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亮雪域高原万家灯火
—西藏电力70年发展掠影
城市霓虹闪烁,乡村灯火阑珊,总有一盏灯,守护晚归的你。支撑这一切的,是我区电力的高速发展,是一代代西藏电力人的默默奉献。
和平解放前,西藏仅有一座125匹马力(装机容量90余千瓦)、仅供少数上层贵族且断续发电的小水电站。今天的西藏,青藏、川藏、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在雪域高原架起了三条“电力天路”,国网西藏电力主电网已覆盖64个县,供电人口达278万。
与此同时,我区电源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8年底,全区形成了以水电为主,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电力总装机容量达332.1万千瓦,是1959年发电装机的3992倍;全社会用电量69.02亿千瓦时,是1959年用电量的7843倍。
电力工业艰难起步
西藏电力工业始于上世纪20年代。1928年,西藏噶厦政府从英国引入设备,建设了装机容量92千瓦的北郊夺底电站,主要为噶厦政府、造币厂和贵族供电,1946年停止发电。
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和支持西藏电力发展,1955年拨款并选派工程技术人员进藏,在夺底电站原址基础上修建拉萨水电站和日喀则小型火力发电厂,从此拉开了西藏电力建设的序幕。
1975年,羊八井地热试验电站开工建设,至1992年,陆续建成后续机组,装机容量达2.4万千瓦,占当时拉萨电网的60%以上。羊八井地热试验电站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地热电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利用地热浅层热储进行工业性发电的电站。
1997年,羊湖抽水蓄能电站建成投运,这是我国水头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9万千瓦(2005年扩容至11.25万千瓦),超过了当时全区电力装机容量的总和,发电量占当时拉萨电网的50%以上,一度解决了藏中电网长期缺电的历史,为藏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西藏电力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迈入超高压大电网时代
在西藏电源建设的同时,电网实现同步发展,进入21世纪,西藏先后建成投产3条“电力天路”——青藏、川藏、藏中电力联网工程,不仅极大缓解了西藏电网长期以来的缺电矛盾,还有力推动了西藏水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外送,为不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11年11月,总投资163亿元的西藏首条“电力天路”——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提前一年建成,结束了西藏电网孤网运行历史。此后,又以加快建设220千伏主网架为重点,先后建成曲哥、乃琼、夺底、多林、墨竹工卡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实现了西藏电网主网架电压等级的历史跨越,电网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
2014年,总投资66.3亿元的第二条“电力天路”——川藏联网工程,建成投运,彻底结束西藏昌都地区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实现了昌都电网与西南电网联网,迈出了构建西南同步电网、建设西藏统一电网的第一步,为“藏电外送”提供了又一条输送主动脉。
2018年,总投资162亿元的第三条“电力天路”——藏中联网工程,建成投运,实现了青藏联网工程与川藏联网工程互联,藏中电网与全国主网统一互联,西藏电网电压等级迈入500千伏超高压大电网时代,西藏电力供需紧张局面得到有效缓解。截至2019年3月,西藏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已连续多年刷新纪录,最大负荷达144万千瓦。
实现“藏电外送”
2014年藏木水电站投产发电,装机容量达51万千瓦,为缓解西藏缺电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夏季丰水期实现“藏电外送”的重要电站之一。
从2011年首次实现跨省购电,2015年首次实现“藏电外送”,通过青藏直流、川藏联网2条“电力天路”,西藏电网已累计受电超过65亿千瓦时,累计外送电44亿千瓦时。
“近年来,西藏水电及新能源开发势头迅猛,但受制于西藏电网夏丰冬枯的季节负荷特性、本地消纳能力有限等因素,丰水期电力消纳矛盾突出。藏电外送将助推中东部地区减少标煤消耗、二氧化碳排放,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也将缓解西藏缺电矛盾,增加发电企业收入。”国网西藏电力公司董事长刘晓明说。
“未来,西藏电力人将继续高质量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到2020年实现主电网覆盖全区74个县;到2035年,建成网架坚强、安全可靠、运行灵活、智能高效的现代化电网,建成支撑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和外送的坚强送端电网,建成连接邻省邻国的重要枢纽电网,建成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对于未来,刘晓明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