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申耀荣(右三)给孩子们教手工制作。
2月6日,王峰夫妇为辖区残疾人和困难群众送春联与中国结。
2月5日,王峰帮助结对亲戚吐尔孙·阿塔克(左一)申请办理廉租房手续。
图/本报记者韩亮 □文/本报记者苏璐萍
2月6日19时许,送走叽叽喳喳的孩子们,王峰夫妇简单打扫了一下会议室,就开始着手准备第二天的教学道具。继2017年参加自治区“访惠聚”驻社区工作后,来自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林业园林管理局的王峰和爱人申耀荣今年继续驻社区。
自2017年2月来到乌市沙区西山片区管委会永平巷社区开展“访惠聚”工作以来,王峰夫妇的心就被辖区逾百名流动人口子女牵动着。“他们的父母都在附近市场打工,早出晚归,有时饭都不能给孩子按时做,更别说辅导功课了。”王峰说,经工作队和社区沟通,他们决定利用会议室给辖区流动人口子女开办“五点半”课堂。
“我们将孩子们召集到社区,列了个单子,让他们在喜欢的课程前选择打钩。”王峰说,他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孩子们眼里闪着光,不停地问:“王老师,您真的能带我们踢足球吗?”“王老师,我们真的能用喝完饮料的瓶子做变形金刚吗?”这些孩子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但很多缺乏自信。为了让他们找回自信,在沙区团委老师的指导下,除了辅导功课、“五点半”课堂还开设了剪纸、绘画、科普等课程,每周还会开展一次主题班会,让孩子们上台表演。通过不断地锻炼,孩子们渐渐地找回了自信。
现在“五点半”课堂的孩子们越来越多,“最多一次来了200多个孩子,所有办公室都挤满了。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脸和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我们特有成就感。”王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