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西藏林芝市朗县金东乡的来义村,只有76户人家241人。9月19日这天,来义村很忙。为了第二天将要举行的全村乔迁新居仪式,一大早,大姐们清扫道路,七八个年轻人忙着在路两旁挂上迎风招展的三角彩旗。几个小伙子围着村里新建的“不忘初心”碑,用红绸反复比量着揭幕的最佳角度。
一个曾经封闭落后的小山村,在新时代迎来了新生活。
19日一大早,在村头忙碌的人们中,有一位老阿妈躬着身四处转悠着,时不时和大家聊几句。
她叫白玛曲珍,今年77岁。曾做过47年村干部的她,想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忙的。
“孩子们不让我干活。”白玛曲珍满脸慈祥地说,“明天是我们村的大日子。村里今天布置得这么漂亮,我坐不住啊。”
白玛曲珍是土生土长的来义村人,分到的新居有100平方米,足够家人居住。
来义村村民新居共8排56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庭院。“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简装交付,完全免费。”来义村党支部书记格桑介绍说,“按每户人数不同,分为100平方米、130平方米和180平方米三种户型。”
“这样的房子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白玛曲珍拉着记者的手说,“除了感恩党和政府,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生于1942年的白玛曲珍,小时候家里有兄弟姐妹十人,所有生产资料和产出都归农奴主,全家12人只能从农奴主那里领1个人的口粮。一家人挤在破旧不堪的帐篷里,寒冷、拥挤、脏臭是她关于住所的最初记忆。
“要说最大遗憾,就是自己年纪太大了。日子越来越好,好想多过些年头啊!”白玛曲珍感慨。
也是19日一大早,50岁的退伍军人巴珠带着妻子扎桑来到180平方米的新居开始大扫除,忙乎到中午才坐下来休息。
“新家具是从村里开车到林芝市里买的,赶紧点一天就折回来了。”巴珠告诉记者。
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过去村里只有人畜踩出来的便道。一到夏天雨后,马粪和泥巴混在一起,又臭又脏。”巴珠说,“那时骑马去乡里买些衣服、盐巴,往返就要10个小时。”
51岁的村民嘎玛桑珠19日从起床就没闲着。新居里的装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记者进门时,他正指挥装修工人安装客厅的酒柜。
嘎玛桑珠带记者参观了他为小儿子桑琼准备的房间。“他今年高三,成绩总是在班里排第一呢!”说起小儿子桑琼,嘎玛桑珠满脸骄傲,“我吃够了没文化的苦,一定支持他考个好大学。等他寒假回家时也该装修好了,到时给他一个惊喜!”
在村委会新址旁,一座黄色外墙的幼儿园已经完成主体工程,预计今年末可以开始招生。格桑告诉记者,目前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为百分之百,近5年来义村共有9名学生考上了大学。
(新华社拉萨10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