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新疆新闻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克州:脱真贫真脱贫奋力迈向全面小康

时间:2018-02-27

新疆日报讯(记者韩沁言报道)“以前,一家老小挤在土坯房里,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人畜混居,煮饭烧菜全是烟;现在,住进两层楼房里,风吹不进,雨淋不到,有了现代厨房,用上了自来水。”49岁的阿不都海力力·克热木是阿克陶县克孜勒陶乡乌尔都隆窝孜村村民,他家的变化则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脱真贫、真脱贫的一个缩影。

2017年以来,克州将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输血”转化为“造血”,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以过硬的作风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

政策扶持:幸福生活甜蜜蜜

“住楼房真好!地暖、天然气、自来水一应俱全。”人逢喜事精神爽,住进新楼房,古稀之年的买买吐尔干·阿买提库力开心得像个孩子,连夸共产党好,党的政策好!

买买吐尔干是乌恰县托云乡托云村人,曾长期居住在大山深处,受益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家5口人不久前搬进了位于乌恰县托帕口岸附近的托帕社区81平方米的楼房,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让偏远山区贫困牧民尽快脱贫,搬出“穷窝”是最现实的选择。克州结合各县市的特点,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的原则,制定出台优惠政策,组织实施“沿边整村推进、乡镇统一规划、进城集中定居”行动。

如何迈出搬迁第一步,让农牧民自愿主动搬出来?克州采取统筹安排、科学调配的方式,用活各类涉农政策,用好各类涉农资金,形成了全社会协同作战、合力攻坚、整体推进扶贫搬迁的格局,并把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到每一户每个人,破解搬迁难的问题。

“对住进县城的牧民,草场仍然属于他们,退牧还草的政策补贴也继续给他们,就是要鼓励牧民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迈进。”乌恰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杨金元介绍说。

“81平方米的楼房我们只掏1万元就住进来了。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花最少的钱住上了好房子。”2月21日,住进托帕社区已半年的乌恰县巴音库鲁提乡巴音库鲁提村村民阿里婷·吐尔逊说。

搬出来,还要稳得住。阿里婷在乡政府的帮助下申请了扶贫小额信贷,开起了食堂,办起了商铺,一个月收入4500元左右。

“搬家的时候心里是有点虚的,山下条件虽然好,但不知道怎么生活。”阿里婷说,“现在安稳了,一个月比之前一年攒下的钱都多。”

通过政策扶持,2017年,克州有1868户7928人像阿里婷一样,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相继建设了阿克陶县江西新村、乌恰县常州新村、阿图什市昆山新村、阿合奇县无锡新村等一批援疆边境新村,形成了玛依喀克、阿奇布拉克等多个集中连片的牧民定居区。

产业帮扶:农牧民在“家门口就业”

买买提吾斯曼·艾尔肯是阿克陶县奥依塔克镇奥依塔克村一名普通村民,过去一直在大山深处放牧。

命运的改变从科邦锰业落户阿克陶江西工业园开始——经培训后,买买提吾斯曼开始在科邦锰业上班,成为产业工人,每月有4000多元的工资,家庭收入大幅增加。

在资源优势转化战略推动下,克州各族群众生活发生了变化:腰包鼓了,信心强了,竞争力提升了……克州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富民固边战略的实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距离乌恰县城30余公里的新疆紫金锌业有限公司矿区,工人们忙碌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帕米尔拜克·巴特尔是乌恰县吉根乡萨哈勒村一名90后柯尔克孜族青年。高中毕业后,帕米尔拜克先后辗转于浙江、广东等省市务工。

2012年,应聘到紫金锌业公司上班的帕米尔拜克,在公司的着力培养下,凭着个人的勤奋努力,短短5年间,一步步成长为公司测量队的骨干,收入达到每月近5000元。“我妻子也在紫金锌业公司上班,每月4000元工资。一个月我们能挣近万元。”帕米尔拜克说。

如今,紫金锌业公司340余名职工中,柯尔克孜族员工占40%以上,乌恰县户籍员工有130余人。

“随着脱贫攻坚与产业发展的推进,在克州,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正走上和过去不一样的生活道路,潜移默化间,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迪力夏提说。

今天的克州,随着一个个产业援疆项目的落地,一座座现代化工厂的建成,一批又一批农牧民穿上整齐的工装,告别了千百年来的农牧生活,成为当代产业工人。收入增加了,笑脸也增多了。

扶志扶智:圆了农牧民脱贫梦

上班一个月,毕业于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的布肉力·沙地克拿到人生第一笔“大钱”——4100元。“我给家里每人都买了件新衣服。现在我也赚钱了,得让他们过得好一点。”不过,布肉力想了半天还是决定不给自己买,“反正在厂里也穿不着。”

对于阿图什市吐古买提乡吐古买提村布肉力一家5口来说,这是件大喜事。“姐姐和弟弟都在上大学,他们的开销不少。我早一日走上工作岗位赚钱,就能早一日帮家里分担。”懂事的布肉力已是一家5口的经济支柱,“现在我一个月的工资是4000多元。只要姐姐、弟弟肯好好读书,供他们读完大学我也乐意。我父母说,没想到我这么有出息,很为我骄傲。”

在克州,像布肉力这样不等不靠,依靠双手、勤劳肯干的年轻人已越来越多。

得益于在深入实施“送教下乡、智力进村”活动中积极开展“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脱贫”工作,仅去年,克州就有8779人次农牧民获得致富技能培训。不但就业路得到拓展,而且激发了他们创业愿望和创业激情。

乌恰县黑孜苇乡阿热布拉克村牧民马麦提图尔汗·马麦提亚克甫从前放牧为生,一家人的生活常常入不敷出。参加了乡里举办的培训班后,拿上泥瓦工初级证的马麦提图尔汗来到县城一家建筑工地打工。“学到技术,打工一天我就能挣200多元。”马麦提图尔汗告诉记者,“下山第一年,我打工就挣了1.8万元。”这个柯尔克孜族小伙子一家人的生活彻底改变。

“我们要真正拔掉穷根子,同全国、全疆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克州党委副书记、州长迪力夏提·柯德尔汗说。

  • 上一篇:【民族团结一家亲】173个娃:我们的“爸爸”是沈建佳
  • 下一篇:新疆布尔津县心系牧民防狼患 多措并举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