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当年12月,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印发《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启动组团式教育援藏:以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中小学为示范、援藏省市学校为主体、以选派数理化等紧缺学科教师为主。2016年秋季新学期伊始,来自北京、上海、山东等17个省市的800名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如约进藏,在我区20所中小学扎下了根。
立足实际谋篇布局
现年44岁的山南市第三高级中学校长、来自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的援藏干部邹四雄最近幸福感爆棚。听课100多节,座谈600余人,让这位来自内地的骨干教师做到了摸实情、接地气。他提出的“全封闭、高强度、半军事化科学管理”和“降难度、低起点、强训练、抓反复”等教学策略,让高三学生的整体成绩有了大幅度上升。
北京援藏教师杨士森利用周末时间,在一个学期内走访了13个学生家庭,通过各种形式与班里每个学生家长单独沟通学生情况,学生喜欢叫他“尼玛老师”,因为他像太阳一样照亮心灵……
教育质量提高,关键在教师。建立一支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我区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其实早在西藏和平解放初期,国家有关部委和兄弟省市就采取定期轮换的办法,先后派出大批教师支援我区,建立了第一所中学、第一所中等师范学校、第一所大学;
1985年,中央决定在内地开办西藏班;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对口支援、定期轮换、分片负责”的援藏方针……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往‘分散式’的教育人才援藏模式不足以从根本上扭转我区教育落后局面,组团式教育援藏的决定,开启了我区教育援藏工作的新篇章。”区教育厅负责人介绍,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着重解决的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同时建立我区受援学校与内地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常态化机制,从而辐射带动我区县、乡中小学校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补上我区教育短板,全面提升我区双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特色援助育桃李
位于山南市扎囊县的山南三高是一所新建立的学校,2016年首届计划招生500人,却只来了430人;2017年仍计划招生500人,报名学生却达4300人,当年录取分超出当地高中平均录取分数线15分。
“全山南市初三毕业生只有5100名,报考我校的学生就有4300人,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变化?”邹四雄骄傲地说,“学校管理怎么样,学生素质怎么样,一年多的时间,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口碑是最好的解释。”
作为湖南省对口援助学校,为充分借鉴和有效吸收湖南基础教育办学经验,全面解决山南三高顶层设计、师资力量、教研教改等方面的难题,湖南援藏队伍在湖南省教育厅、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的支持下,于2016年10月首创“联校模式”,以资源共享为核心,以“互联网+教育”为支撑,以“联校班”为龙头,充分利用湖南省优质教育资源,办出了一所藏族百姓家门口的优质特色学校。2016年10月,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山南联校正式挂牌。
“援藏先援教,发展先育人。我们援藏教师最大的作用是桥梁,是把湖南的教育资源和西藏的教育需求对接起来。”在湖南省援藏干部、挂职山南市教育局副局长的钟秋明看来,“联校模式”的路子走对了。
而在拉萨,北京市政府投资2.2亿元建成了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江苏省政府投资2.63亿元建成了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拉萨实验小学则由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小学对口援助,12名教师分别来自北大附小、清华附小等10余所部属高校附属小学。
“先进的办学与管理经验的输入,软硬件条件的显著提升,使拉萨3所受援学校成为西藏自治区基础教育的翘楚。”自治区教育厅负责人说。
援藏教师的第二个“家”
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是提高我区教育事业水平的重要平台,更是一项惠及我区各族干部群众的重大民心工程、民生工程。为了做好这项工程,自治区党委、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
下达资金2亿多元,新建组团式援藏教师周转房800多套,建筑面积5.8万多平方米;每人一次性安置费人均2万元;受援学校制订详细接待、安置方案;配备家具、家电和日常生活用品;完善各项激励政策措施,将援藏教育人才纳入援藏干部人才管理范围,建立绩效考核评估机制。
以心换心,以爱博爱。“选择来西藏,我们就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可到了西藏,感觉就像回到了‘家’。”这是采访中援藏教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来自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首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教师王文成今年55岁,他现在每天坚持健步走,他说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在西藏生活好、服务好。
天津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祖凤国现任拉萨市实验小学副校长,他与妻子驾驶私家车几千公里到达拉萨,就是想为西藏,为他们的第二个“家”做点什么。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奉献。借外力、助合力,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教育援藏呈现出了新的亮点。
启动“百校手拉手”活动,建立援藏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区内100所中小学、幼儿园与对口援藏省市、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中小学的100所优质中小学、幼儿园结成帮扶关系,推动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
实施青年教师培养“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新老结对、课程结对、专业结对、学科帮扶等多种方式,实行援藏教师与当地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备课、共同制订教学计划等方式,促进援藏教师与区内教师之间的深度交流和共同成长,提升本地教师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能力。
推进“联校模式”。湖南省教育援藏团队力推山南市三高与长沙市一中结成联校,大胆尝试组团式教育援藏“联校模式”,探索出一条组团式教育援藏的新路子。
如今,2016年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选派和培训的既定“小目标”已经实现。2016年4月份,88名教育管理人员先期入藏,进行调研和摸清情况,做好专任教师入藏工作;9月份秋季学期开学,800名教师和管理人员到位到岗,410名西藏教师出藏赴内地跟岗培训。
注入新鲜的血液,激活“造血”功能,我区教育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实现了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两翼齐飞”。如今,这一新理念,正引领我区教育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