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山南市隆子县黄牛改良:“黄改”让生活“牛”起来

时间:2018-08-09

盛夏的雅砻大地微风轻拂,行走在隆子河谷肥沃而广袤的土地上,河边绵延数十公里的沙棘树郁郁葱葱,已经成熟的青稞一片金黄,美不胜收。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隆子河谷,一头头膘肥体壮、身姿健美的改良牛让我们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改良牛在成为隆子县一道靓丽风景线的同时,也给当地群众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以隆子县黄改协会所在地的热荣乡才麦村为例,村民多吉说:“现在我家的牛全是已经改良过的品种牛,我们现在靠品种牛每月的收入增加到了2000元,这都得益于村里大力发展黄牛改良,现在全村的黄改率已达100%。”

群众增收、群众满意,就是隆子县多年来实施黄牛改良取得成绩的最好见证。为进一步优化隆子县畜群结构,实现农牧民增收,顺利完成黄牛改良工作既定目标,近7年来,隆子县的黄牛改良工作呈现出稳步推进、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并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隆子镇叶巴村村民曲珍兴奋地说:“家里的黄牛经过改良,现在的产奶量比以前提高了2倍多,在满足自家需求后,还有富余出售,增加了收入,真让人高兴。”

截至目前,隆子县在全县范围内设有44个黄改点,形成以74名冻配技术骨干为主,县、乡、村三级黄改技术员为支撑的黄改技术服务网络,围绕奶牛饲养管理、冻配、疫病防治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体系。在不断发展中壮大黄改队伍、提升技术,覆盖了5个乡镇56个行政村,隆子镇、日当镇、列麦乡实现黄改整乡(镇)推进,热荣乡才麦村实现整村推进,改良率达100%。全县年均出售良种黄牛头数达1500头以上。同时,按照“牧业发展、草业先行”的工作要求,依托阿涡夺水库和南北干渠的资源,隆子县积极争取各部门资金,有效利用荒地、弃耕地、轮休地、房前屋后的空地积极种植人工牧草,使得人工种草行业迅猛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拥有人工种草3.35万亩。

隆子县农牧局负责人坚参告诉记者:“自2011年开始,我县完成冻配数4.92万头,任务完成率达100%;新生犊牛3.45万头,年均成活率达95.5%;累计出售改良牛1.33万头,实现创收7190.58万元。从2010年的30个黄改点,60个配种员到目前已发展了44个新建黄改点,74名配种技术人员。”

“2004年前我们家属于当地的贫困户,靠青稞种植等年收入也就一千多一点。养殖改良黄牛几年来,日子一天天见好,现在我们家养有12头改良牛,一年下来单是养牛收入就达4万多元。”谈起黄牛改良给家里带来的变化,巴桑满脸笑容。

巴桑一家是黄牛改良成效的一个缩影。改良黄牛养殖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得益于产业的发展壮大,广大农牧民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经过不懈努力,隆子县“黄改”工作已基本实现了“在3至5年内培养起足够的良种奶牛母本资源”,同时,隆子县坚持“好”字优先,把黄牛改良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对待,认真研究,努力探索稳步推进黄牛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黄牛产业加快发展、可持续发展,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隆子县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紧研究制定本地黄牛改良工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做到新生犊牛实行佩戴耳标、建档立卡,做到一户一卡、一牛一档,为下一步横交固定提供科学依据,走出一条符合隆子县实际的黄牛改良工作新路子。

“只要喂养得当,养改良牛不赚钱都难。”桑杰多吉的话让人振奋。采访时,隆子县“黄改”协会会长桑杰多吉掰着手指头兴高采烈地告诉记者,改良后的2岁母牛平均每头价值4000元以上,高的可达8000元到1万元。

如今,黄牛改良已是隆子发展特色产业的支撑,在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坚参介绍说,隆子县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宣传动员,充分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技术人员培训,使该县74名黄改技术人员都能够掌握相关技术来完成冻配工作;提高配种质量,树立配种信誉,走出一条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路子,为隆子县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在这一切成绩的背后,我们看到了隆子县正用前所未有的努力,朝着“黄改”更加美好的明天走去。

  • 上一篇:拉萨将创建当雄牦牛自治区级示范区
  • 下一篇: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活动走进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