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农民工讨回被拖欠工资39万余元
提醒:避免“被欠薪” 这些细节要牢记
临近年末,是农民工结算工资的高峰期和纠纷易发期,“终于把工钱追回来了,真的不知该如何感谢您!”近日,李某等11名农民工因工资拖欠问题到拉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寻求帮助,拉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负责人拉加东主受理该案件后,为农民工追回39万余元工资。
记者了解到,近日,李某等11名农民工因工资拖欠问题到拉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寻求帮助,拉加东主热情接待了他们。经了解,今年年初,李某等11名农民工承接了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东嘎镇桑木村的房屋修建工程,该工程负责人向其承诺,等完工后就立即支付工资。李某等11人按照工程负责人的要求完成了该项工作任务,心想自己的付出终于要得到回报了,哪知事情并未如此顺利。完工后,该工程负责人以各种理由推脱,拒不支付李某等人共39万余元的工资,情急之下,李某等11人多次找到该工程负责人追讨工资,甚至向有关部门和律师咨询此事,但最终因没有签订相关合同等,事情没有得到有效处理。
拉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受理该案件后,拉加东主意识到该案件涉及人数多、争议金额大,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矛盾。为此,他冷静处理,凭借李某等11人提供的线索,终于找到了该工程负责人,并提出为民讨薪的诉求。通过角色变换、换位思考等方式,拉加东主引导该工程负责人理性地看待这起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同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其分析利弊。经反复做思想工作,多次协商座谈和调查取证,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达成协议,为农民工追回39万余元工资。
其实,像李某这样的农民工还有很多。11月4日,记者在拉萨市公共法律援助中心看到,拉加东主正在一边整理农民工递交的法律援助申请表,一边为前来咨询的农民工解答疑问,而在他的办公桌上还放着一沓已经结案的“劳动报酬纠纷案件”卷宗,一间办公室被围得水泄不通。一上午的时间,就有好几批农民工前来咨询维权。一批农民工拿着借条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申请维权,却被告知无法正常起诉;而另一批农民工事先与所在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在律师帮助下,成功拿到工资。
记者了解到,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农民工讨薪的高发期,每天都有一两批农民工前去咨询讨薪,但成功的案例并不多。一方面,一些农民工在务工前只是和包工头口头约定,没有书面证明;另一方面,工地用人临时性强,常出现农民工弄不清公司全称或不知道老板是谁的情况,起诉很困难。拉加东主介绍,近期,接到了多起农民工讨薪案件,在受理过程中发现多数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未签订劳动合同或不清楚对方资质等,遭遇“讨薪难”。
拉加东主提醒,农民工外出务工时,为免误入讨薪“囧途”,秋后算账不如事先预防。农民工务工前首先要准确记住公司名称及理清人事关系;务工前尽量和包工头或公司签订书面协议,若只能达成口头协议,也尽量要以录音的方式留下证据;尽量阶段性结算工资,即便后期拖欠也能减少一定损失;务必留下能证明劳动关系的事实证据,即便是一套工装、一个工牌都可成为日后的讨薪证据,这也是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