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中国农业银行昌都分行金融服务助力“三农”:海拔最高金融服务点的坚守

时间:2019-08-08

昌都,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位于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素有“藏东明珠”的美誉。随着我区经济快速发展,昌都市各项事业改革创新取得长足进步,实现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金融改革创新不断发展,金融体系不断充实,金融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其中,中国农业银行昌都分行作为昌都金融事业的主力军和排头兵,用心用情,在藏东大地书写了金融助力经济发展和普惠金融的精彩华章。

全心投入,累计发放农户贷款3267户

在昌都市八宿县东北部,距离县城145公里,距离昌都市12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目前我区海拔最高的金融服务点——夏雅营业所,海拔高达4300米。

恶劣的自然环境,让无数人望而却步,少有人愿意到这里去工作。但是,这里的金融服务面积却达到了1300平方公里,覆盖农牧民1562户9809人,其中建档立卡户764户3287人。

自成立以来,夏雅营业所累计发放农户贷款3267户,9035万元。其中,精准扶贫贷款累计发放352户,1516万元,现贷款余额255户,1117万元。所有工作由扎西杰布、土登加措和贡秋江村3人完成,他们是该营业所仅有的员工,被调侃为“男人帮”。工作以来,三人走村入户,开展三农金融服务点巡检、宣讲扶贫政策,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及生产生活情况、致贫原因等,同时开展贷后资金使用情况回访。

在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现代化办公阶段时,这里还沿用着算盘+纸+笔的老一套方法。“现代化金融服务在这里推广起来相当难,还好我们在一点一点进步。”贡秋江村笑着说。让他们欣慰的是自助服务机即将上线,这恐怕是很多城里人难以想象的。

填补空白,他们的工作简单又琐碎

上午9点,暖阳照射大地,夏雅营业所的大门打开,早早等候在外的老百姓蜂拥而入,七嘴八舌问起了问题。“大家不要急,一个一个来。”柜台里面的土登加措大声说,他怕大家听不见,乱了秩序。很快,老百姓安静下来,自觉排起了队——这样的情景每天都要上演。

他们的服务对象绝大部分是农牧民,文化程度低,对于“金融”的理解几乎是空白的。因此,他们每天的大部分工作是修改银行卡密码、转账之类的,简单又琐碎。“很多人今天设置了银行卡密码,第二天就忘了。”贡秋江村说。

这天清晨,小雨落在营业所对面的山坡上,空气有些湿润,这也是一年中难得的好气候,“男人帮”得以脱下厚厚的衣服,享受短暂的夏季时光。夏雅营业所所在地气候恶劣,冬季尤为寒冷,营业用房和职工住房都没有暖气。在艰苦的条件下,三位工作人员克服困难,还履行着与邦达机场签属的上门收款服务协议,每天早上7点起床赶往邦达机场,开展工作。好在,他们的用房及职工之家改造项目已经立项,相信很快就能有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了。

打破僵局,助推当地“三农”发展

恶劣的自然条件,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打破僵局,助推当地“三农”发展,夏雅营业所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宣传农总行针对我区推出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嘴皮子都快磨烂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的宣传下,当地老百姓对惠农贷款产生了兴趣,并且主动申请贷款。八宿县吉中乡加松村的嘎吉尼玛便是其中之一。嘎吉尼玛第一次申请贷款,被评定为农牧民贷款证铜卡,获得贷款5000元。后来,他又陆续申请了几次贷款,由于信用优良,最终他被夏雅营业所评定为农牧户贷款证金卡,可以获得贷款80000元。 今年6月初,嘎吉尼玛又向夏雅营业所申请钻石卡贷款证,若批准,最高可获得15万元的贷款。

随着贷款数额不断增加,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如今,嘎吉尼玛一家有了装载机、翻斗机、汽车,生活从难温饱奔向了小康。生意做大了,嘎吉尼玛又组建起了农牧民施工队,帮扶贫困家庭15户,解决当地贫困人口就业10人,每月工资3000元到6000元不等。逢年过节嘎吉尼玛还会向贫困群众发放慰问金,为贫困家庭送去温暖。

扶贫工作帮的是“财”,扶的是“人”。农行昌都分行的工作人员一直积极引导农牧民脱贫致富、带动其他人一起致富。整个过程中,不仅嘎吉尼玛本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就连身边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看到嘎吉尼玛在农行的帮助下生意越来越好,便主动申请贷款,也想要做点小生意。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国农业银行扶贫一线的工作人员充分利用金融扶贫政策理论和知识,在信贷资金帮扶的同时,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参与创业就业,真正做到了“真扶贫、扶真贫、拔穷根”。

  • 上一篇:改则县日玛村脱贫故事:牧业村的致富路
  • 下一篇:那曲市色尼区大力开展全民读书活动:书香浸润藏北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