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拉萨市建成区面积增长了25倍多,一个正在“长大”的拉萨城傲然屹立在雪域高原。图为鸟瞰拉萨教育城。记者 巴桑次仁摄
拉萨有1400余年的建城史,从1978年到2018年,拉萨市建成区面积从3平方公里增至76平方公里,增长25倍多,城市规划区范围从2010年的1480平方公里增加到目前的4326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面积达到303平方公里。“东延西扩南跨北连,一城两岸三区”的城市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如今,一个正在“长大”的拉萨城正傲然屹立在雪域高原。
曾经的郊区化为现在的市区
说起拉萨城市规模的变化,我们不妨从位于大昭寺以东、清真寺至仓姑寺之间的铁崩岗谈起。铁崩(蚌)岗是藏语音译,“铁”为灰土,“蚌”(“崩”的转音)为堆放,“岗”为坡地,铁崩(蚌)岗的意思就是堆放灰土的坡地。关于地名由来,《古城拉萨市区历史地名考》一书中介绍铁崩岗说,在西藏和平解放前曾是郊区群众销售牛粪、木柴等燃料的地方,很长一段时间里,铁崩岗一直都是从拉萨市区到东郊和东边各县的必经之地。
换言之,在拉萨城市发展进程中,像是铁崩岗这样的区域都只能算是城区和郊区的结合部了,现如今呢,铁崩岗已经是拉萨城一环里的核心区域了。即便是以铁崩岗为原点,向东向北再延伸将近五六公里,依然在拉萨城区的范围内,这几年,正在“长大”的拉萨城变化显而易见。
再说说拉萨市“东延西扩南跨北连,一城两岸三区”的城市发展格局,拉萨教育城、恩惠苑社区代表的是东延的脚步,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顿珠金融城代表的是南跨的脚步,堆龙德庆区物流中心代表的是西扩的脚步,北环路代表的是北连的脚步。其实无论是东延西扩南跨北连,还是一城两岸三区,这些都是近年来拉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工作,全面推进城市高品质建设的生动写照。“拉萨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其实是市委市政府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引领调控作用的成果。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城乡规划的编制力度,每年投入3500余万元开展规划编制工作,高水平编制完成了《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2017年修订)》、主城区、东城新区(纳金片区、百淀片区)、东嘎新区、柳梧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拉萨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和古城申遗协调区城市设计等专项规划。”拉萨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调研员刘洋告诉记者,同时,拉萨还组织编制了拉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市双修规划、慢行交通规划、停车设施、水系治理和生态修复等相关专项规划,构建了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在内的比较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特别是近三年,成功引入了中规院、北规院、深规院等内地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团队参与拉萨的城市规划工作,拉萨市的城乡规划编制水平踏上了新的台阶。”刘洋告诉记者。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就是这些年拉萨城“长大”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诚然:早些年的拉萨城市规划水平较低,这些年,我们做到了“后起直追”,当然也可以成为整个祖国西南地区的“后起之秀”。
规划管理水平提升广为受益
这几天,拉萨市有史以来最大、最新、最奇、最时尚的灯会,在鹏矗生态园(南山公园)开启,每当夜幕降临,形、色、声、光动态融合带来的灯火阑珊,吸引了游客和市民的关注,在这之后,其实是拉萨市在“长大”过程中同步改善生态环境的真实体现。近年来,拉萨市以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核心,实施“树上山”和绿色围城工程,造林绿化3323亩,植树75万余株,在全区实现了半干旱区域山体整体造林新突破,刘洋说:“其实,在不断规范城乡规划建设行为中,拉萨市全面推行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严格实施城乡规划,通过采取城市更新方式,积极推进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工作,把拉萨建设成为定位更加明确、城市更加亲水、交通更加便捷、功能更加完善、特色更加鲜明的国际文化旅游城市。树上山吸引了市民和游客前来,灯会则让这些市民和游客驻足。”如果没有规划,没有纳入规划,没有科学统筹的规划,谁又能知道南山是不是依然还是那座土石山?
不止于此,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位于两路纪念碑南侧的3#闸都会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湖光山色、灯火辉煌下不少游客发出了“像不像上海的外滩”这样的感叹。按照城市发展规划,拉萨实施“河变湖”工程,规划建设6座拦河扎闸,2#、3#、4#闸建成蓄水,形成湖面4000余亩,空气湿度增加8%,创造了高原河流整治典范,拉萨河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市空气优良率96.8%以上。其实,在拉萨市不断“长大”的过程中,精致精细宜居也是科学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北京拉萨两地的交流交往交融,近年来,以北京市城市规设计院为牵头单位,北京市城建院、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工程学会等高水平技术团队共同参与的项目组先后10次赴拉萨开展现场调研和方案研究汇报,迅速形成高水平、有深度、重实施的规划成果,2019年5月获得市政府批复,规划成果为科学研判拉萨市交通承载能力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出了全面、系统、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如果只搞建设,盲目发展,即便拉萨城“长大”也可能因为“缺锌缺钙”而“营养不良”。可拉萨市这些年的实践是注重城市规模扩大过程中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所以拉萨不仅仅是“长大”了,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多个维度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模扩大过程中实现的生态宜居也正使得这座高原圣城绽放出新的时代精彩。
城乡发展需要深化法治意识
教育城、慈觉林创意园区、高新区、空港新区、金融城加快建设,堆龙德庆撤县设区,曲水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吞巴成为全国首批特色小镇,甲玛、羊八井等成为全区特色小城镇示范点......这些年,书写在拉萨城市空间不断拓展“记事本”上的印记越来越多,农牧区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3%。拉日铁路、拉贡、拉林高等级公路、环城路、纳金大桥、旁多水利枢纽等重点项目建设投用,城乡建设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力度不断加大,人居环境达到不断改善,城市品位全面提升。“全市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的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已初步建立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保单位等多层次、立体化的保护格局,并注重在开发中保护,严格控制历史城区的建设,保护城区的整体传统风貌,持续推进的拉萨市老城区保护工程,大大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刘洋告诉记者。
完善城乡规划法规体系是确保城市规划科学进行的重要抓手。拉萨市通过科学制定《拉萨市城乡规划条例》《拉萨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拉萨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拉萨建筑风貌导则》等地方性法规,指导城乡规划建设。有了法律依据,之后的执法力度持续加强,自2016年4月以来,我市强制拆除和组织自行拆除违法建筑约2.5万余平米,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约7000万元,让不少市民拍手称快的不只是“拆违”,更重要的群众感受到的我市遏制违法建设增量,逐步消除违法建设存量的信心和决心,进而是为拉萨城市健康发展,营造出公平有序的建设环境。
东郊客运站已经不在郊区了,北郊赛马场也已经离市中心不那么远了,西郊电信已经成为拉萨城区重要的休闲购物中心了......如今的拉萨,不仅仅城市建成区“长大”了,科学规划生态宜居正在让更多人在拉萨品味幸福。(记者 孙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