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拉萨市尼木县按照拉萨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旅游要打造点、串成线、连成片”的指示精神,全力推进县“四菜一汤”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着力打响“文香故里”人文品牌,把尼木县各个景点按照“π字型”串连起来,主动融入“拉北环线”,坚持“生态保护与全域旅游并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并行”的发展路径,以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加快小康尼木建设。
尼木,藏语意为“麦穗”,是藏文字和藏香创始人吞弥·桑布扎的故乡,被誉为“藏文鼻祖之乡、藏香文化之源”,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
串点成线,打造旅游发展新格局
“核乡寻忆”民俗风情体验村位于卡如村——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卡如村绿树成荫、小溪潺潺、鸟语花香,让人感受到古朴静谧之美。18棵千年核桃树枝干遒劲、根深叶茂,透着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这里就是初具规模的卡如景区。
“除了品美酒、吃美食、看美景,景区还打造了非遗展示中心,在这里可以欣赏藏戏面具、藏香、氆氇、酥油茶等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品。我们还要将老百姓房屋与房屋间的土地流转起来,种上青稞、油菜花、雪菊等,打造梯田式的田园风光,让我们的村庄更加美丽迷人。”尼木和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次仁欧珠介绍说。
吞巴景区、卡如景区、琼穆岗嘎雪山景区、尼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和丰富的温泉、地热资源被尼木人戏称为全域旅游的“四菜一汤”。
近年来,尼木县将有限资源打造成一个个生态田园综合体,将各生态田园综合体串成线,形成一个“π”字型全域旅游格局。其中,“一”即318国道尼木段沿线,将吞巴景区与卡如核桃村景区、尼木国家森林公园连起来;“丿”即从尼木桥头到续迈乡,将藏香文化产业园、拉萨经开区尼木产业园区与续迈温泉等景点连起来;“ ”即从卡如乡核桃村沿吉瓦路到麻江乡将卡如村核桃景区与乌米现代农业园区、帕古光伏高效温室、麻江温泉、琼穆岗日雪山等景点连起来。
传承文化,打响“文香故里”新品牌
尼木县围绕打响“文香故里”这一人文品牌,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化兴县战略,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地域文化旅游特色。采取“旅游+文化”等模式,依托尼木县既是“藏文鼻祖之乡”,又是“藏香文化之乡”这一得天独厚品牌,深度挖掘民间文化,丰富具有尼木县特色的藏文字文化、藏香文化、生态原乡文化、民俗民风文化,让尼木旅游更有文化深度,让尼木故事更有吸引力。打造文化旅游综合体,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品牌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2017年,拍摄《遇见·天堂尼木之藏香迷醉》和《遇见·天堂尼木之天堂渡口》2集旅游宣传片,进一步提升了尼木县在区内外知名度。开发特色旅游文化产品。制作尼木旅游宣传片,设计景区LOGO、标识牌,加快藏香、藏纸、雕刻、民俗服饰等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和集约化生产,增强民间文化旅游的吸引力。
2017年,尼木县藏香产值实现5700万元。按照“县有文艺团、乡有演出队、村有文艺人”的思路,不断发展壮大民间文化艺术演出队伍,开发藏戏表演、文艺演出等旅游产品,常态化举办白面具藏戏表演、文艺演出舞台剧等特色旅游活动,每年定期筹划举办吞巴格桑花节、吞弥文化旅游节、麻江赛马节、卡如桃花节、生态果品采摘节等大型活动,延伸“文香故里”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了尼木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产联动,培育“旅游+”新业态
近年来,尼木藏鸡、尼木藜麦、尼木雪菊等农牧业产品声名鹊起,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尼木县按照“四菜一汤”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加快生态田园综合体建设,培育一批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旅游+”新业态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推进旅游与农业、文化、商贸等产业深度融合。
培育“旅游+农牧业”。建立现代农业综合体,打造蔬菜种植、藏鸡养殖、水果种植等五个基地,因地制宜发展体验式特色农牧产业,以有机农业示范县创建为契机,实现有机农业与全域旅游业的融合,全力打造有机、绿色、生态、观光农牧业。
培育“旅游+文化产业”。将藏香文化产业与全域旅游业有机融合,在藏香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做好“藏香文化”这个非物质文化传承,建设吞巴手工藏香制作中心和县城藏香产业园区现代生产中心,抓好产品体系、品牌体系、市场体系,加大藏香文化产业推进力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
培育“旅游+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城乡现代服务业,以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县为契机,大力发展城乡现代服务业。探索种养与加工两条线分线运行,以组织化加工对接组织化生产,着力发展以肉制品、奶制品、果蔬、青稞、食用菌、家禽蛋类为主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服务业,延长产业链、打造价值链。加快推进“互联网+商贸流通”行动,着力发展商贸物流业,重点推进吞巴仓储物流建设项目。积极探索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农村电商平台,拓展农牧产品销路。积极培育文化创意、科技信息、中介咨询、健康养老等新型服务业态,形成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