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强调,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万众一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握全局、运筹帷幄,对扶贫开发事业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
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关键问题,尽快改善特困人群生活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西藏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以处理好“十三对关系”为根本方法,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汇聚摆脱贫困、共奔小康的磅礴力量。
近年来,我区制定出台60多个文件,形成了“1+N”的政策体系。实行差异化政策,要求拉萨、山南、阿里等市地加快工作推进,率先脱贫摘帽;对昌都、那曲、日喀则三大主战场和44个深度贫困县由自治区集中资源打攻坚战,坚决啃下深度贫困这块硬骨头。如今,我区脱贫攻坚取得了骄人“战绩”,2016年至2018年底,55个县(区)47.8万人摘下“贫穷帽”。
精准施策增强群众获得感
从拉萨驱车向东行驶约1小时,便来到墨竹工卡县嘎则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大院。
新修的柏油路、宽敞明亮的电梯房、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住在这里的新主人,是来自昌都市贡觉县“三岩”片区的贫困群众。
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2018年12月7日,昌都市贡觉县35户197名贫困群众,搬迁至上千公里外的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嘎则新区。
说起搬迁,嘎则新区居民白玛罗布激动地说:“先前听说我们家被安置在六楼还挺担心的,因为父亲和姑妈年纪都比较大,爬楼梯困难。来了后看到有电梯,房间非常宽敞明亮,就彻底放心了,真心感谢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此,自治区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分析我区脱贫攻坚形势,精心编制规划,研究对策措施,号召全区各族人民齐动手,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经过全区上下不懈努力,当前我区产业扶贫项目建设进度明显加快,全区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占“十三五”规划项目总数的75%,扶贫产业成为推动贫困人口直接脱贫、持续脱贫、长久增收的最重要举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建设点、产业配套、转移就业、社区重建等工作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区已有超过2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迁入新居。
补齐短板加快发展步伐
2016年,距离拉萨市中心18公里的达东景区正式营业。
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产业,先后完成达东林卡、乡村度假酒店、“拉萨人家”藏家乐等多个项目建设,年人均增收4000多元。“达东村”这个穷村巨变的故事,远近闻名。
“出水才见两腿泥”。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扶贫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落实在“动真格”的实践中。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摆脱贫困,必须把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机结合起来。为此,自治区坚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边境小康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以路、水、电、通信等为突破口,将行业部门所能与贫困地区所需相结合,加快基础设施向重点区域延伸、向薄弱环节倾斜,扎实推进乡村公路、林草地水利设施、乡村能源建设等工程,加快补齐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短板,全面改善贫困群众生存条件。
据自治区扶贫办提供的数据显示,仅2018年,全区就投资2.2亿元改造1.67万户危房;完成了8个乡镇、1045个行政村、439个自然村通硬化路和91个自然村通公路;改造农村电网4696公里,新修农村电网2.08万公里;3185个行政村实现光纤通达;改造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622所;改扩建29个县级医院、32个乡镇卫生院和53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建35个县级藏医院和67个妇幼保健站;新建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68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92个。
自治区把援藏资金的80%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积极争取援藏扶贫资金项目,2018年累计签约26个项目、资金118亿元。协调对口支援省市、中央企业包干受援县10%的贫困群众,帮扶3.3万人脱贫。全面实施“百企帮百村”行动,全区560家各类企业与551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带动3.1万贫困人口致富;132家区(中)直单位、13.67万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26.62万人。
积极推动保障科学扶贫
“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在脱贫攻坚的历史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将扶贫开发提升到全新的战略高度。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
综观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存在基础设施落后、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带动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的共同特性,同时也存在贫困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基层工作思路与形势任务不适应的主观问题。
面对紧迫的形势,自治区党委、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推进西藏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小康大局,事关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破解扶贫开发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各种难题和障碍,关键在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增强推动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
按照这一科学指导思想,自治区党委、政府瞄准主战场,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着力啃硬骨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自治区主要领导率先垂范、高位推动,主动联系海拔高、条件差的深度贫困县,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脱贫攻坚,指挥部狠抓落实。
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调整充实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率先成立自治区、市(地)、县(区)、乡(镇)四级脱贫攻坚指挥部,九届区党委先后召开36次常委会会议、31次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35次指挥部会议、4次全区性大会部署安排脱贫攻坚工作;召开2次专题会议听取深度贫困地市和县区脱贫攻坚工作汇报,逐县分析致贫原因,理思路、定措施,因地因县施策。
我区实行省级干部包县、地市级干部包乡、县级干部包村和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包户的“四包”制度,深度贫困县都由省级领导干部联系,深度贫困村都由区直、地市直部门驻村帮扶。
行业部门以自治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为遵循,调计划、筹资金、建项目,实现同拍合奏、同频共振。连续三年召开深化援藏扶贫工作会议,援藏转向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智力扶贫和消费扶贫。
滴水穿石,星火燎原。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国家援藏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在我区全面打响,一个个易地搬迁、产业发展、穷村变富的故事在雪域高原上演,西藏各族干部群众正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奋力拼搏,努力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