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韩沁言米日古力·纳斯尔
“在制衣厂上班,我一个月能挣2900元。”4月8日,泽普县依克苏乡托万恰卡村贫困户吐尔逊尼沙·吐尔逊说起上班的事格外激动。过去只能围着锅台孩子转的她,如今,已是制衣厂的一名裁剪工,不仅每月有工资,家里还盖起新房,有了存款。
吐尔逊尼沙生活的变化,得益于新疆油田公司驻托万恰卡村“访惠聚”工作队交出的一份精彩脱贫答卷——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帮助村里成立合作社、建立制衣厂、引进核桃初加工项目……
制衣厂让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村里办制衣厂,动员大家到厂里上班,承诺免费教技术,我就第一个报名来了。”说起一年前的事,24岁的阿依努尔·麦麦提吐尔荪很自豪,“现在我一个月的工资有2000多元,再也不愁妹妹上大学的费用了。”
阿依努尔说的制衣厂,就是托万恰卡村洽盼农产品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下设的制衣厂。
“发动群众脱贫致富,产业帮扶,就业是关键。”新疆油田公司驻托万恰卡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黄万青说。
去年2月,工作队在托万恰卡村入户走访中了解到村里多数妇女有缝纫技能,想在离家近的厂工作,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到家,但是村里却没有一家企业。
工作队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帮助村民就业为突破口,垫资28.8万元、动员村里致富带头人出资30万元,成立托万恰卡村洽盼农产品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年5月建起了制衣厂。
这个拥有39台制衣设备、35名员工的制衣厂,年加工能力15000套件,年产值预计300万元。
“除工作队帮我们从浙江请来两位师傅外,制衣厂其他员工都是我们村贫困户家的妇女。”托万恰卡村村委会副主任阿卜力米提·喀伍孜笑着说,“员工月收入平均1800元,基本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在制衣厂只要好好干,要不了一年我们就脱贫了。”34岁的吐尔逊尼沙告诉记者,“上班8个月我就存了上万元。”
好日子是辛勤劳动得来的
托万恰卡村273户1130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72户265人,贫困率26.4%。
看到村民渴望致富的目光,工作队便引导村民在庭院经济上做文章。他们帮助贫困户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支持村民在庭院发展家禽养殖,邀请专家来村里传授养殖技术。
工作队出资帮助12户贫困户新建养鸡、养鸭的棚舍,购买2300只鸭苗,还帮部分贫困户购买了饲料。
“每只5元的鸭苗,庭院饲养45天-60天就能出栏,市场价一只鸭能卖到四五十元。”工作队副队长阿迪力·阿布都外力说。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去年我养了530只鸭,不到两个月就挣了6000多元。”村民帕夏汗·阿吾提感慨地说,“没有工作队的帮扶,能挣这么多钱,过去我想都不敢想。”
在引导贫困户养鸡、养鸭的同时,工作队积极支持有养殖能力的村民发展羊育肥产业。
吐合提买提一家5口人,过去靠着几亩核桃园生活,一年收入六七千元。“以前想增收没出路,只能靠天吃饭。”吐合提买提说,“去年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我搞起羊育肥,一年挣了5万多元,这还不算地里的核桃收入。现在家里还有150只羊。”
“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来的,这已成为村民们的共识。”黄万青说。
小核桃助力贫困户增收
“去年我们村的核桃、红枣能卖个好价,工作队功不可没。”阿卜力米提说,“96吨核桃、红枣可不是小数目。”
去年,得知村民发愁核桃、红枣的销路时,工作队想方设法引进新疆天山雪商贸有限公司干果采购加工项目。
“加工1公斤核桃挣1.8元,一个月一个村民挣2500元以上。”洽盼农产品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艾合买提·艾买尔感慨地说,“核桃初加工不仅解决了我们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还为周边乡村的贫困户创造了就业机会。”
“没想到砸核桃还能挣钱,我一天砸60公斤,挣100多元。”村民麦麦提·吐尔逊说,“加工核桃的地方就在村委会院里,家里有事也能照顾,工作队给我们办了件大好事,带来了大实惠。”
工作队还积极帮助村民开拓销售市场,并得到新疆油田公司的大力支持。“分拣劳动报酬每公斤0.3元,包装劳务费每公斤0.5元,分拣包装人员都是村里的贫困户,合作社支付分拣包装费15.36万元,每人获得1500元左右的收入。”阿迪力说,仅销售核桃、红枣一项,合作社就创收80万元,村委会分红近40万元,这为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黄万青说,“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兑现对村民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