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新疆新闻

【边境万里行】小学校来了新老师

时间:2017-05-10

4月28日,孩子们在学校操场上开心玩耍。

新疆日报讯(记者何进 陈蔷薇 巴莎·铁格斯 约提克尔·尼加提摄影报道)“蓝天、白云,飘扬的国旗,喧闹的操场;上课铃响,窗明几净,教室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而我,站在三尺讲台前,迎着孩子们求知的目光……”眼前的一切,已经十分接近努尔艾合买提·托呼提甫拉提心中对一所乡村学校的美好想象。

课堂上,这名22岁的大学毕业生,捧起书本,朗诵起课文《春天来了》。13个孩子,13张稚嫩的面庞,随着老师的手指,望向窗外——目光漫过“红的花,绿色的树,落到鸟儿的背上。”飞过一座、一座、又一座——白雪皑皑的雪山!

——等等,雪山?春天来了,红花、绿树、飞鸟在哪里?窗外的情形似乎偏离了课本的轨道。

4月28日下午,记者见到努尔艾合买提时,他正在为学生描述着春暖花开的画面。“脑补春天算什么,上午卡片课,给孩子们说糖葫芦,那才叫难。”他挠着头说。

努尔艾合买提所在的叶城县西合休乡热斯喀木村双语教学点,是最靠近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的一所学校。这所海拔3400多米的边境学校距离县城310公里,只有3名老师,43个学生。

受益于自治区在南疆地区开展的15年免费教育政策,热斯喀木村双语教学点去年增设了幼儿园,村里3岁以上的孩子都可免费就近入园上学。“学生数量从13人增加到了现在的43人,其中最小的3岁,最大的11岁,教学班也从幼儿班开到了最高的小学三年级。”热斯喀木村党支部书记艾沙·木沙说。

2016年3月,上海援建的热斯喀木村双语教学点新校区交付使用。全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教室,宿舍、厨房、食堂、值班室等一应俱全,崭新漂亮的黄色建筑群在乔戈里峰脚下熠熠生辉。

3个月前,毕业于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努尔艾合买提原计划留在乌鲁木齐工作。“我一直想做一名老师,毕业前上网找工作投简历,无意中看到一段大学生到帕米尔高原支教的视频,条件艰苦的山村里,老师和孩子们的故事让我感动。”他说。

那段视频将他内心做老师的决心推上了顶点,最终他来到了2000公里外的乔戈里峰脚下。

可报到第一天的遭遇,让这位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差点打起了退堂鼓。

3月1日,他和新同事、28岁的吐尔逊·伊布拉音来学校报到。上午从县城出发的时候,司机告诉他们,运气好,9个小时能到学校。

“运气不好会如何?”看着脚下的路在悬崖上蜿蜒,两个年轻人内心一路忐忑。

汽车沿着新藏公路前行,翻过了两座海拔5000米的冰达坂,朝着乔戈里峰方向一拐弯,就遇到风吹雪,几个人被困在了半道。山上没有信号,夜里等不来救援,几个人挤在车上冻了一晚上。

后续的高原反应让人脑袋涨疼。“司机给我们两瓶葡萄糖液,一口接一口地喝了一夜,那种想呕吐的感觉才有所缓解。”努尔艾合买提说。

这种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经历让努尔艾合买提感到害怕,“差点就蹭上教育局的车子原路返回了。但我们不能转身走掉,43个大山的孩子还等着他们的新老师呢!”

他们的到来,让54岁的老教师居马·阿西尔喜出望外。“村里终于来了大学生,还一下来了两个。这么高水平的老师来接班,我很放心。”这位在高原上坚持了33年的教师,语气里流露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欣喜。

在他看来,如今的热斯喀木村双语教学点,是有史以来最兵强马壮的时候。

居马德高望重,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后勤;两名大学生汉语流利,担负起从幼儿班到小学三年级的国语课教学任务;吐尔逊毕业于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美术专业的他,还为边境村孩子们开启了人生第一堂美术课……

看图片、唱儿歌,上课讲故事,还能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对大山里的孩子们来说,新老师的教学方法新颖,很对小家伙们的胃口。

如今,孩子们见人就会背起双手,用国语礼貌地问好,还能用国语唱几首儿歌。“双语课开设一个多月,教学效果立竿见影,家长们都非常高兴,对学校很满意。”艾沙说。

“教孩子们文化知识,帮助他们走出大山,了解外面的世界。”就像适应了高原反应一样,努尔艾合买提越来越适应老师的角色和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当。在这仅有71户、273人的高原小村庄,他还给自己的教书生涯定下了一个小目标:“热斯喀木的历史上还没出过大学生,我一定为村里培养出第一个大学生。”


  • 上一篇:【民族团结一家亲】“播下梦想的种子”
  • 下一篇:呼图壁县组织106名优秀民族模范人物赴京考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