待遇。及时兑现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安家费5000元,保障基本工作和生活条件,并从驻村工作办实事经费中拿出10%,作为第一书记工作经费。

打造阵地强功能

提升村级阵地标准,确保有场所干事。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作为党在农牧区执政的堡垒。坚持科学规划。严格项目选址,2018年组织设计单位分组深入18个县(区),完成了对改扩建和新建的966个村(居)的现场选址踏勘工作,并完善功能布局,在新建场所设置了超市、甜茶馆、便民服务大厅等功能室,配套国旗台、公共厕所、浴室等设施;坚持建管并重。区分新建与改扩建、围合式与开放式、单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等不同设计风格,选取11个村(居)进行试点建设,并健全完善村级活动场所管理使用制度,着力解决“重建设、轻管理、有阵地、无活动”的问题;坚持发挥作用聚人心。不断在服务中体现党的政治优势,聚集人气、凝聚人心、汇集民智,让活动场所逐步成为党员群众爱去、常去的好地方,成为引导群众追求健康文明生活的好地方。

  • 上一篇:昌都市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 2018年共接待游客244万人次
  • 下一篇:昌都“雪亮工程”扩大社会治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