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邻右舍都是我的家人,让他们不愁吃、不愁穿、看得起病、上得起学、住得起房,是我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看着衣着朴素的边巴,记者肃然起敬,兴致勃勃地与他交谈起来。
边巴,拉孜县曲玛乡措娃村二组村民,自幼丧父,母亲独自抚养他们兄弟3人。边巴是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在邻居亲友们的帮衬下长大。16岁那年,从未出过远门的边巴跟着村里的大人们来到20里外的拉孜县城干起了建筑,负责运输的拖拉机师傅经常让他帮忙卸货、装货,时不时地也让他摸两把车,一来二去边巴学会了开拖拉机。有了技术的边巴在工地上逐渐被重用,跟着施工队走南闯北,收入可观。
变成“香饽饽”的边巴也成了措娃村的名人,乡亲们闻声而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重情的他慷慨接待,前来投奔的人日益增多,竟达到50多人,看着充满信任和满怀期待的乡亲们,边巴暗自下定决心:作为一名党员,我一定要负起责任,带领大家都富裕起来。可怎么才能实现呢?“村里不是来了驻村工作队吗?他们也是帮助大家脱贫致富的,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说不定他们有好主意。”他越想越高兴,兴冲冲地来到村委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驻村工作队队长的话使他茅塞顿开,“对呀,措娃村位置偏远、人多地少,剩余劳动力丰富,光靠救济是不可持续的,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应该想办法把这些人带出去,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说干就干,边巴在驻村工作队、村党支部的协助下成立了建筑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日喀则建筑市场已经基本饱和,怎样才能找到市场呢?这是边巴创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工作队给了他很好的建议:去西藏最艰苦的地方——阿里,条件艰苦的地方竞争相对较小,又可以充分发挥本地工人适应高原作业的优势。
边巴带领着他的队伍边教、边学、边干,凭借他扎实的干劲和诚信的经营风格,他们在阿里地区普兰、日土等县迅速打开了局面,2018年公司营业额达600多万元,为村里劳务输出55人,人均增加收入6万元。
“今年我准备申报建筑资质,业务扩大到市政、公路、水利水电方面,把公司做大做强,响应咱们‘九个一批’扶贫政策的号召,带领更多的贫困户转移就业,让他们都过上好日子。”边巴自信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