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高原“羊妈妈” ——记自治区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央金

时间:2017-05-02

驱车70公里,记者来到了位于达孜县的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试验基地国家绒毛用羊产业体系拉萨半细毛羊综合试验站。

“请问央金所长在吗?”刚刚走进试验站,浓浓的羊粪臭味扑面而来,捂着口鼻,记者向迎面走来的半细毛羊综合试验站饲养员果果小声询问。“‘羊妈妈’,有人找。”循着她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此行的采访对象——自治区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央金。

“毛长10厘米,密度+、胸围159厘米,体长104厘米,身高90厘米,管围10厘米”眼前的央金老师一腿跪地,一腿半蹲,正在和德庆卓嘎、次仁曲珍对一只半细毛羊种羊进行羊毛和体尺数据测定,脚底下布满了饲草和羊粪蛋。“马上就好,请你们等会儿。”看到记者到来,央金所长抬了一下头说,然后又蹲在地上继续她的工作。

2003年,德庆卓嘎从农牧学院毕业来到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参加工作,央金是她成长路上的第一位引路人。“认真、负责、敬业、和蔼可亲。”说起自己的这位老师,已是副研究员的德庆卓嘎用了这几个关键词。“所长一点都不像领导,更像老百姓口中的‘羊妈妈’,为了确保绵羊项目的顺利推广,她经常到那曲安多、阿里、岗巴等海拔5000米以上的牧区开展项目调研工作,有的时候还会和我们一起到羊圈抓羊测数据。羊不会乖乖站着不动让你测量,经常用脚踢,用角顶,所以经常会受伤。”

正因如此,央金带领团队先后完成“彭波半细毛羊育种攻关”等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科技项目22项,先后发表“彭波半细毛羊新品种羊毛品质研究”等论文26篇,出版专著3部,藏汉文科普图书4部;2008年,绵羊研究团队率先进入国家级体系,她成为第一批试验站站长,而且她和她的团队以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肯定,并分别在2010年、2011年、2012年、2014年体系考核为优秀。几年间,在央金的指导和帮助下,江孜、琼结、林周等地科技示范基地如愿建立,累计示范推广绵羊良种10000多只,示范基地农牧民增收1050元/人,累计产生经济效益15040万元,而这些成就离不开自治区科技厅、农牧厅、农科院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她也被江孜县藏改乡杂务村老百姓授予了“羊妈妈”的昵称。

等了好久,再一次确定好数据后,拍拍身上的灰尘,央金所长心满意足地对记者说:“羊更像我们的孩子,是我们几代人努力的心血,今年试验站已经有6只羊生了双羔,这比当地羊的双羔率提高了7%。”

1986年,大学毕业的央金分到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工作,这一待就是30多年。30年来,她一直从事西藏绵羊育种、改良、资源等研究科技创新工作。2008年,在前辈们的工作基础上,央金和团队培育了彭波半细毛羊新品种,并通过国家审定,成为我区第一个家畜新品种,填补了我区没有培育新品种的空白。“看到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养羊的积极性高了,我就开心,比中了大奖还高兴。”抱着刚出生的羊羔,央金的脸上闪现出母性的温柔。

“等退休了就好好尽孝,好好陪陪孩子和家人。”聊起家人,工作上事事亲力亲为的央金深感愧疚,“我的家人会理解我的,我相信他们。”几年来,为了完成“西藏绵羊的改良规划”等各类项目材料,央金经常通宵加班撰写材料,为此,时常被锁在办公大楼或实验室里回不了家。“老师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办公室的,3年来,我和老师一起工作、一起下乡,我们是团队,可更像家人,有关绵羊的相关知识,老师总是倾囊相授,毫无保留。”说起身边的这位不像领导的领导,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中级研究员次仁曲珍有些激动。

走进央金的办公室,办公桌上摆满了各种文件和书籍,在记者再三请求下,央金向我们展示了自她工作以来的部分荣誉证书: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农业部奖2项,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科技创新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希望高原上的绵羊产业越来越好,羊毛质量越来越好,羊肉更好吃,让高原‘羊妈妈’的昵称实至名归。”问及愿望,52岁的央金给出的答案简单而又充满挑战。

  • 上一篇:茶馆里的笑声 ——西藏一个偏远贫困村的喜悦
  • 下一篇:义诊服务 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