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新疆新闻

驻村干部为天山牧业村注入“心”动力

时间:2018-02-21

新华社记者

春节期间,西天山深处的昭苏县巴尔格勒津村张灯结彩,一片喜庆,家家户户贴上了春联。村民说年味这么浓,是因为驻村工作队的叶彩萍和马玲珍留在这里、与乡亲们一同过上了新年。

2018年是叶彩萍和马玲珍来到这里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的第三年了。2016年2月,在昭苏县农业局工作的她们按照组织安排,第一次来到大山中的哈萨克牧业村开展为期一年的驻村工作。一年后,有的驻村干部返回县城,她们留下了。今年年初,她们再次选择了留下。

巴尔格勒津村大多数村民是哈萨克族,上到80岁老人,下到8岁娃娃,都喜欢叫叶彩萍“叶队长”,马玲珍在工作队年龄最大,被乡亲们称为“马大姐”。

刚到这里时,这对驻村干部第一印象是——残破,土房子到处都是,泥路坑坑洼洼。贫穷还伴随着封闭,村民对国家惠民政策了解不多,也不愿到村委会来咨询。“冬天一场雪后,村委会院子里连个脚印都看不到。”刚来时的冷清让马大姐难忘。

村民不来,那就挨家挨户去“访民情”,了解群众实际生活状况。因为是牧业村,村民居住分散,几公里、几十公里以外都有人家。村委会没有车,她们借东借西、搭各种顺风车一户户走访。

有一次,一场大雨侵袭了村庄,她们冒雨来到多乎德拜·吐拉拜家。土块垒成的老屋,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接水的盆盆罐罐摆了一地。棚圈的土墙要倒了,只有几头牛在里面淋雨。

叶队长和马大姐默默记住了眼前的一切。再来时,叶队长带来一本宣讲惠民政策的双语“明白册”,马大姐用哈萨克语告诉多乎德拜,国家对贫困户有政策,“盖房吧,我们来申请补贴。”

崭新的砖瓦房很快盖起来了,4.5万元的花费,国家补贴了3.8万元。没多久,她们又给多乎德拜一家申请了5.5万元的棚圈改造补贴,一个140平方米、有屋顶可御寒的棚圈也盖起来了。2017年年底,按照国家扶贫政策,多乎德拜又领到20只扶贫母羊,一家人脱贫看到了希望,多乎德拜的女儿从此也多了两个干妈。

两年间,叶队长和马大姐所在的驻村工作队给全村83家贫困户申请到安居富民房补贴,帮助8户改造了棚圈,又申请了“访惠聚”专项资金,把村里2.7公里的小土路铺成柏油路,还翻修了过去车都开不进的老牧道。

全村373户,年轻人都想放牧、不想出去打工吗?想。但没学历、没技术,出去怕没人要。对此,叶队长和马大姐主动联系昭苏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把兽医中专班办到了村委会。45名村民,从19岁到45岁,不掏一分钱成了中专班学生。

为了帮村民掌握就业技能,又生怕增加他们的花销,“进一次县城单程就要17块钱”。叶队长和马大姐把县城驾校也请进了村委会大院,“年轻人有个驾照,将来好就业”。

两年来,这两位驻村干部获得乡亲一致认可,被评为自治区级“驻村先进个人”。今年年初,原本可以回到县城的她们,决心再驻村两年,与村民共同奋斗,摆脱贫困。马大姐还有一年就退休了,“能在村里退休是我的心愿。”

2014年,新疆启动新时期大规模干部驻村活动,倾听群众意见,落实惠民政策,建强基层组织。新疆今年共有1.2万个工作队、7.6万名干部参与驻村工作。(新华社乌鲁木齐2月20日电)

  • 上一篇:阿卜杜喀哈尔·艾则孜的新春梦想—“我要当技师!”
  • 下一篇:【民族团结一家亲】搬离三公里还是好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