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首次建立科技与产业有偿合作机制
调整结构 藏香猪产业发展开启新模式
17日,西藏商报发布的《马云来西藏,品尝东元藏香猪火腿,点了个大大的赞》一文迅速在朋友圈转发,大家都在关注走红的藏香猪火腿,与此同时,也对藏香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实,藏香猪一直是我区特色,为大力发展藏香猪产业,今年自治区农科院与企业对接,首次建立科技与产业有偿合作机制。
(资料图)
市场前景广阔 草畜矛盾急需解决
被称为“喝泉水、吃山珍”长大的藏香猪是青藏高原独特的品种资源,对高原低氧、低温和粗放的饲养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其皮薄,肉质清香鲜嫩,肌肉纤维细,肌肉中脂肪分布均匀适量,尤其富含蛋白质和人体所必需的十余种氨基酸,亚油酸含量高,适宜制作多种风味食品,已经成为藏族饮食文化的一个品牌。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区生猪存栏量为60万头,年出栏17.8万头,猪肉产量4475吨,自给率不足40%。其中,藏香猪存栏量为39万头,占全区生猪总量的65%;出栏数为16.5万头,占全区生猪总出栏量的92.7%,藏香猪肉产量为3500吨,占全区猪肉总产量的78.2%,加工量为170.4吨,加工率仅为5%。“由此可见,藏香猪肉的市场潜力巨大,是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的切入点和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业内人士说。
但是在市场需求量迅猛增长的同时,藏香猪出栏量远远跟不上。与此同时,藏香猪所需饲料也成了棘手问题。“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藏香猪产业,将其与青稞、牦牛等并列为七大农牧业特色产业,林芝市作为藏香猪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将藏香猪产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推进,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由此带来的问题是饲料需求日益凸显,草畜矛盾日益突出。”自治区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说。
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推进我区藏香猪产业发展,去年年底,自治区农科院首次采取跨所、跨学科联合的方式前往林芝对藏香猪产业进行调研,主要围绕林芝藏香猪生态养殖绿色饲料研发的需求、基础以及本地资源等内容开展,对林芝现有藏香猪保种场、养殖场、藏香猪产品加工厂、饲料厂等基地进行实地了解,与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蕃腾饲料厂共同拟定今年藏香猪绿色生态饲料研发及原料种植项目方案。
“一直以来,老百姓们饲养藏香猪采取的都是散养模式。在野外,藏香猪的食物来源很丰富,也是天然无污染的。”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蕃腾饲料厂总经理卓玛说,“大量的散养会导致环境受到污染破坏,所以现在提倡圈养。但是,如何在圈养模式下不改变藏香猪肉质,保留其原来的风味,是我们目前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饲料上下功夫,为圈养模式下生态藏香猪的食物来源提供科学理论和实践依据。”
18日,自治区农科院与林芝市工布江达县蕃腾饲料厂签订技术服务合同。“这是我区首次实现科技与产业有偿合作机制。本项目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条件,按照产业支撑、强化基础、综合配套的要求,进行林芝藏香猪生态养殖绿色饲料研发,着力打造特色品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自治区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还了解到,该项目中藏香猪产生的粪便,可实现堆积发酵处理,是很好的有机肥,减少甚至杜绝了化肥的使用量。有机肥还肥于田,既有效地处理了粪便又增加了猪饲料来源,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有利于生态良性循环。“本项目实施后对保持藏香猪原有特性,提高藏香猪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调整农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有显著作用。”卓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