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心网讯(通讯员 胥雨家)“在不改变林地用途和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林下种养结合,拓展了林下经济发展空间,提高了林地综合效益,促进了职工增收。”2月26日,头屯河农场发改科负责人王斌向笔者介绍起农场依托现有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给职工带来的实惠。
“通过林下种植,农场拥有了天山红菇、榆黄菇、竹荪、姬松茸、鸡腿菇、林芝等多种食用菌;通过林下养殖,北京油鸡成了游客休闲观光之余的必买品。2017年,农场200多户职工通过林下种植、养殖增收350多万元。”王斌介绍说。
以前,头屯河农场的林带仅仅起到保护农田、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的作用。如今,头屯河农场把“生态兴场”放在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培育绿色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收获了林下种植食用菌、养殖北京油鸡、休闲观光旅游的好成效,引领带动了职工增收致富,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奏响了绿色发展协奏曲。
说起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的事情,王斌很是感慨,他说,头屯河农场地处首府乌鲁木齐近郊,这是优势,可人多地少,这又是劣势。怎么将劣势变优势,将优势转化为经济的增长点,这成了农场党委着力推进的一项工作。2015年,转机出现,福建食用菌专家林庆光来到农场,从全国讲到了全疆食用菌的发展情况,并结合头屯河农场优势讲述了发展食用菌的广阔前景。当年,头屯河农场与林庆光签订合作协议,利用现有的林地资源发展食用菌,并先后从福建等地引进了多个品种进行试种。
2017年,在种植天山红菇的基础上对试种成功的榆黄菇、竹荪、姬松茸、鸡腿菇、林芝等多个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恰逢师党委提出并实施了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给农场发展食用菌注入了强劲动力。在大面积推广林下种植食用菌的同时,农场党委开发建设旅游项目,种植了大面积鲜花,推出了桃花节、薰衣草节等,吸引了周边的大量游客,林下采摘食用菌也成了旅游活动中的一个热点。
王斌介绍说,林下种植的食用菌亩产可达3300公斤,每公斤按20元计算,亩效益达到了6万多元。
当天中午,笔者刚走近面积为250亩的头屯河农场原四连苗圃地,耳边就传来一片“咯咯咯”的鸡叫声,养殖户殷永生边打电话边迎了上来。挂掉电话,殷永生说,刚有个客户准备订购北京油鸡。
转过身,殷永生开始安排雇工抓鸡、装车、送货,今天,他已是第四次给别人送货了。
“现在,客户注重绿色安全,我养的鸡是散养,客户十分喜欢。现在是冬季,所以鸡都在圈舍里,夏天就放开了,在树林中觅食。”殷永生解释道。
笔者跟着殷永生来到鸡舍,仔细一瞧,一群头顶凤冠、颔垂胡须、脚生羽翼的鸡顿时映入眼帘。“这些鸡生活得好,既有固定居所,又有广阔的休闲乐园,到了夏天,它们在林间优雅地踱着步,吃着青草和虫子。累了就晒晒太阳,吃饱了就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殷永生风趣地说,农场的旅游活动给林下养殖带来了大量客户,很多人都成了老顾客,现在一天能卖40多只鸡呢。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做好职工增收的服务工作,争取更多的小额扶贫贷款资金,做好林下种养技术指导,培育种养大户和养殖合作社,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发展大户,形成示范集聚效应,调动更多的职工群众参与特色林下种养殖的积极性,走生态立体种养结合,增收致富的发展道路。”该团总农艺师周建说。
自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头屯河农场共退出耕地2800亩,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和地处乌、昌城郊的地理条件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养结合的经济模式,逐步形成以林养林、以林养畜、以林养禽、种养结合促农增收模式,收到了较好成效。
近年来,头屯河农场以旅游农业促转型,打造都市农业,大力发展城郊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依托现代设施农业基地,重点打造集采摘、科教、餐饮为一体的设施农业休闲区,通过举办桃花节、薰衣草节等聚集人气,仅去年就有15万余人次到头屯河农场休闲旅游,宜人的田园景色和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已经成为头屯河农场经济文化旅游的绿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