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栈,在古代是酒店的称号,人们在出外远行时会找地方投宿,而提供这些供人暂住的地方就称为客栈。
现如今,在拉萨许多地方也出现了客栈,这些客栈个性独特,一砖一瓦都尽显着民俗韵味和客栈老板的贴心。
“第一次上户外论坛网,看见很多和我同龄的朋友都骑自行车去拉萨、去丽江、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而我当时还在校园里上学。当时,我特别羡慕那些骑行的勇士们,我觉得他们的生活是那么的刺激有趣。”刘海亮回忆着说道。
2011年,刘海亮用自己大学勤工俭学存下来的零用钱买了一辆自行车,骑向了自己心中的圣地——拉萨。“成都到拉萨2000多公里的路程,我背了一个背包,带上少量干粮就出发了,那时真的可以用年少轻狂来形容,不过父亲每次提起此事都引以为豪,他认为我很有毅力。”刘海亮乐呵呵地说道。
来到拉萨后,拉萨就成了刘海亮心中终生所爱的一座城市,他觉得拉萨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他。
短暂的旅行过后,刘海亮回到了老家成都,回去后开始面临毕业、找工作。然而,回想初到拉萨时,住的客栈人满为患,他便想到何不去拉萨开家舒适、便捷、实惠的客栈为生呢?
这个想法一萌生就得到了父亲的大力支持,不过睿智的父亲让刘海亮再去拉萨实地考察一番,这个“考察”是一家人的第一次远行。
刘海亮在八廓街一家客栈找到了一份前台的工作,每天在笔记本上记录订房、退房的数据,了解客人喜欢去的景点。父母也没闲着,徒步走进大街小巷、社区的客栈里询问价格,了解客栈的硬件、软件设施。
在一个月后的家庭会议上,父亲听完王海亮的数据报告,并综合自己和老伴的实地考察情况后,认为客栈可以开。一家人在饭桌上,开开心心地吃了一顿“创业饭”。
如今,刘海亮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清了父亲最初投资客栈的20万元,每年还给家人寄去1万元旅游经费。“我爸说了,好男儿志在四方,如今我不仅稳定了客栈客源,还在淘宝上开了西藏土特产商店,生意比预期好很多,在这里我不仅找到了精神财富,还拥有了‘小金库’。”刘海亮指着电脑上的交易额开心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