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西藏新闻

墨竹工卡县易地扶贫拉萨搬迁点群众开启幸福生活

时间:2018-08-16

搬出了大山、融入了城市、住上了新房、开阔了眼界、转变了思想……对于墨竹工卡县易地扶贫拉萨搬迁点的213户828名群众来说,2018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他们终于改变了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开启了与以前截然不同的幸福生活。

村民圆了“新房梦”

位于拉萨河南岸、与拉萨老城区隔河相望的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内,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高楼依山而建,白色的墙体、明亮的玻璃窗,在暖阳的照耀和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分外醒目,这是近日记者在墨竹工卡县易地扶贫拉萨搬迁点看到的美丽画卷。

“比过年还高兴!我还特意穿上一身节日盛装,以示庆贺。”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斯布村34岁的村民次仁德吉回忆搬迁当天的情景,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她热情地带着记者参观了她的新家——慈觉林幸福苑二区2栋2楼,这是一套三室两厅、一厨一卫,共120平方米的房子。洁白的天花板、亮堂的客厅、整洁的厨房,以及崭新的藏式家具让人眼前一亮。

次仁德吉家5口人,母亲、丈夫和两个上小学的儿子。这套房子她没有掏一分钱,就连家里崭新的藏式家具都是政府添置的。“以前家里是石木结构的平房,那是十几年前墨竹工卡县直孔水电站建设后的搬迁房,时间久了,雨季时房屋总免不了漏雨。”次仁德吉告诉记者,她所在的斯布村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从村里到乡里需要车费5元钱,从乡里到县城需要10元。由于出行成本高,村民买油盐等日用品都是大包小包地从乡上或者县城买,因为出去一趟不容易——“太折腾”。

对于像次仁德吉一样的易地扶贫拉萨搬迁点213户群众来说,走出大山、住进高楼、融入城市,在以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而现在却成了现实。

搬出大山才有奔头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是墨竹工卡县贫困群众如期脱贫面临的最大难题。搬出大山、重建家园,无疑是摆脱贫穷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真是做梦都想不到。”次仁德吉的丈夫仁增对于家里发生的新变化,感到有些“梦幻”。十多年前,仁增因驾驶翻斗车,出过一次车祸,在医院里昏迷了二十多天,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大难不死,捡回一条命,必有后福。”仁增半开玩笑地说,“现在,身体恢复得不错,只是记性有些差。”身体康复后的仁增在家以务农为生,种些青稞、油菜等,收入少,因此他家被定为精准扶贫的易地搬迁户。仁增说,以前在斯布村,根本想象不到有朝一日能够住上楼房,更想不到能从大山深处走出来。

仁增告诉记者,等他们安顿好后,他就将辛苦了大半辈子、还在老家的母亲接来享享福,把两个孩子转学到海萨小学,接受优质的教育,希望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单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这个愿望的。十分感谢国家的政策,不仅让我们住进了漂亮的楼房,还帮着装修了房间、配备了家具,我们直接拎包入住。”次仁德吉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帮穷不帮懒,我们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要自力更生求发展,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

脱贫才是目的

搬进城后做什么?拿什么来养家糊口?是墨竹工卡县易地扶贫拉萨搬迁点的群众必须解决的问题。“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墨竹工卡县委常委、副县长汤官中如是说。

目前,墨竹工卡县已针对这些建档立卡户制定了扶贫措施,采取自主就业与政府指导就业相结合的办法,从提供岗位信息、加强培训等方面入手,加强与市场需求对接。针对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提供的200余个就业岗位,该县人社局已完成第一批相关技能培训。

在得知要搬到拉萨后,仁增也一直在为融入城市生活做着打算。今年3月,他提前来到拉萨,通过熟人的介绍,找到了一份位于城关区智昭产业园奶牛养殖基地的工作,每天负责给奶牛添加饲草料,第一个月工资2500元,此后每月能达到3000余元。“工作比起在家干农活来说,轻松不少,收入也多,而且稳定。”仁增说。思想变了,人就“活”了。像仁增、次仁德吉夫妇这样从大山里搬到城市的群众,在党的扶贫政策阳光照耀下,生产生活条件和思想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听着他们的故事,感动着他们的感动,记者离开仁增家时,太阳正上竿头,金灿灿的阳光照在楼房洁白的墙体上,显得是那么静谧而温馨。

  • 上一篇:拉萨市司法行政事业改革发展综述
  • 下一篇:第九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夏令营活动圆满闭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