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维吾尔族小伙阿卜杜拉·热西木坐在天马批发市场的干果店里,正为昨天粗心而丢失20斤瓜子心疼时,隔壁商铺的藏族大姐米玛走到老邻居跟前说,“这是你的,昨天关店忘记收的瓜子。”
天马批发市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这里聚集了汉、藏、回、维吾尔、撒拉等多个民族,邻居间相互帮衬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在这里,民族团结的概念少有提起,又常被演绎。
阿卜杜拉·热西木的干果店“守在”热闹的批发市场入口处。店里人手少,平时卸货、上货,维吾尔族小伙却很少犯愁。“上次是那位汉族大哥帮我卸的货。”他指着一侧的商户对记者说,他们很热心,有活了,大家相互帮忙。
批发市场总经理赵汉庭向记者介绍,批发市场正式成立于2003年。2015年,批发市场有了调解委员会,作为负责人,他没遇到一起纠纷。目前,批发市场共有300多商户,其中七成是藏族百姓。
图为8月下旬,生活在当地的维吾尔族商户在市场中的阿卜杜拉·热西木干果店前等待客人。记者 崔楠 摄
西藏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居住着藏、汉、回、门巴、珞巴、纳西等多个民族,31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0%以上。
“20年前,这里的商户大多是汉族人。”赵汉庭说,过去,当地的百姓多从事农牧业,汉族人从内地来到这里后,将经商经验和进货渠道等告诉了他们。
后来,经商的藏族百姓多了起来,批发市场有了“人气”,其他少数民族百姓从中看到了商机,也加入其中。“好位置的商铺,我们留给了回族、维吾尔族、撒拉族等商户。”批发市场董事长马忠良解释说,他们人少,给予一定的照顾,汉族和藏族商户都能理解。
图为8月下旬,当地藏族民众在市场中经过。记者 崔楠 摄
在促进多民族百姓相互理解、团结上,西藏官方推出多项措施。以语言为例,西藏自治区近些年在学校积极开展“双语”教育,在机关单位推进干部职工藏汉“双语”学习,在农牧区和社区依托驻村工作队开展藏汉“双学”活动。
在法律方面,自治区近年来先后制定出台29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律性质的决议决定,初步形成了具有西藏特点、较为完善的民族政策法规体系。
在阿卜杜拉·热西木看来,各民族百姓的权利有了保障,百姓间的信任也油然而生。这位维吾尔族小伙对记者说,他共向批发市场的邻居们借钱20多次,最多一次借过3万元人民币。2011年,阿卜杜拉·热西木进货需付一笔运费,因手头紧,他向一汉族商户借了这笔钱,并在半个月后还清了债务。
通婚让不同民族有了更多的认识。批发市场在乃东区泽当镇泽当居委会辖区内,其中11组的居民聚集在该地区,汉藏、回藏等多民族通婚家庭26户。在这里,每年春节、藏历新年、开斋节等节日,大家常串门走亲。
“每年藏历新年,他都带着我父母转寺院。”藏族大姐党曲卓玛对记者说,今年回丈夫白广振老家济宁时,他们还去转了孔府、孔庙。
夫妻二人在批发市场开了家副食商行,结婚十多年来,党曲卓玛已经习惯了吃山东馒头,白广振也常用酥油拌糌粑作早餐。谈到两人是否有文化差异时,党曲卓玛笑着对记者说,结婚十多年了,“我们基本没吵过架。”(作者 周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