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西藏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让改革“红利”惠及群众

时间:2019-08-31

为进一步推动法院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措施落地,林芝市法院启动了首批聘用制书记员招录工作,并对录用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记者 张黎黎 摄

图为昌都市中院开通12368热线,为群众搭建起了法律服务的新平台。记者 张黎黎 摄

导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一场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考在全国政法系统疾步铺开,一项项敢于啃硬骨头、闯难关的改革举措也在雪域高原稳步向前推进。

2019年5月,桑珠孜区法院执行局利用微信视频手段与被执行人进行联系沟通,顺利执结一起标的为10000元的借款合同纠纷案件。

无独有偶,同样的时间段里,乃东区法院巧妙利用微信成功调解了3起合同纠纷案件,既提高了办案效率,也节省了诉讼成本,赢得了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

把现代技术引入到审判、执行过程中,这是我区“智慧法院”的小小尝试。

“智慧法院”建设不过是我区法院司法体制改革里的“冰山一角”。

从2016年我区法院着手准备司法体制改革开始,至今3年时间已匆匆而过。然而,匆匆时间里留下的却是扎实的脚印。3年来,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新面貌在一步步呈现,改革带来的新成效、新“红利”也让老百姓逐步获益。

“点线面结合”司法服务网络成效初显

7月26日,巴青县法院立案法官在向一被告送达起诉书副本时发现,双方当事人矛盾非常激烈,随时有可能发生安全事件。

在最快的时间处理好该案件,是避免事态升级的最好办法。巡回法庭当即启动,车载流动法庭开进当事人所在村庄,高科技设备的法庭迅速搭建并开庭,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庭审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和解,且原告自愿提交了撤诉申请。

“点线面结合”司法服务网络的构建,就这样在无形中方便了群众的诉讼,打通了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16年,最高法院发布《关于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意见》,随后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提出,要构建以人民法庭为点、以车载流动法庭为线、以基层法院为面,“点线面结合”的司法服务网络,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

经过多年的摸索,“点线面结合”司法服务网络的构建已经从理论走向了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羌塘大地,地广人稀,气候条件恶劣。针对点多线长面广、农牧民诉讼不便和家庭邻里纠纷比重高等现实问题,那曲市两级法院坚持重心下移,立足于完善“点线面结合”的基层司法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并利用好“车载流动法庭”这个流动的“点”,坚持有案办案、无案法宣原则,逐步加大巡回广度和密度,不断拓展覆盖面,积极深入各村(居)和游牧点巡回办案、开展法治宣传,主动邀请人民陪审员、驻村工作队等参与纠纷化解,深入排查基层存在的各类矛盾纠纷。今年以来,流动法庭开展矛盾隐患摸排、调处工作370次,调处民间矛盾纠纷432起,现场调解案件50件、现场立案204件、现场答疑600余人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308次、以案释法52场次,受教育群众7.6万人次,派驻人民陪审员共调处化解矛盾纠纷137起,有效缓解了法院司法资源不足的现实问题。

探索创新,敢于先行先试

3年来,拉萨市中院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案件量年均递增30%左右,庭前化解纠纷量增加10%至15%。这两个递增的数据说明什么呢?

在“案多人少”的普遍现状下,拉萨市中院在案件量逐年递增30%的压力下,依然能“得心应手”地开展审判工作,其“法宝”就在于庭前化解纠纷数量的增加。庭前化解纠纷,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诉讼的压力。

仅今年上半年,拉萨市两级法院通过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化解案件482件,其中,司法确认93件,与信访局、乡镇干部协作,诉前化解矛盾纠纷117件。

这样的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在雪域高原上早已“遍地开花”。

2019年7月,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响起,林芝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向巴次仁担任审判长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达某某盗窃一案正式开庭。林芝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明马丹增出庭履行职务,法、检“两长”同庭履职。该案在中国庭审直播网上同步直播。

数日后,日喀则市中院召开的2019年度第4次审委会会议,在研究讨论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时,邀请日喀则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卓嘎列席会议,发表检察监督意见。这也是日喀则市检察院检察长首次列席市中院审委会会议。对于这次履职,卓嘎认为其意义重大:“检察长列席法院审委会,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确保司法公正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近年来推进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7月12日,拉萨市城关区法院利用远程庭审系统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盗窃案,法院、检察院、看守所三方打破距离壁垒,让“数据跑路”,实现了“隔空对话”。该案件适用速裁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认罚,当庭宣判。这是全区范围内率先启用三方远程视频系统开庭审理的第一起案件。

2019年3月,林芝市正式启动两级法院首批聘用制书记员招录工作,经过前期层层筛选,最终确定39名录用人员。该项举措推动了当地法院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措施的落地落实。

……

首次、首批、首起……3年的改革之路,伴随着的是诸多的新尝试、新努力,是我区各级法院在司法体制改革道路上先行先试的无畏努力,更是披荆斩棘、一往向前的坚强决心。

拓展拓宽便民利民新渠道

司法改革在稳步推进,司法改革的“红利”也在凸显。

近年来,随着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法院助力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改革的推进,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逐步无缝对接,实现了司法力量与社会力量的有效借助与互补。

2017年9月1日,昌都市值班律师服务台在诉讼服务中心正式设立,将律师入驻法院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纳入法院诉讼便民服务工作范围。该项工作开展以来,值班律师接受当事人法律咨询 38件次,代写法律文书13份,帮助服务人员共计103人;值班律师参与解决纠纷3 件,解决矛盾纠纷 2件。

318国道沿线基层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通过在宾馆、旅社、招待所免费制作“旅游诉讼导示牌”,公布诉讼服务热线电话,在交通要道、人员密集场所设立诉讼服务点,创先开通全方位旅游诉讼司法服务。

山南市两级法院充分发挥陪审员、调解员的作用,在部分人员集中、发案率较多的乡镇、村(居)设立法律服务站,经常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讲、纠纷排查等工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真正将司法关口移至群众家门口。目前,全市法院共设立法律服务站5个。 今年上半年,通过法律服务站化解矛盾纠纷3起。对复杂疑难案件由律师提前介入进行法律释明和情绪疏导,进一步增强当事人的信任感,今年1至6月,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12人次。

日喀则市两级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个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这条主线,结合自身实际,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将诉调对接平台建设与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结合起来,建立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车载流动法庭“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仅2019年以来,日喀则市两级法院诉讼服务大厅接待群众6300余人次,12368诉讼服务热线接听电话1230余人次;法律援助律师值班达200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30余人次。

对老百姓而言,像这样诉讼更便捷、立案更快捷、执行更有效,就是能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便利,就是司法体制改革释放出来的“红利”。

3年的改革之路还不算长,但便利的司法服务、连接田间地头的司法网络,搭建起了法院和群众的“连心桥”,真正做到了问题所指、改革使力。

  • 上一篇:传统藏戏舞台剧 《苏吉尼玛》雪顿节上演
  • 下一篇:那曲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旺扎:“群众获得感满意度逐年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