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卡若区卡若村易地扶贫搬迁铺就幸福路

时间:2017-09-18

图为远眺卡若新村。刘盼盼 记者 常川 摄

高原七月,阳光明媚,惠风和煦,芳菲尽览。

在这草长莺飞的时节,记者一行来到因“卡若遗址”而得名的昌都市卡若区卡若村,一览卡若村人民闲适的生活,听他们讲温暖的故事。

“我想搬出穷山沟”

“我家以前住在山沟沟里,离城区挺远的,出行的路很窄,又都是土路,每次走出来都得两三个小时,若不是必要情况,我们很少出来一次。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搬到了这里,现在生活和工作都不愁,这一切就像是做梦一样。”居住在卡若—北京新村的洛松郎江说。

卡若行政村位于卡若区卡若镇西北方向,距离昌都市区12公里,平均海拔3400米。现有农牧民群众73户273人,人均耕地面积2亩,农业以种植青稞、土豆、芫根等农作物为主。

因病、缺劳动力、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再加上卡若村部分地区交通闭塞,农业生产条件薄弱,贫困率发生高,成为制约当地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搬出大山,成了该村扶贫脱贫的重要途径。

今年26岁的洛松郎江一家有3口人,之前住在破旧、漏雨的土木结构小房子里。此外,他们居住的地方处在山沟里,四面环山,土地贫瘠,还有地质滑坡隐患,一家人一直以来都想搬出大山,向往能搬到离城区近的地方。

在卡若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11月,洛松郎江一家人搬进卡若—北京新村,住上了宽敞、舒适,且有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

洛松郎江家的变化只是卡若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小康示范村,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针对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卡若村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与危房改造、环境整治、小康示范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尤其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上,将资金投入、群众居住及产业发展等进行有机统一,立足村情实际,找准发展定位,科学制定规划,选准致富产业,真正把基础条件差、最迫切的贫困群众“挪出来”,切实做到精准施策。

卡若镇全力将卡若村易地搬迁点打造为小康示范村,卡若—北京新村共搬迁安置农牧民群众30户11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50人。

洛松郎江家的新房占地面积113平米,设计合理、功能完善。最让他赞叹不已的是客厅的格局,“现在的客厅比我家以前3间房加起来还要大,光线又那么好,真的是喜欢得不得了。”

“以后我就住在这儿了”

“预埋管线、覆土回填、碾压路基……”2016年3月4日,卡若—北京新村建设工程正式开工,一栋栋崭新的“小别墅”拔地而起。

在工程建设前期,为保证农牧民群众能住上自己满意的好房子,卡若村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不但在集体会议上宣讲扶贫相关政策,平日里还分组划片,逐村逐户宣传讲解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各项安置措施、安置点规划等知识。

遇到有的因自己地段、房屋等条件较好,不愿意搬、不愿意让地等难题时,村委会干部及驻村工作队通过轮流上阵宣传,做好群众思想教育工作。党员更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效解决了前期工作困难。

村组织委员觉阿次仁家的宅基地占地近300平方米,当他得知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工作需要一块面积大的地时,主动让出自家宅基地修建了新村委会。

村党支部书记布嘎看到规划图上广场的布局后,他让出自己3亩多耕地用于修建村民活动广场——八宝广场。

此外,卡若村启动追责机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细化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责任到人到时间节点,高效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以前我们住在山上,一到下雨少的日子吃水就难,若是遇到雨大的时候,那水浑得都没法用。”饮水问题困扰了泽旺江措许多年。

在易地搬迁点,为有效解决饮水问题,实施了室外给水及电气工程。

“哗啦啦、哗啦啦……”拧开新房的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便流了出来。“活了大半辈子,再也不用跑那么远去水沟里提水吃了,这家搬得好,以后我就住在这儿了。”泽旺江措对新家甚是满意。

除有效解决饮水问题,交通便捷也是易地搬迁点的一大优势。

“出门不湿鞋,摩托、汽车开到家门”成为易地搬迁点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干净的水泥路连着每家每户,道路两旁种着云杉、柳树等苗木,绿意盎然。

“立足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投入援藏资金1277万元,实施了道路硬化工程、园林绿化工程、景观工程,修建了垃圾房、牛棚、室外康体设施、村民活动广场等配套设施,真正让群众有所居、有舒居、乐其居。”驻村工作队队长巴桑卓玛介绍说。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为增强搬迁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和生产生活问题,卡若村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积极与当地企业、单位沟通,鼓励农牧民支持产业项目建设,通过投工投劳等多种形式参与产业经营。

洛松郎江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从搬出了小山沟,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他在离家几百米的卡若儿童乐园担任操作员,一个月休息4天,每月工资有5000多元。

“搬到这里以后,驻村工作队就介绍我去游乐园工作,现在很顺利。”洛松郎江对自己现在的工作十分满意。

就在不久前,洛松郎江买了一辆小汽车,停放在新房子前,十分气派。

“现在房子和车子都有了,下半年打算和女朋友在新房里结婚。”洛松郎江说起未来的打算,幸福之情难以言表。

刚走出洛松郎江的家,一位“阿佳”已经在村委会院子里等候我们多时,她邀请我们去家里坐一坐。

在聊天中得知,阿旺曲西今年32岁,大儿子3岁,小儿子1岁,现在主要是在家里带孩子、做家务。

“这里就是我家了。”顺着阿旺曲西的指引,一眼望过去,是一幢漂亮的两层小别墅:砖砌女儿墙彩绘、窗户抹灰彩绘、房檐风马旗彩绘,在阳光映照下显得大气而温暖。

一进门,一面巨大的精心雕刻的橱柜映入眼帘,中间摆放着一台55寸的曲面电视,旁边树立着一个双开门的大容量冰箱。藏式床榻、藏式茶桌、墙壁唐卡、精致的灯饰,处处透露着浪漫情调。

“以前住在山上,用电只能靠太阳能。现在能住上168平米的房子,生活越来越好。”阿旺曲西家还装了Wi-Fi,空闲时她会拿着手机和朋友们聊聊微信,浏览一下网页。

搬家前,阿旺曲西和丈夫种了2亩地。农闲时,就帮其他人放牧。一听说要搬迁,夫妻俩想也没想就同意了。

在驻村工作队的建议下,阿旺曲西的丈夫去考了驾驶证。夫妻俩又向亲朋好友筹钱,贷款买了一辆二手的货车,然后顺利加入了村级集体经济——卡若村平安运输队,如今拉一车货可以收入1000元。

卡若村不断转变群众就业观念,鼓励29户56人参加餐饮、客服等业务培训,其中4人在卡若儿童乐园就业,实现月人均增收5000元,5人在生态采摘园就业,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

新建温室大棚、QQ农场、藏家乐等,带动建档立卡户29户114人增加经营性收入,人均增收1500元;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洒咧营地,采用“营地+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建档立卡户29户114人实现人均增收4500元;

……

2016年11月,卡若村实现了全村脱贫摘帽的目标。

如今,一座座崭新的房屋,一处处精美的绘图,如阳光普照大地,如春雨滋润发展,抒写着卡若村广大群众心中的喜悦,也见证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累累硕果。(记者 王能生 周婷婷 张晓明 常川 陈志强 刘倩茹)

  • 上一篇:拉萨市河坝林社区:携手奏响民族团结礼赞之歌
  • 下一篇:达瓦林周: 我相信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