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归来的吴洪领(资料片)。□马振彪摄
□本报记者/杨舒涵黑宏伟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3月7日,翻开塔城地区消防支队塔城市大队巴克图中队中队长助理吴洪领的学习笔记,这段写在首页的话映入记者眼帘。
“总书记的话鞭策、激励着我,是我们青年一代在新时代奋斗的座右铭。”接受记者采访时,吴洪领一直保持标准的军人坐姿,白净的脸上带着微笑,阳光斜照在他身上,军帽上的国徽熠熠生辉。
矢志扎根新疆守护一方百姓
2003年12月,一辆从内地开往新疆的绿皮火车上,吴洪领和其他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兵们好奇地趴在窗户上向外看,辽阔的戈壁和高低起伏的山峦,让这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小伙子格外兴奋。
从小爱读武侠小说的吴洪领更向往北方的大雪纷飞和大漠孤烟,还有冰川雪山。“当时就有一种预感,我和新疆一定有不解之缘。”回忆当年,吴洪领说,他似乎是在刹那间就爱上了新疆。
2004年3月,3个月的新兵训练期结束后,一次,作为实习生,他们跟班去处置一个火警。待赶到时,一栋3层建筑已是浓烟滚滚,火舌外窜,人们惊慌失措四散逃离。听说里面有被困人员,穿着防火服的班长带着两名战士一头就扎进了火场救人。吴洪领说,此后很多年,班长英勇的身影一直印刻在他的脑海里。
2010年,在塔额公路上,一辆载满乘客的客车和一辆运煤车发生追尾,昏迷的司机被卡在变形的驾驶室里。当吴洪领争分夺秒将驾驶员救出时,发现他已经没有了呼吸。“那种无力感、挫败感裹挟着悲伤汹涌而来,但这也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一定要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守护一方百姓。”吴洪领说。
意识到已有的灭火知识远不能满足多样化的任务需求,2006年吴洪领考入公安消防部队南京士官学校学习灭火救援。2007年毕业归队后,吴洪领便充当起了“管家”的角色,他组织战士们对现有器材进行管理、维护,对新购置的器材进行调试、整理和保养。针对辖区特点,制定了化学灾害事故的现场处置方案、大型地下室火灾扑救方案、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扑救方案,并组织战士演练,提高救援技能。
经历生死考验永远不言放弃
2012年4月27日,又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日子。
当晚21时05分,塔城市二工镇蔬菜大棚基地发生火灾,当时现场风力达8级以上,火势迅速蔓延。作为主要扑救力量,到达火场后,吴洪领和战友们坚持在火场一线灭火。
28日1时30分,哈尔墩居民住宅区又发生火灾,吴洪领又转战哈尔墩火灾现场灭火。当得知在火场内还存有一些煤气罐,随时有可能发生爆炸时,吴洪领一次次冲进火海,将5个煤气罐从火海转移到安全地带。此时大风依然肆虐着,火苗在大风的助推下更加肆虐地燃向其他房屋。在连续奋战数小时后,火灾终于得到初步控制。
就在此时,吴洪领又接到新的警情,阿西尔达斡尔族乡一户村民房屋发生火灾,并有人员被困。接到命令的他和战友们迅速赶到现场。扑救中,一间房屋的主梁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房子开始摇摇晃晃,随时可能发生倒塌。借助火光的映照,吴洪领模糊看见一个人影,他顾不上个人安危,不顾战友阻拦,迅速冲入火场。当吴洪领抱着一名老人穿过浓烟冲出火场时,现场群众报以热烈掌声。
“在一次又一次的出勤中,我们拯救过许多生命,同时也看见过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吴洪领说,因为经历过死亡的残忍,因此尤其珍惜生命的可贵,但凡有一线希望,他们就绝不放弃。
就这样,入伍13年来,他从青涩走向成熟,从彷徨走向坚定,在一次次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历练成一名经验丰富、勇敢无畏的消防员。
勇担社会责任实现人生价值
2014年,距离塔城市区10公里左右的农田里发生一起农机伤人事故。接到报警后吴洪领他们迅速出发。经过救援,伤者虽然获救,但他却失去了一条腿。
“大部分农村事故和火灾的发生都源于农牧民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吴洪领说,在农村,男人是家里的壮劳力和顶梁柱,一旦出事,是一个家庭很大的不幸,因此让农牧民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至关重要。
从那以后,经领导批准,从幼儿园、中小学课堂到机关单位,从农民的田间地头到牛羊遍地的牧场,都能看到吴洪领的身影。他结合身边案例普及消防常识和防范方法,一遍遍讲述安全的重要性,讲述事故的严重后果,让大家珍惜生命,谨防火灾。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从建筑物火灾到乡村火灾,从道路交通事故到农机意外伤人,吴洪领先后参加灭火抢险救灾2000余次,成功参与奥运火炬传递、抗击冰雪灾害、环塔拉力赛等重大活动安全保卫任务。他已记不清有多少人在他们的手中获得重生,又有多少家庭因他们的救援重新绽放笑容。
吴洪领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8次受到嘉奖,被评为优秀士兵3次,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青年一代就应该通过奋斗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军人更责无旁贷,我们的幸福就是百姓的平平安安和安居乐业。”结束采访时,吴洪领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