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克松居委会的蔬菜“进城计”

时间:2017-04-12

在山南市的一家大型超市里,蔬菜瓜果专销区内,新鲜、品质好、价格又不贵的蔬菜很受市民欢迎,这些蔬菜都是来自于克松居委会的无公害蔬菜基地。把农民温室大棚生产的绿色、无公害的蔬菜摆上货架,帮助农民探索了一条农业发展、增收致富的新道路。

一大早,跟着前来超市送菜的村支书边巴次仁,来到无公害蔬菜基地。外面寒风凛冽,而克松居委会的无公害蔬菜大棚内却温暖如春,人们正在忙着整理绿油油的蔬菜。

说起这一排排的大棚,还要从2010年说起。当时,克松居委会充分抓住距离山南市区近、交通便利、市场大的区位优势,通过与上级部门沟通,向有关部门“要”来300万元,在克松建成了近70座无公害蔬菜大棚。

在当时的大学生村官张小波的带领下,大家开始了向土地要效益。

但是建棚容易种菜难。原来,由于当地没有种蔬菜的传统,农民根本不知道如何种蔬菜,而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的大学生村官张小波也犯了难,因为之前他也没有学过农业技术,技术和人才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

踏实的张小波,默不作声地担起了这个重任,他白天和群众一起在菜棚里忙,晚上还要自学种植技术。

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光靠自己在家里学不行,还要走出去深造,在与拉萨市堆龙德庆区无公害蔬菜基地协商后,对方免费为克松培训技术人员。

居委会让张小波负责在本村选了10位年轻人,由他带领一起去堆龙德庆区的蔬菜大棚学习。由于经费紧张,无法解决住宿等问题,他们就自己背起铺盖,在堆龙德庆区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库房里打起了地铺,边打工边学习了十多天。

条件艰苦,机会也来之不易。大家也是拼了命地学,使劲往脑子里面装,恨不能把人家技术员脑子里的东西都搬过来。

技术学会了,最大的难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了。如今在克松居委会的无公害蔬菜基地里种植着辣椒、西瓜、黄瓜等蔬菜和瓜果,每年为农民增收近万元。

菜越长越好,可是怎样才能卖出好价钱呢?

村民们自有妙招。一份张小波弄来的山南市蔬菜市场价格分析表成了大棚种植的“指挥棒”,由它来指导、规划种植品种。

种出了菜,就要找销路。

从刚开始时,大家早早起床到菜市场卖菜,因为销路不稳定,有些种植户打起了退堂鼓。

为了让蔬菜能够销得出、卖得好,克松居委会一边坚持把最好的蔬菜瓜果拿到市场,树立品牌信誉,一边疏通销售渠道,把他们种出来的“绿元宝”送进了大型超市,进一步丰富了市区居民的“菜篮子”。

  • 上一篇:农牧民群众通过多种渠道拓宽致富门路
  • 下一篇:山南市乃东区郊区经济发展走笔:乘得东风跨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