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又是一年仲春时,雅砻大地东风送暖、草长莺飞,正是春耕好时节。农民们纷纷脱下厚重的冬衣,换上劳动的春装,来到田间地头,平整土地、引水灌溉、犁地播种,播种希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深化,农业生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显著。为确保粮食产量稳步增长,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耕文化传承,今年以来,山南市以春耕备耕工作为突破口,通过加强春耕动员、农技推广和发展创新,为全年粮食丰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不违农时——
农耕作业渐次展开
俗话说“过了惊蛰节,锄头不能歇”。随着气温日渐回升,雅鲁藏布江冰化河开,绿意爬上柳梢头,雅砻大地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渐次进入春耕生产的忙碌季节。
一场雨夹雪伴着春天的第一声惊雷,在3月末洒落在贡嘎县杰德秀镇,田野更加湿润。杰德秀居委会的边巴次仁站在自家的田埂上,用力铲下一铁锹,抓起一抔土壤,用手指轻轻捏碎,他欣喜地说:“今年冬天时间长,春天来得迟,但好在降水降雪比往年多,土壤墒情很好,这对春耕春播非常有利,这几天要抓紧开耕,不能误了农时。”
近期,乃东区、加查县等沿江海拔较低县区抓住有利时机,率先进入春耕春播期,浪卡子县、隆子县等边境高寒县也陆续开始平整土地、准备种子化肥,为春耕春播打基础。
今年,山南市农作物计划播种面积48.52万亩(含复种),以青稞、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油菜、土豆等经济作物为辅,青饲玉米等饲草作物适当种植,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与此同时,山南市加强农用物资储备工作,截至3月底,已调运农药42.584吨、化肥5962.7吨,筹措种子1502.7万斤,接近完成全年计划,为打好春耕生产第一仗提供了保障。
示范引领——
农业科技助力增产
迎着春风,湖南省农科院研究员白德朗在乃东区“青稞粉垄高产栽培与示范”项目基地内一边观察耕种情况,一边和农技人员攀谈。他说:“粉垄试验效果理想,粉土深度达到了50多厘米,是常规栽培模式的2倍,有望实现青稞增产15%以上。”
“粉垄技术”被誉为“第四代农耕模式”,它通过深耕深松等手段,能够实现土、肥、水、气等资源的最优化利用。今年,在湖南省援藏专家的帮助下,该技术率先引入山南,在乃东区实施了51亩试验田,这对于改良高原盐碱土地,对提升中低产田生产能力有重要示范作用。
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推动力。近年来,山南市通过援藏带动、科技特派员下乡、科技项目引进等方式,促进琼结县光伏农场、扎囊县松卡高效温室基地等一批现代农业项目安家落户,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在扎囊县扎其乡良种繁育基地,冬青18号、藏青2000、喜马拉22号等优质高产青稞刚刚播种。看着暖风吹过的田野,西卡学村种植能手格列说:“我们种植的都是当下科技含量最高的优质良种,再加上我们有新型耕种管理技术和集约化、机械化作业模式,今年一定是个丰产年。”
农旅结合——
为春耕注入新内涵
在今年3月的“开耕节”上,乃东区多颇章乡索朗村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耕掘福、金银满仓”农耕文化体验游活动,赢得了参与者的纷纷点赞。
来自重庆的游客罗苗在活动中第一次走进藏族朋友家中,感受原汁原味的传统耕牛“开耕节”。她高兴地说:“从为耕牛穿盛装到准备切玛盒、耕地撒种、互献青稞酒,我感受到藏族‘开耕节’的魅力。活动很有趣也很有西藏文化特色,既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又开拓了市场,很好!”
山南是藏文化的发祥地,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如何将其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放大农耕文化的传承意义和经济效益,一直是该市相关部门和各县区努力的方向。乃东区创新思路,通过举办传统耕牛“开耕节”,吸引游客深入藏家体验特色民俗,为春耕工作注入了新内涵。
春耕生产既是人与土地的约定,更是农业文明周而复始的循环。不仅乃东区,琼结县、桑日县等地,同样依凭春游好时节,通过开展浸入性体验活动,让乡村旅游融入了农耕元素,为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民增收增加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