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新疆新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各族青少年增强自信

时间:2018-03-19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本期文化视野版关注的是新疆各中小学校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山南北各族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中,增强了“五个认同”,中华民族自豪感及凝聚力大大增强,中华传统文化在他们的身上正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阿克苏市第一小学:看!社团之花展中华文化风采

亚心网讯 (记者张治立)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2月27日,10岁的阿伊祖娜·阿不都瓦依提在开学到校的路上,春意料峭中想到又可以回到学校特色社团学习时,不禁加快了步伐。

阿伊祖娜是阿克苏市第一小学四年级学生,2017年寒假期间,她不止一次地在家人面前展示才艺。从她身上,亲人们看到她在学校里不仅熟练地掌握了国语,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还学会了打快板、舞扇子、唱京剧等多种艺术特长。

听学校的老师们说,2018年新学期开始,本校社团活动如象棋、魔方、安塞腰鼓、民族舞蹈、中华刀术等也将如期开展。看着校园里吐绿的柳枝,阿伊祖娜的心情在放飞,她打算今年再报两个社团。

说到该校百花齐放的社团文化,阿克苏市第一小学副校长朱慧平对记者介绍说,阿克苏市第一小学目前已有19个社团,像规模较大的安塞腰鼓队、中华刀术队,其规模已经达到300多人。春节前,学校举办庆新春联谊会,参加联谊会的除了学校师生,还有学校所在社区的各族居民代表及商户嘉宾。让嘉宾们惊讶的是,在这所多民族学生的小学校里,学生们个个多才多艺。

作为有着百年历史的学校,阿克苏市第一小学非常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国学氛围,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我们学校有近2300名学生,110余名教师。成立特色社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族老师群策群力,发挥了很大的带头作用。”朱慧平说。

2017年3月,阿克苏市第一小学结合西北地区的地域特点,决定将高亢激昂、奔放豪迈的安塞腰鼓引入校园。得知阿克苏市文化馆有一支安塞腰鼓队,该校老师古力米热·热合曼便去学习,学会后再教给其他老师和同学们。这期间,学校也经常邀请安塞腰鼓队的艺人到学校进行现场指导教学。

该校老师杜清博上大学时学过中华刀术,看到学生们这么热衷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在学校的支持下牵头成立了中华刀术社团,两名维吾尔族体育老师在他的指导下学会后,又教给了社团的同学们。为了节省成本,他们日常练习都用木刀。

老师阿纳古力·阿不力孜精通扭秧歌,也很乐意给同学们教。学校买来手帕、纸伞等道具,很快,这支秧歌队迅速发展到了150人。

此外,书法、象棋、京剧等社团活动在该校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老师们没有民族之分,只有社团门类之分。逢年过节,学校组织大型演出活动,各社团联合排练的以“弟子规”“少年中国说”为主题的节目中,包括朗诵、快板、京剧说唱等。为了提高学生们学京剧的积极性,京剧社团老师还结合学校的新变化自创唱词。

记者了解到,阿克苏市第一小学这几年,招录了不少特岗老师,还有从新疆大学来的支教老师,这些老师来自内地多个省份,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了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到了某个节庆日,一些退休的老教师应邀前来学校欣赏学生们的演出,他们感慨地说,现在的校园文化太丰富了,孩子们在不同的社团学习中,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了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能力,打造了校园文化名片,真是一举多得。

娜依拉·艾山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给我更多自信

亚心网讯 (记者萨日娜)如今,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新疆各族学生用热瓦普弹唱京剧选段,用维吾尔语表演快板,用国语表演相声、唱京剧,掀起了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

13岁的娜依拉·艾山江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她在接触京剧这门国粹艺术之前,已学习了多年的相声、快板和山东快书。

娜依拉出生于乌鲁木齐,目前在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46中上初一,她从小就喜爱文艺,唱歌、跳舞、走秀……对于维吾尔族舞蹈及歌曲,她早就可以信手拈来。但是娜依拉不想仅局限于这些才艺,她想学得更多。每当家里的电视开始播放相声、快板、京剧等节目时,娜依拉总是认真观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还模仿演员的台词、动作,这些,都被娜依拉的妈妈胡尔西旦·亚生看在眼里。2016年,胡尔西旦送女儿娜依拉去新疆“相声巴扎”,正式拜班主莫兴伟为师。娜依拉学习语言的能力很强,有很好的艺术天分,莫兴伟非常欣赏她,还即兴为娜依拉编排了一段快板:“维吾尔族女孩娜依拉,美丽漂亮像朵花,喜欢快板进步快……”

相声中机敏的对白,暗藏笑料的插科打诨,一个个巧妙设置的“包袱”,国语独特的表现力以及富有魅力的节奏感,让娜依拉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相声这门表演艺术。

仅学了一个月的相声,娜依拉就跟着莫兴伟到新疆电视台登台演出。要知道,相声这门语言艺术讲究的是对语言包袱和节奏的拿捏,没有几年的扎实功底,则难以掌握,但是首次上台说相声的娜依拉口条连贯、笑点连连,令观众惊喜不已,笑声不断。

娜依拉在学习相声的过程中过足了瘾。随后,她还学习了快板、山东快书,还有京剧。

2017年9月,娜依拉拜新疆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陈瑛为师,正式踏上了京剧的求学之路。要知道,中国戏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感染力。伴随着人物的虚拟动作,瞬息之间,厅堂、卧室还可以转化为长街、小巷,一马平川转化为浩荡江河。因此,京剧舞台的时间与空间非常灵活,不受限制。

刚开始学京剧的时候,娜依拉有些不自信,在家人的鼓励下,她不仅有了自信心,还有自豪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个多月的认真学习,娜依拉终于可以站在舞台上像模像样地演唱京剧选段。最终,她带着京剧艺术走上了2018年乌鲁木齐市电视台春晚的录制现场,走上大舞台为观众们表演。

这一次,娜依拉所饰演的角色是青衣。上舞台前,陈瑛老师亲自为娜依拉穿戏服,戴头饰。京剧青衣的妆该怎么画、头饰该怎么戴、衣服该怎么穿,陈瑛在现场为娜依拉讲解。“光是穿衣戴帽和化妆都有这么多的讲究,京剧这门国粹的学问可真深,而我是只学到了皮毛!以后,我还要更加深入地学习更多的有关京剧方面的知识!”娜依拉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跟她同龄的孩子相比,娜依拉学了京剧后,她的国语水平、精神气质,还有站姿、舞姿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也变得更加自信了。我希望娜依拉继续深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将来走向更大的舞台去表演,去感染身边更多的青少年喜爱中华传统文化。”3月5日,娜依拉的妈妈胡尔西旦对记者说。

尉犁县第二中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得到丰厚滋养

亚心网讯 (记者于熙)从京韵脸谱社团到翰墨书法社团,从剪纸社团到篆刻社团……尉犁县第二中学营造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让学校千余名各族学生焕发出强大的精神正能量。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其中蕴含着许多为人类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的生存智慧。通过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校各族学生增添了‘文化自信’。”2月27日,尉犁县第二中学德育处主任顾江华对记者说。

尉犁县第二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民汉合校,现在校学生1500多名。自2015年9月,乡村少年宫项目落户尉犁县第二中学以来,该校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胡杨文化、罗布淖尔文化,把学校所有的老师发动起来,所有功能室、教室利用起来,目前形成校级社团16个,班级社团40个,共56个少年宫学生社团,辅导员82名,学生参与少年宫活动率达100%。

2016年,尉犁县第二中学举办了乡村少年宫社团活动成果展,不少家长看到,小花帽社团、五彩葫芦画社团、欢乐印章社团、神奇扎染社团、袜网花社团、维吾尔文书法社团……每一个社团作品均凝聚了师生们的心血,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孩子们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言行,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重知识讲授的同时,尉犁县第二中学也同时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阐释,把传统文化教育列为学生的自我必修课,把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育结合起来,在社团课程中,分层次、分内容,让学生全方位地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徐百畅是尉犁县第二中学八年级学生,也是学校彩蛋涂鸦社团的一员。在他看来,描摹书法可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诵读古诗可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一些爱国志士的故事及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阿依古丽·艾合买提是尉犁县第二中学八年级学生,令她欣喜的是,该校在开展少年宫社团活动中,非常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传承,凸显本地特色。她参加的小花帽社团,每次都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这里面有很深刻的思想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3月4日,尉犁县第二中学少年宫主任李春艳说。记者了解到,今后尉犁县第二中学将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各族学生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

昌吉市第七中学:以“软实力”增添凝聚力

亚心网讯 (记者于熙通讯员田栋)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能有力地体现中华民族的“软实力”。如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源源不断为昌吉市第七中学各族学生提供着丰厚的滋养,让该校各族学生在书法中感悟美的内涵,在管弦乐中感受音乐的真谛,在棋类博弈中体味智慧的玄妙无穷……

“我们学校在教学实践中,一贯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力增强了全校师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2月27日,昌吉市第七中学办公室主任杨斌说。

昌吉市第七中学是昌吉市唯一一所承办区内初中班的寄宿制初级中学,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回族等各族学生2000多名,生源主要来自阿克苏地区。该校坚持“以生为本,多元发展,从善养正,尚美博学”的办学理念,在教育实践中,注重特色教育,在保证普及本校课程的基础上,努力打造篮球、足球、体操、器乐、民族舞蹈、书画、科技、人格教育等特色项目。尤其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学校组织了舞蹈、古筝、管弦乐、书法等15个社团,参加学生达1000余人,有力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学校师生团结向上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几年来,每逢周日,昌吉市第七中学的舞蹈室内,50余名各民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勾脚、踢腿、下腰……让学生在美的教育中尽情领悟中国传统舞蹈的芳华。除此之外,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活动和大型文艺演出,以此来激发学生们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了以中华文化修身的基础,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做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2月27日,昌吉市第七中学老师汤铭说。

学习中国传统舞蹈,可以说是昌吉市第七中学以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美育,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形成凝聚力的一个缩影。

“虽然每周学习中国传统舞蹈很辛苦,可我累并快乐着,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宝藏,通过学习,让我增强了艺术气质和审美能力。”昌吉市第七中学七年级学生苏比努尔说。

记者在昌吉市第七中学采访,处处感受到该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这也使得该校各族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地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良好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和坚韧的意志,学校也逐步形成了“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我们会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积极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要求,使其成为学生们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杨斌说。

喀什市深喀第二高级中学:民乐团里青春闪光

亚心网讯 (记者萨日娜)喀什市深喀第二高级中学有一支由该校学生组成的民乐团,他们平均年龄不到18岁,每个人至少掌握两三种乐器,热瓦普、萨塔尔、弹拨尔、艾捷克、手鼓等。然而他们用这些维吾尔族传统乐器结合扬琴、笛子、小提琴、吉他、架子鼓等,演奏《茉莉花》《步步高》《金蛇狂舞》《木卡姆》《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北京的金山上》等各种传统民歌曲目,这样一支不走寻常路的民乐团,演出所到之处,都会引起不小的轰动。

2月28日,民乐团指导老师阿布都乃比·阿布都热依木介绍,民乐团的乐手全部从该校高一的新生里挑选,即使对乐器演奏“零基础”也没关系,只要喜欢音乐、对学习乐器演奏有兴趣的学生都可以报名,然后老师再从中挑选出最具有乐感和演奏天赋的学生,组成了第一届民乐团。每年民乐团都会从高一学生中吸纳新成员,由老师和师兄、师姐一起带着新加入的师弟、师妹学习,让民乐团得以一直传承下去。

在学校温暖的练习室里,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努斯热提·开赛尔的身上,只见她将琴座放在左腿上,左手持琴杆,用指尖按弦,右手执弓在弦上演奏出悦耳的琴声,她所持的乐器艾捷克,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和塔吉克族习惯使用的弓弦乐器。悬浮在阳光中的微尘随着旋律翩然起舞,艾捷克的琴声百转千回,那乐声,又似蒙上了一层大漠戈壁上独有的沧桑和沙哑,每一个音符都直抵人的心扉。

努斯热提上小学时候学过一年的小提琴,初中时因为学业紧张而中断,上了高中后,她接触到了这个跟小提琴相似的民族乐器艾捷克,一下子就痴迷起来。

“我喜欢这琴声,尤其是用这支乐器演奏民歌的时候,有一种很特殊的感觉,好像能从婉转的琴声里感受到很多故事。”努斯热提对记者说。

米拉丁·努尔是该校高三的音乐“特长生”,他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学习手鼓,初一学习过热瓦普,上了高中后,他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民乐团。不过,这一次他没有选择他所熟悉的手鼓和热瓦普,而是在老师的建议下,选择了吹笛子。迪力木拉提老师说:“这个孩子的乐感很好,学什么乐器上手都很快,他的父母也跟我们沟通商量过,说孩子既然喜欢音乐,那就让他尽量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一点。我们学校维吾尔族学生吹笛子的人比较少,我们觉得米拉丁完全可以驾驭吹笛子的各种技巧,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民乐团里的孩子大多成为了该校的音乐“特长生”,他们梦寐以求的高校是中央民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梦想成为专业的演奏家,想要登上国际舞台演出让中华民族的民乐之声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阿布都乃比说:“通过演奏、演唱红歌和民乐传统曲目,增加学生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载体的多样性,提高学习的趣味性,进一步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各种文化间的融会贯通。”

音乐让生命闪光,让人生更加精彩。在祖国的西部边陲,这些来自喀什市深喀第二高级中学民乐团少年的脸上,闪耀着挡不住的青春之光,他们用中华传统文化给“青春”标记了注解,他们畅想着,由他们所演奏的民乐之声为更多的人听见。

  • 上一篇:新疆沙湾县:驻县某部队与学校开展捐资助学活动
  • 下一篇:将医疗惠民引向深入 乌鲁木齐市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