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木林林木生态示范区的几万亩人工林长势喜人。(鞠传江 摄)
雅鲁藏布江从海拔53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发源,由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这“从天上来的江”,沿途浇灌草原,冲积肥沃平原,但是到了3800米的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却给这里留下草木不生的广袤荒沙滩,来自山东潍坊的援藏干部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与藏族群众一起坚持10多年艰难探索,植树绿化,使荒沙滩变成了绿洲,并成为西藏首个林木生态示范区。
南木林林木生态示范区的苗圃培育基地。(鞠传江 摄)
突破难关 让小树苗在高原沙滩扎根
汽车在日喀则至南木林县的318国道上快速行驶,远处的江滩上不时有成片的人工树林一闪而过,柳树、榆树、杨树、沙棘不同树种均长势良好。
“以前这里是荒漠沙地,主要是鹅卵石和沙子,连草都不长呢!”南木林县林业局副局长刘海佳说。
的确,在这被誉为西藏风沙源的雅鲁藏布江中游荒原上,过去没有树木,植被稀少。春天里,雅江两岸的荒原风沙漫天,狂风使人站不住脚,羊走离了羊群,风沙使这片土地没有绿色,也刮走了藏族农牧民走向富裕的梦想。
锁住风沙,筑起生态屏障是当务之急。自2007年山东潍坊第三批援藏干部开始筹划荒滩植树,至今十年接力,硬是在这不长草的荒滩上种上了树木,使这里的人工林成活率从原来的不足5%,第二年成活率达到50%,第四年达到80%,到今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彻底扭转了年年造林不见林的被动局面。
西藏南木林县艾玛乡德庆村63岁的赤列与村主任潘多在交流护林经验。(鞠传江 摄)
在不断提升植树成活率的背后,是山东潍坊6届援藏干部和南木林县委、县政府的科学规划和持之以恒,是来自山东潍坊林木技术人员的严格考察实验和适合高原的植树技术,更是当地藏族农牧民日夜看护、精心培育的结果。
据介绍,在高原、荒漠化沙石地质条件下植树需要付出十倍的努力。经过多年的探索,南木林县总结出了植树造林过“五关”抓“五防”的植树方略。“五关”是:规划设计关、苗木质量关、挖坑标准关、栽植技术关、浇水培土关。“五防”则是:防病虫害、防干枯、防盗伐、防牲畜啃食、防非法侵占。正是这套行之有效的方略,使来自山东及全国各地的优秀树种在西藏高原深深地扎下了根。
打造样板 生态示范区竖起绿色屏障
南木林县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自2011年开始筹划建设,2014年3月,总投资达300亿元的西藏“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开始实施,这一生态示范区正式被列为自治区“两江四河”流域人工造林示范区和起步区。截至目前,这一示范区造林投资2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4亿元,山东援藏累计配套6000多万元),完成造林4万亩,栽植新疆杨、榆树、柳树、藏川杨、小青杨、紫穗槐、沙棘等苗木200万株,建设绿色走廊林网50公里,水渠50公里,初步形成了林成网、田成方、路相通、水相连的综合性生态建设基地。
“这一生态示范区成为西藏大江大河流域治理绿化的示范区,对南木林来说,是压力,更是动力,重要的是还要为西藏生态建设探索积累成功的经验!”山东潍坊援藏干部领队、南木林县委副书记闫凤林对中国日报记者说。
雅鲁藏布江是西藏最长的河流,流经全区7个地市,集中了西藏80%以上的人口,南木林县的林木生态建设对整个大江流域示范带动作用可谓举足轻重。
记者登上生态示范区的瞭望塔,只见大片的人工林望不到边,几米高的杨树、柳树枝叶茂盛,面积接近4万亩。记者们都不相信这里几年前是寸草不生的荒滩,当地官员说,这片人工林都是近几年种下的,林地可以引河水自流灌溉,不同树种交替种植,每格100亩的路田网格结构,还规划出发展牧草的区域。
记者在南木林县艾玛乡德庆村遇到了63岁的护林员赤列老人,他护林每月收入3000多元。他微笑着对记者说:“这里以前连草都不长,现在树木成片,看着树苗一天天长大,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为保证植树林苗木供应,2015年潍坊援藏投资900万元,在恰热村建设890亩苗圃基地,主要培育藏川杨、竹柳、榆树、新疆杨等多种优质苗木。2017年又投资500万元在德庆村新建苗圃300亩,引进了海棠、紫叶稠李、平欧榛等18个树种37个经济林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取得初步成功。
今年援藏工作组又提供经费80万元,组建了一支60人的管护队伍,对生态区进行灌溉、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围栏维护、冬季树木养护、涂白和防火等工作。
闫凤林介绍,这一生态示范区总规划面积42万亩,将分别实施荒滩植树造林15.1万亩,防沙治沙和封山育林18万亩,人工种草4万亩等系列工程,并开始筹划建设经济林和高产青稞、油菜籽试验田。规划到2030年,这里80平方公里的荒滩,将成为树木茂盛、牧草丰美、农田高产的绿洲。
据当地气象部门的统计显示,今年这一示范区沙尘天气次数同比前些年同期减少1/3以上,核心区氧气含量提高5%、空气湿度增加10%。
南木林的荒滩绿了,风沙小了,河水清了,环境美了,藏族群众笑了。(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 鞠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