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巴宜7月29日电(记者 麦正伟)1992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墨脱戍边模范营”荣誉称号的人民解放军驻藏某部,50多年来,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团结带领群众守卫边疆、稳定边疆、建设边疆、繁荣边疆视为己任,先后创造了墨脱历史上28个第一,为墨脱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边防巩固、人民安居乐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西藏和平解放前,墨脱人民生产方式极其原始,经济、社会、文化极端落后。自1963年驻藏某部官兵进驻墨脱后,他们始终发扬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作风,大力帮助群众发展生产,组织群众修水渠、开荒地,手把手传授插秧、施肥、灌溉等方面的农业技术,为当地群众建起了第一块试验田,搭起了第一座温棚,墨脱由过去的人均产粮不足百斤,增长到现在的700余斤,结束了西藏和平解放初期“一年只有半年粮,还有半年吃菜糠”的历史。官兵还在驻地办起第一所小学——背崩希望小学,坚持每年选派一名文化基础好的战士义务支教,教出了当地第一名大学生,之后又协助地方政府办起了学校,并组织地方青年补习文化。据了解,历任的墨脱县干部有三分之二上过部队小学。同时,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墨脱官兵为当地群众修建了第一座铁索大桥,
为他们进出墨脱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门巴族老人央珍说:“那是解放军架在我们门巴人心中的彩虹。”
1972年,墨脱发生严重流感,发病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部队官兵们急人民之所急,拿出全部药品,很快控制了病情。对此,1992年,这个部队针对当地群众的实际困难,成立了第一支“为民服务小分队”,坚持每季度和重大节假日深入驻地村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科技致富知识,引导群众破除迷信,淡化宗教影响。截至目前,官兵的足迹遍及墨脱15个自然村,累计举办科普讲座300余场,播放宣传影片1000余部次,使无数群众走上了致富路。他们还积极向群众宣传防病治病知识,帮助培训医务人员,开办医务诊所,免费医治病人。军医陈国宁先后抢救了10多个生命垂危的病人。村民波波被毒蛇咬伤,生命危在旦夕,陈国宁一口一口地吸出波波伤口的毒液,使其转危为安。在共同的战斗生活中,部队官兵与墨脱人民结下了水乳交融的深厚情谊,涌现出了“感动林芝25位人物”之一的“兵老师”周国仁、被百姓誉为“墨脱好门巴”的卫生所所长亓三彭等先进典型。
墨脱官兵全心全意服务驻地群众,努力为边疆繁荣作贡献的行动,不仅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而且大大激发了墨脱人民爱党、爱国、爱子弟兵的深厚感情,他们主动与部队官兵一道站岗放哨、巡逻执勤、维稳控边,使墨脱边防走向了稳定、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