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左贡县列达村:勤劳换得幸福来

时间:2017-09-02

开栏的话:

金风送爽,在丰收的季节里传来喜讯。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建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

五年砥砺奋进,高原迎来巨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紧紧围绕发展稳定生态三件大事,以强党建为保障,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推动西藏各项事业向前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成绩。今日起,本报开设“喜迎十九大”专栏,反映各行各业砥砺前行的生动实践,展现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崭新面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图为送走了又一批游客,列达村茶马古道幸福客栈的主人加永仁青在客房整理床铺。本网记者 常川 摄

沿着318国道一路由北向南行驶,藏东连绵起伏的山峦,犹如美丽姑娘,有的婀娜多姿,有的清秀典雅,有的英姿飒爽,展现不同的风韵。来到玉曲河畔,山峰间、河道旁、田野里的青稞地绿油油的,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显得那么自然、清爽、怡人。

一座座排列整齐的温室大棚,一幢幢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居,一张张幸福洋溢的朴实笑脸,无不讲述着这座村庄发生的变化:每家都有家庭旅馆,每户都参与温室种植,每个人都有事可忙……近年来,左贡县旺达镇列达村村委会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团结带领全村村民不等不靠,用勤劳的双手增收致富。7月,记者一行深入列达村,对当地农牧民进行了采访,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一个施工队富裕一个村

虽然下着小雨,记者按捺不住好奇和兴奋,驱车来到深藏在群山流水间的旺达镇列达村松洛旺堆家。

松洛旺堆,黝黑的脸庞,略带狂野的发型,笑时带着浅浅酒窝,憨厚中又不失年轻人的活泼。

他是“80后”,今年30岁,很年轻,目前在列达村农牧民施工队开车,月工资收入6000元。

来到松洛旺堆家,新建成不久的房屋、民族特色的家居装饰、现代化家具家电一应俱全。这个家庭是村中最普通的幸福之家,而这一切的得来,源于参加了村里自建的集体经济——农牧民施工队。

邻村则巴村的姑娘次仁德西2009年与松洛旺堆因同在县城开出租车相识,青涩的恋情因相熟而萌芽,最终两人走在了一起。次仁德西说:“听说他在列达村施工队开车后为他感到高兴,列达村的小伙子团结上进会养家,现在家里收入很稳定,我们生活很幸福。”

早在2006年,刚成年不久的松洛旺堆学习了驾驶技术,在左贡县开出租车,早起晚睡的生活和当时县城并不发达的出租车行业并没有因他的努力而挣到多少钱。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扶贫攻坚工作的大力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很多,因此,列达村村委会牵头成立了农牧民施工队,带着群众投入到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中。

2012年8月,列达村农牧民施工队成立,注册资金50万元。由197名群众组成,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统一组织、统一调度、统一实施项目。

松洛旺堆认为,凭着自己的驾驶技术参与农牧民施工队可以在家门口找到工作。不久,他凭着过硬的技术,顺利通过考核,开上了施工运输车。

每项工程结束后,施工队除了给队员发放工资,结余资金存到年底,将大部分利润向群众分红,预留一部分作为来年的运转资金。短短几年里,施工队迅速从小变大、由弱变强,目前,已经拥有搅拌机、振动机、发电机、伐木机、翻斗车、拖拉机等各类施工运输机械70余台(套)。

列达村施工队以有效的管理、完善的设备在本村、邻村乃至旺达镇赢得了良好的口碑,队员的收入也水涨船高,从以前每人每天几十元,已经增加到了平均每人每天250元。

离开松洛旺堆家时,他满怀希冀地说:“我们的小家庭里就缺一个孩子了。”

一个“菜篮子”增收一家人

行走在村外的318国道上,远远就能看见村子里的温室大棚。

“我们不想方设法摆脱贫困,让老百姓富起来,怎么对得起乡亲们的信任?” 村委会主任尼玛洛松说。

作为村集体经济项目,列达村不等不靠,决定发展种植业让群众增收致富。2015年,列达村驻村工作队带领村“两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投资291万元,占地40亩,修建日光温室大棚30座。按照每4户1座大棚的标准,将温室大棚分配到户,由群众自行种植管理,惠及群众117户716人。

如今,随意走进一间大棚,都可以看到每方格子田里,西瓜、白菜、西红柿、茄子、青椒……各类品种应有尽有,并且长势良好。

“大棚里种植的蔬菜品种,都是我们根据季节和市场,自主选择种的。”棚主向巴成列乐呵呵地说。“我们这里的菜,一茬接一茬的,四季都有,品种达到几十种。冬季上市的有萝卜、小白菜,现在是小白菜、青椒,下一茬的莴笋、西红柿也快成熟了。自从种了大棚蔬菜,我们不用出门打工,在家也能致富。”

村委会主任尼玛洛松介绍说,这个“棚主”是联防组长,具体负责大棚经营管理。我们将这30座大棚分成10个片区,每个片区由一个联防组长负责,联防组长再将每个棚分给4户群众全权负责。

现在村民的种植热情高涨,联防组长时刻关注种植环境、蔬菜长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提醒和安排成员进行种植、管护、运输、销售等。

各种蔬菜采摘后,销往公路沿线乡镇以及左贡县城的市场上,变成群众手里的现金。

尼玛洛松掰着指头跟记者算起了增收账:“根据村民管护、种植、销售情况,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45人实现脱贫。”

“搞温室大棚不仅让我们赚到了钱,自家饭桌上菜品也丰富多了,现在我们村家家户户都能增收,多亏了扶贫的好政策,我们的精气神可足了。” 向巴成列笑着说。

一种“藏家乐”带富一方人

“最美国道318”,是“驴友”们经常说的话。

现在,吃“旅游饭”已成为旺达镇列达村家家户户的主业。

列达村支部书记罗松旺堆说:“以前村里有不少的贫困户,守着国道却富不起来,村委会班子在了解情况后认为,总不能一直依靠政府来扶持,还是要自食其力、自力更生,走勤劳致富的路子。于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列达村除了温室大棚项目,还依托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藏家乐旅馆旅游项目。”

2014年以来,组织群众开办藏家乐112家,总投资89.6万元,累计接待游客6000余人,实现旅游创收18.09万元。

“在经营藏家乐家庭旅馆时,收入最多的一户一年高达5万多元,最少的也有3千多元,平均下来每户基本能有5千元左右的收入。”罗松旺堆说。

在村民加永仁青家开的藏家乐旅馆内,记者看到,一排排摆放整齐有序的床位和干净整洁的被褥,厕所、洗浴室一应俱全,每个房间按照大小摆放2到6张床位不等。据了解,加永仁青共有18个床位,过往旅客在这里住宿,每个床位收30元钱,如果在这里吃晚饭每人加收20元。

坐在宽敞明亮的大客厅里,听加永侃侃而谈,和他聊起了近年来的故事,也聊到了未来。加永仁青自豪地指着大门上“乡村旅游示范户”的牌子说,他是2008年由市旅游局首批授于的3家旅馆之一,刚开始时由于经营理念不强、观念不够开放、宣传意识不强,每年只有几千元的收入。

“市旅游局先后3次派我参加了旅游业考察学习活动。2008年是前往卡若区通夏村和江达县岗托镇考察,2012年到芒康县纳西乡盐井景区和曲孜卡乡,2013年到了云南香格里拉和丽江。看了其他地方的旅游业发展情况,对我触动和启发很大”。

回来后,加永仁青下定决心要做足旅游的“文章”:在国道边上竖起了旅馆的广告牌,修建了浴室和厕所,之后又开设了晚餐服务。经过不断完善硬件、提高服务水平,这几年开始,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

“2014年是收入最高的一年,达到了2万多元。现在,旅游人数随着天气升温而有所回升,已经开始有不少骑行和自驾游客人前来,今年的收入会不错!”加永仁青说。

加永仁青笑着对记者说:“藏家乐旅馆的收入有几万元,温室大棚每年有近1万元的收入,加上大儿子常年在各地跑运输,还有自家地里的收成,每年收入大概在18万元左右,现在的日子过得真是甜如蜜啊!”

采访快结束时,谈及未来,作为领头人和建设者,村支书罗松旺堆和村长尼玛洛松有着说不完的计划。“我们准备建设集餐饮、住宿、体验为一体的藏家乐旅游接待点。温室里有不少废弃的菜叶,我们还要建养殖场,这些纯天然无公害的有机蔬菜就是它们的饲料。将来,游客们住在整洁美观的藏家旅馆里,品尝当地农畜产品制作的美食,欣赏着高原美景……”谈起规划蓝图,尼玛洛松脸上满是兴奋和期待。(本网记者 王能生 刘倩茹 张晓明 常川 陈志强 周婷婷)

  • 上一篇:保护与建设并进 山南大美生态“醉”家园
  • 下一篇:图解|一图读懂《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