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每年博物馆日,我区各个博物馆结合自身特色,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活动,真可谓是各有千秋。大家领略到各个博物馆呈现出的多彩活动,也看到了我区博物馆发展的喜人成绩。
牦牛博物馆重新开放 “让文物活起来”
2016年12月,西藏牦牛博物馆应北京市文物局和首都博物馆的邀请,在首都博物馆举办了《牦牛走进北京——高原牦牛文化展》,三个月接待观众达31万余人次,展览圆满成功,受到各方面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成为首都文化界去冬今春的一个文化事件。今年4月18日,西藏牦牛博物馆重新开放,该馆馆长吴雨初说:“开馆后,内容不断充实和调整,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接待的人越来越多,影响也会越来越大。我也经常在朋友圈发一些动态,欢迎更多朋友的到来。”
5月18日,在第四十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和西藏牦牛博物馆开馆三周年之际,由自治区文联、拉萨市文联主办,西藏牦牛博物馆承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让文物活起来”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在拉萨举办。活动中,12位捐赠人捐赠了包括距今有4000多年的齐家文化石雕像、牦牛皮唐卡等具有丰富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的藏品。发布了由中央民族大学博士果毛吉女士历时三年时间对高原藏区涉及牦牛的地名进行初步的考证和研究的作品《牦牛地名考》。在艺术家刘晓宁先生的《前世今生:晓宁看西藏——油画国际巡展》拉萨首展开幕式上,展出的近百件油画作品,向观众展示了西藏美丽土地和纯朴人民的形象,将圣洁、宁静的高原风情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牦牛博物馆开馆三年多来,在拉萨已累计接待各族群众、各地游客达15万余人次。该馆坚持“爱祖国、爱西藏”的正确导向,坚持传承西藏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坚持正面传播西藏文化、坚持为基层群众服务,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首届中科科教科学大讲坛走进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
4月24日至29日,由自治区科技厅主办,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中科科教(北京)国际教育科技中心承办,自治区教育厅、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大学、拉萨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共同协办的首届“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中科科教科学大讲坛”活动在拉萨举行。此次活动的演讲内容包括物理、动植物、微生物、电、磁、卫生等多个方面,内容围绕西藏高原特色以及学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据了解,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于2016年10月正式开馆运行,现已成为展示宣传我区科技、文化、社会发展水平和西藏独特的自然、历史、人文等资源的重要窗口。自治区科技厅厅长赤列旺杰说,开展科普大讲坛对普及西藏公众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激发科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和崇尚科学的环境,培养科技创新氛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然科学博物馆将以此次活动为基础,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紧紧抓住科技创新发展的有利时机,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主动作为、锐意进取,努力开创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科普工作新局面,为进一步发挥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在科技创新、科普展览、学术交流、人才培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展示我区改革发展稳定建设成果,推动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发展、建设创新型西藏创造良好条件。
期待西藏博物馆的华丽回归
2016年12月1日起,西藏博物馆正式闭馆,闭馆时间为3至5年,作为自治区重大的文化惠民和文化强区工程,西藏博物馆将在原址上实施改扩建,总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该馆建成以来,给市民游客带来了许多精神文化知识,让人们充分了解了西藏的人文历史、民族风情和发展历程,也清楚地认识到当代西藏的发展变化。
闭馆期间,西藏博物馆依然会推出大量大众喜闻乐见的陈列展览以及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走进军营等教育活动,以满足社会公众对博物馆服务的需求。期间策划举办的4个陈列展览,将在区外进行巡展,区内也将辐射各市(地)。西藏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达珍介绍:“这4个陈列展览包括‘天上西藏文物展’,它是由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西藏博物馆和林芝市共同组织的156件精品文物展,第一站将于今年底在深圳展出。另外还有三个专题展:一是‘21度母专题展’,有钦孜派的多件度母唐卡及西藏度母题材的造像;二是‘藏医药唐卡专题展’,会有近80幅藏医药唐卡展出;三是‘藏族饮食器具艺术展’,包括炊具、酒具和盛食器具的展示,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将西藏的民风民俗做一次普及。此外,我们还会通过网络虚拟展示,将西藏博物馆22年来的展览展示活动进行回顾。”
达珍告诉记者,此次改扩建项目立足于将西藏博物馆建设成为功能合理、设施先进、服务多样、活动精彩的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的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特色博物馆,全力打造成为西藏的“城市会客厅”、国内外游客和本地居民首选的城市文化休闲中心。改扩建后的西藏博物馆集教育、宣传、休闲、娱乐于一体,将成为大家了解西藏、认识西藏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