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林芝市基层党建: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初心使命

时间:2019-08-25

“共产党像母亲一样慈祥,呵护我们,带来阳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西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幸福安康。” 今年76岁的扎西次旺是波密县玉许乡海定村村民,这位经历过新旧西藏两重天的老人,常常用这首自编自排的歌曲歌颂党的恩情。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帮扶下,扎西次旺一家通过产业扶贫、集体经济分红、庭院整治、生态岗位、定向岗位等收入,已经由过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跃过上了小康生活。

近年来,林芝市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着眼组织力提升,以强组织、强班子、强队伍为重点,不断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和保障作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为推进林芝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而扎西次旺一家生活的巨大变迁,正是林芝市狠抓基层党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写照。

开展红色传统教育,让红色基因焕发新的活力

近年来,林芝市积极挖掘红色记忆,大力实施“政治铸心工程”,深入开展“做合格党员、当先锋模范”教育,市县各级领导带头上讲台讲党课、作辅导,带头推动政治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明确政治教育培训重点,依托市委党校主阵地,以红色遗迹为抓手,先后打造了察隅县“英雄坡”、鲁朗知青点等18个红色教育基地,并通过举办示范培训班、邀请专家教授授课、选派优秀年轻县处级党员干部到那曲进行党性锻炼等方式,实现党员政治教育全覆盖。

随着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和红色基因的不断传承,林芝市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日益彰显。

在朗县金东乡西日卡村村委会,今年49岁的党支部书记加措拿出一面由村民手工缝制的五星红旗,向记者讲述了一段深藏在心灵的红色记忆。

1959年10月,一支解放军部队进驻西日卡村。当时,由于当地群众对解放军不了解,都躲得远远的。为得到真实情况,加措的外公扎西老人心怀忐忑地来到部队驻地,试着与部队官兵进行接触。令他没想到的是,部队官兵非常热情地迎接他,还专门给他端茶做饭,和他热情交谈。扎西老人回到村里,把在部队的所见所闻讲给乡亲们听,消除了大家的误会。

此后,部队经常组织军医给村民送医送药,派人打扫村庄的环境卫生,为群众排忧解难,使当地群众真正认识到,解放军是西藏人民自己的队伍,是共产党派来为藏族人民谋幸福的“金珠玛米”。望着部队驻地高地上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扎西老人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于是,扎西老人在自己家屋顶上,插上了一面自己手工缝制的五星红旗。在扎西老人的感召下,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屋顶上插上了五星红旗,以此表达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部队在村里驻扎4年,即将撤离时,该部连长将一面五星红旗交到扎西老人手里,希望他把悬挂国旗的传统传承下去。接过这面国旗,扎西老人把这一传统一直坚持了数十年。后来,由于扎西老人年迈,父亲又在外地工作,时年21岁的加措毅然接过了“接力棒”,一直坚持到现在,并带领群众将五星红旗插遍了村里的雪山草原。如今珍藏在村委会的这面国旗,就是当年扎西老人用红布、黄布和藏胶手工制作而成的。这面国旗,是西日卡村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红色脉络的情感寄托,成为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动力源泉。

2016年,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帮助下,西日卡村被列入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国家投资3000多万元,把西日卡村打造成了塔布特色民族村寨,给村里群众修建了新房、村文化室,对村里给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并对村里产业发展进行扶持。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西日卡村群众积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9878元,并实现了脱贫摘帽。

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林芝市聚焦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创新全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思路,始终把党的基层组织有效覆盖和工作有效开展作为重点任务来抓,全力推动各级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在全市范围内,把支部建在村民小组、驻村点、产业链、护边队上,把党小组细化到“双联户”单位、虫草采集点和边境放牧点、巡逻点,不断织密组织网络,有效延伸组织触角,农牧区、机关、事业单位等传统领域党组织组建率达到100%,城市社区、国有企业、“两新”组织、互联网、离退休等新兴领域党组织实现了应建尽建。

工布江达县金达镇嘎木村全村83户356人,有党员84名,是全市有名的“户户党员”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广大党员践行宗旨,不忘使命,积极发展生产、兴办产业,成为村里的脱贫致富带头人。在广大党员的带动下,支部通过实施党员“带富工程”,采取“党建+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到2018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村里13户41名贫困群众全部实现脱贫。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嘎木村建立无职党员坐班制度,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组成党员义工队,为群众排忧解难。全村在维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先后被评为全区村民自治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综治先进集体、新农村新文化示范村、民主法治村、小康示范村。

加强阵地建设,充分释放基层党组织内生动力

林芝市坚持把建好阵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努力实现基层议事有阵地、活动有场所、运转有保障。市委、市政府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作为“书记工程”“县长工程”和“组织部长工程”来抓,累计预算投入财政专项资金9000万元,积极争取并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切实建强农牧区前沿阵地。2017年全市新建和改扩建156个活动场所;2018年打造200个标准化建设阵地;2019年稳步推进剩余142个活动场所建设。同时,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提高班子运转能力和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红色引擎”,对接全域旅游和农牧业特色产业建设规划,2015年、2016年,市委、市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从2017年开始,将1000万元提高到每年1500万元。通过把党组织建在产业上、党员聚在产业里,积极鼓励支持农牧民群众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党员+农户+产业”等方式,林芝市走出一条党建引领、组织掌舵、党员带动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子。目前,全市498个村(居)有426个有村集体经济实体,其中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有221个、50万元以上的有37个,其余村(居)也都有集体收入来源。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了群众收入的不断增加。

邦仲村是米林县远近闻名的边境小康示范村。自2017年村级组织换届以来,在村党总支带领下,大力推行“支部联党员,党员联群众”双联共进管理服务工作法。为全村65名党员建立“党员·家庭档案”,对邦仲村党员中的村组干部党员、致富能手党员、流动党员、一般党员等进行分类管理,加强党组织对党员的服务和管理,提高党员对群众的服务和带动力,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充分发挥,有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邦仲村已创建经营性经济实体8个,其中红太阳科技示范农场、邦仲黑木耳生产基地、亚登藏药材种植合作社等项目已取得显著经济效益。邦仲村党员、农牧民科技特派员巴桑,于2012年投资创办起邦仲黑木耳生产基地,主要从事黑木耳等食用菌的菌种培育、种植、收购、加工等,现已带动黑木耳种植户创收60余万元。同时带动基地6户贫困户每年人均增收1.6万元,帮助他们全部实现脱贫。

  • 上一篇:嘉黎县昂仓村娘亚牛养殖:草丰牛儿肥 牧民日子美
  • 下一篇:西藏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全国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