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援藏医生施忠民(右二)在指导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医生对患者足部病情进行诊断。 记者 孙开远 摄
2015年8月17日,对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院长助理于亚滨来说注定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那一天,她接到了医院的紧急通知,由她带队带领15名北京市医疗系统人才组团式援助拉萨市人民医院。
几乎来不及跟家人告别,8月19日,于亚滨带着忐忑和未知踏上了飞往拉萨的航班。
“一下飞机,就受到了热烈欢迎,初到高原的紧张几乎一下子就没了……”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于亚滨说,“都说援藏医生伟大,但如果没有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支持,我们做不出这样的成绩。”
两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力支持、管理上严格要求、生活上热情关心援藏医疗人才,不断把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引向深入,让援藏专家们真正融入高原,发挥“红细胞”作用,变“输血”为“造血”,使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真正成为惠及各族群众的惠民工程。
加大支持力度——
为干事创业搭建平台
日前,一则“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7年度人才引进、招聘公告”在微信朋友圈和各大社交网站疯传,“编制内待遇、合同制管理”这样的新提法成为老百姓热议的话题。
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北京协和医院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领队韩丁告诉记者,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充分考虑到我区实际提出的一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措施。这项措施也大大激发了医疗人才进藏长期工作的积极性,公告发出后一周之内,我们就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50多位求职者简历。
在拉萨市人民医院的生活区,两幢拔地而起的四层单元楼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专门为我们援藏专家修建的单元楼。”于亚滨颇为骄傲。
于亚滨告诉记者,按照规范流程,修建这两幢单元楼从立项到筹建直到竣工可以入住,至少要花费三年的时间。但为了让援藏专家尽快住进去,自治区各有关部门特事特办,一路“绿灯”。如今,这两幢“援藏专家楼”已经进入了最后的装修环节,很快就可以入住。
“援藏专家工作顺利不?生活上有没有困难?”两年来,援藏专家在工作生活上的所有细节都成为自治区党委、政府放在心上的大事。
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多次到医院调研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
自治区主席齐扎拉多次与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医院工作人员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进展情况;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把组团式援藏工作作为部长工程,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万明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
……
这些关心也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举措,研究印发了《关于深入扎实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的通知》《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对关于切实做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受援工作的意见》等多个文件;落实区财政资金5.02亿元用于支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开辟大型医疗设备采购“绿色通道”,有效解决了大型医疗设备采购慢、周期长的问题;投入资金9932万元,即将建成援藏公寓380套……
“两年来,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自治区党委、政府给我们的支持与关心是我们最大的后盾。”一位援藏医生如是说。
来自“大后方”的关爱——
“你不是一个人,你还有我们”
“小宁,你在那边有什么事一定要跟医院说,我们全力解决。”
“莉莉,我们前两天去看了你的家人,他们都很好,你不要挂念。”
……
5月5日下午,拉萨市人民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里正在召开一个特别的会议。来自北京13家医院的主要领导通过视频一一问候了在拉萨的15名援藏医疗专家。
“你们是组织派去的,照顾好你们我们责无旁贷。”北京市卫计委组织人事处处长智利萍叮嘱15名援藏专家要注意身体。
“我不是一个人在援藏,我们医院就是我的大后方。”来自北京安贞医院的援藏专家宁尚秋深有感触。去年8月,拉萨市人民医院收治了一名年仅27岁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人。以拉萨市人民医院现有的医疗条件,无法进行有效救治,医院建议转院。宁尚秋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与安贞医院取得联系。隔天,患者转入北京安贞医院,第三天由专家为他进行了手术。
“医院一听说是拉萨转去的病人,毫不犹豫地收治了。”提起这事,宁尚秋还颇为感动。
据了解,中组部发出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号召之后,各派出单位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精心选派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好、管理水平高、身体状况优的专家参加支援工作。不仅如此,各派出单位还对业绩突出、群众口碑良好的支援医疗人才,在晋升职称、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落实支援医疗人才待遇和保障措施,充分调动了援藏医疗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援藏医生们的“大后方”不仅有援助单位的关心,也有受援单位的全力支持。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启动以来,阿里地区成立了由组织、发改、财政、人社、教育、卫生等部门组成的阿里地区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旬一情况汇报、一月一专题研究、一季一座谈交流、一年一总结表彰等制度机制,先后召开座谈交流、专题研究会议30多场次,在解决医院自主经营权、用人权方面给予多项政策支持。
为使援藏医生能够更好发挥所长,阿里地区投入建设资金6558万元,用于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80多万元制作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短片,宣传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形成社会各界关注、支持组团式援藏工作的良好氛围。
各族人民真诚感激——
“高原就是你们的家”
5月8日,拉萨市人民医院的ICU重症监护室正式启用,现代化的医疗设备、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让拉萨市人民医院的“创三甲”工作又多了一项合格指标。
这个耗资近600万元的ICU重症监护室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达瓦就是其中之一,参加工作22年来,达瓦一直活跃在外科手术台上。去年通过竞聘,达瓦开始筹建ICU重症监护室。“是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给我们带来的机遇,这些专家就好像是我们的亲人一样。”达瓦说道。
来自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吕涛也有了自己的藏族“亲人”。今年藏历新年,吕涛被热情的同事次央邀请到家里做客,在次央家,吕涛受到了最高规格的礼遇。“几乎把家里所有好吃的都拿给我了,我跟次央一家一起祈福、一起挂经幡,特别开心。”吕涛告诉记者。
闲暇时,吕涛也愿意跟同事们腻在一起,她们一起去逛街,一起去吃美食。“她们对我特别好,跟她们在一起就好像在家里一样。”吕涛说。
“相处太融洽了!”张莉莉也跟吕涛有同样的感受,她说,每次从内地返回拉萨前两天,就有很多西藏的同事提醒她要提前服用抗高反的药物,到拉萨当天,同事们也会轮流去机场接她,生怕她身体有不适应。刚到拉萨的那几天,同事们更是会寸步不离地守在她身边,不让她多运动。
一年的援藏已接近尾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学博士、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吴惺已习惯于步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那略显简陋的手术室,穿梭在挤满患者家属的病房,享受着被患者亲切呼唤“安吉拉”(藏语“医生”)的自豪。
“那巍峨的珠峰,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翡翠般的年楚河水都已渐渐定格于我的脑海,一种莫名的援藏情结也慢慢地在体内凝聚、升华。我终于领悟什么是援藏。” 吴惺说,当他走上高原,用自己的技术医治藏族同胞身体疾患的同时,藏族同胞的真诚、热情、友善也感染了他的心灵。
当格桑花开满整个雅鲁藏布江河谷的时候,也是第二批组团式援藏医生们行将离开之际。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都会默默诉说每一位援藏医生无尽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