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位于柯坪县的阿克苏兴科服饰有限公司工人在制作服装。该公司是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在阿克苏地区的对口扶贫单位,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大力支持柯坪县实施“拓市场增就业”扶贫项目。截至目前,该公司订单金额540余万元,吸纳当地100余名富余劳动力就业。 □侯小鹏摄
□本报记者/韩沁言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全国两会时。
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牢牢记得,去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南疆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实施好农村安居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完善农牧区和边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努力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生活。
殷殷嘱托,深深期许,温暖并激励着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砥砺前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自治区党委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凝心聚力,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聚焦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攻难点、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奋力书写新时代脱贫攻坚新答卷。
2017年,全区31.74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331个贫困村、3个贫困县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精准识别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把南疆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鼓舞起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决战决胜的信心,激励着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在共同迈向全面小康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精准,决战攻坚,强力推进。
一系列带着感情、带着温度的惠民措施集中在南疆实施,为南疆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动力。
尽管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万元,但由于发展不平衡,南疆四地州贫困问题仍然突出。
针对各地尤其是南疆四地州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问题,自治区把精准识别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粒扣子”,在精、准、实上狠下功夫。
2017年3月至5月,全疆5万多名干部对建档立卡信息进行了再核实、再对档。2017年8月至10月,再次组织开展全区扶贫对象信息数据复核,动员17万名干部参与。
这两次信息数据复核工作,实现了“户有卡、村有表、乡有册、县有档、地有卷、区有库”,在新疆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完整的区、地、县、乡、村五级贫困人口信息资料库,为脱真贫、真脱贫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区通过顶层设计,坚持目标导向和实效导向,细化脱贫攻坚举措,健全政策保障体系,把“谁来扶”和“怎么扶”落到实处。
精准识别,精准扶贫,决战决胜,在全疆迅速形成打赢脱贫攻坚战波澜壮阔的声势。
不负重托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以前我家住的是土坯房,睡的是土炕。这两年靠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泽普县图呼其乡桑村村民图罕·赛麦尔说。
图罕的变化,得益于当地引入民营企业进行“造血式扶贫”。仅去年,喀什地区卫星工厂新增就业上万人。
从政府“单打独斗”到全社会“握拳出击”,自治区充分动员和发挥社会力量,广泛凝聚各界合力,全力推进扶贫开发。
对口援疆省市,援疆资金8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80%以上安排到县及县以下乡村。在国家补助标准基础上,大部分援疆省市对每户再增加1万元贫困户危房改造补助资金。
各级干部行动起来了,“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与基层组织一同千方百计拓宽群众脱贫门路。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踊跃参与到帮扶行动中。”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自治区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曹志文说。
全区911家民营企业帮扶821个贫困村、16.57万贫困人口,投入各类帮扶项目资金6.3亿元,实施项目1427个,带动6839人就业。
“先富帮后富、北疆帮南疆、兵团帮地方”的协作扶贫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库尔勒市等经济强市(县、区)纷纷与南疆四地州贫困县主动对接,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
据了解,去年,自治区通过实施喀什、和田地区3年10万人有组织转移就业规划,4.7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纺织服装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7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75万人次,特别是通过有针对性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推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使用新疆籍劳动力61.8万人次,其中南疆四地州31.56万人次,有力促进了南疆农民增收。
坚定信心开启扶贫新征程
“要脱贫,关键得找到致富路子。”巴楚县多来提巴格乡恰江村贫困户阿迪力·塔里甫深有感触地说。
为了帮助阿迪力脱贫,当地政府和驻村工作队引导鼓励他发展庭院经济,帮他建起了蔬菜大棚。
“以前,每月去市场买菜要花七八十元,现在买菜的钱省下来不说,收入也翻了近一番。”近日,阿迪力看着大棚里翠绿的蔬菜兴奋地说。
去年以来,自治区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一项项有针对性的举措瞄准贫困“病根”,实施“靶向治疗”,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飞跃。
春节刚过,南疆四地州的不少年轻人就在收拾行囊,准备出远门去内地打工。
“近几年,我身边有好多人去内地务工挣上了钱,过上了好日子。”麦盖提县库尔玛乡塔木墩村村民伊力哈木·吐孙说,“今后我也要好好干,争取早日脱贫。”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2017年,仅麦盖提县实现整建制内地转移就业2273人,劳务创收8183万元,增收效果十分明显。
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一年来,全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92万余人次,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我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能住进楼房,感谢党和政府!”位于乌恰县托帕口岸的托帕社区居民阿西木·居玛说,“以前我们是骑马出门,现在可以骑摩托了,将来还要开汽车!”
去年6月,阿西木从乌恰县巴音库鲁提乡克孜勒阿根村搬迁到托帕社区。搬出穷窝过上新生活的不只是阿西木一家,还有全区30万户农牧民。
“确保到2020年全区各族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既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落实总书记嘱托作出的工作部署,也是对全区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疆上下勠力同心,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谱写脱贫攻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