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新疆新闻

党旗飘起来党员站出来

时间:2018-08-07

哈密暴雨引发洪水灾害后,冲在最前救护转移群众的是共产党员,全方位保障群众穿暖吃饱住好的是共产党员,倾听群众心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依然是共产党员——

党旗飘起来党员站出来

□本报记者/隋云雁

哈密暴雨引发洪水灾害,灾情就是命令、就是动员,共产党员们首先站了出来,在救灾救援中争当先锋。在灾区,哪里有困难,冲在最前面的是共产党员;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基层党组织。

“灾害发生时,乡村两级党组织迅速组织群众撤离、全力救护群众。哈密市相关乡镇的党委书记带领党员和群众参与到搜救、抢修、防疫、安置等各项工作中。”哈密市伊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前线工作组综合协调组负责人李忠告诉记者。

洪灾过后,哈密市伊州区沁城乡整个街道被淤泥和杂物覆盖。之后,每天都有100多人参与清理打扫。8月5日上午,记者遇到了一支30多人的环境整治队伍,由农民党员带领返乡大学生和环卫工人组成。

63岁的阿不都热合曼·司马义带着铁锨扫帚从距离乡政府25公里的芨芨台村赶来,他要尽一份党员的义务。72岁的托乎提·热合曼已有52年党龄,他和记者交流时一度落泪:“邻村百姓受灾,我们都很难过。长期以来乡里各族干部群众和睦相处,早就是一家人了,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尽早重建家园。”

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作为受灾群众的主心骨,是抢险救灾的冲锋队、重建家园的带头人。这些天来,记者每天都能多次遇见沁城乡党委委员刘海丽,她用沙哑的声音布置安排各项后勤保障工作,有条不紊。“群众一到安置点,我就恨不得马上让各项保障措施全部到位,让群众第一时间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一着急嗓子就上火哑了。”刘海丽说。

伊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王丰斌带着35名执法人员,监督保障安置点的食材供应和饭菜加工配送,晚上就住在乡政府附近的食材仓库里。除了看管食材,王丰斌还带领大家当起“搬运工”,大包装的米面油肉菜入库出库时,他们扛起来就走,四五十公斤一袋的土豆搬起来也毫不含糊。王丰斌说,是党员就该挑重担。

记者抵达灾区后和受灾群众、工作人员一起吃住,每天都能见到动人的场景——让群众先用餐。只有确定每个帐篷里的群众不再需要饭菜时,工作人员、大学生志愿者才拿起筷子,党员最后吃。没有人这么要求,这是大家自发的选择。

党员身份在灾区亮起,党旗在群众身边飘扬,党性在关键时刻彰显。在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工作站点”工作台随处可见,从清晨七八时开始到深夜,都能见到哈密市委组织部召集的32名党员志愿者服务群众的身影,他们佩戴党徽和袖标,亮明身份,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是最坚强的依靠。

哈密师范学校教师排力同·衣沙克第一时间报名来到安置点,每天和群众在一起,了解受灾损失情况,倾听群众诉求,宣传党的好政策。“随后有越来越多的党员自发加入了这支队伍。”李忠告诉记者。

在党员的带动下,当地群众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受灾群众也成为中坚力量。5日下午,记者在沁城乡中心学校安置点看到,58岁的寇春梅和73岁的万占元正在厨房洗菜切菜,准备晚餐。他们既是志愿者,也是被安置在这里的受灾群众。

因为每天要切大量的菜,寇春梅的右手虎口被刀磨得红肿。“我和父母都在这个安置点,父母是老党员,他们说:‘我们很好,不需要照顾,你去帮助照顾乡亲们吧’。”寇春梅说。

万占元老人是主厨,工作量更大,他说:“我身体好,干这些没问题。你看这么多新鲜的羊肉和蔬菜,这都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我没有理由不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8月6日8时,国歌嘹亮,国旗飘扬,干部群众一起高唱国歌,行注目礼向国旗致敬。沁城乡3个受灾群众安置点同时举行升国旗仪式,这是灾害发生以来,灾区举行的首次升旗活动,意义特殊,格外神圣。

“党和政府第一时间救助我们,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我们看到眼里,暖在心里。我为有这么强大的祖国、这么伟大的党倍感自豪!我们一定会加倍努力重建家园!”在随后开展的灾后重建安置政策和健康知识等宣讲活动中,受灾群众、大学生志愿者、预备党员何超声音响亮地说。

  • 上一篇:阿勒泰地区: 精准施策巩固脱贫成果
  • 下一篇:黑龙江省党政代表团来疆考察对接援疆工作